《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学案+教案+达标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学案+教案+达标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6 16:03:55

文档简介

《再塑生命的人》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动学习,整体感知:[注意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
1、请通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逐段标号:
2)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掌握其音、形、义;
3)试用一句话概文章内容;
请同学认真自学,10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
2、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
3、师组织检测自学效果。(学生主动接受检测,主动纠错)
检测:
1、文学常识: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04年拉德克利夫学院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选自《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譬如(pì) 栖息(qī) 小憩(qì)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3解释下列词语。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4、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这篇课文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二、互动学习:
1、生生互动:精读课文,自学并讨论互动学习的任务:
1)跳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老师哪几件事?
2)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划出这句话 。
4)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学生精读后,独立思考,并写下初步思考的结论;
3、学生之间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发表讨论后的观点,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的观点。
2、师生互动:明确:
1、共三件事。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1—13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14—21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22——38段)。
2、概括莎丽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
4、“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三、扩展学习:
1、课后练习三:爱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义,并模仿写两句话。
1)爱是 ,爱是 。
2) 是爱, 也是爱。
2、堂堂清:完成《同步》P13——14《语段精读》《同步阅读》。
四、教后记:
本文的导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尚不够深入,须要学生增加课外关于海伦·凯勒的传记、书籍的阅读。
《再塑生命》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动学习,整体感知:[注意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
1、请通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逐段标号:
2)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掌握其音、形、义;
3)试用一句话概文章内容;
请同学认真自学,10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
2、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
3、师组织检测自学效果。(学生主动接受检测,主动纠错)
检测:
1、文学常识: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04年拉德克利夫学院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 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选自《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花团锦簇( ) 冥思遐想( )
3解释下列词语。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4、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二、互动学习:
1、生生互动:精读课文,自学并讨论互动学习的任务:
1)跳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老师哪几件事?



2)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划出这句话。


4)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学生精读后,独立思考,并写下初步思考的结论;
3、学生之间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发表讨论后的观点,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的观点。
2、师生互动:
三、扩展学习:
1、课后练习三:爱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义,并模仿写两句话。
1)爱是 ;爱是 ;爱是 ;
2) 是爱; 是爱; 也是爱;
2、堂堂清:完成《同步》P13——14《语段精读》《同步阅读》。

《再塑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二、检查字词,简介作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搓捻 繁衍 冥思苦想 期期艾艾
2、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利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后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利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2、合作探究课文,以小组为单位
问题: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海伦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在海伦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我”的?
在和莎利文老师相处的日子里,世界在海伦的心目中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你觉得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五、作业
1、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与看法。
《再塑生命》达标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题
  1、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觅食(m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⑵ 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⑶ 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⑴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领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⑴ 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⑵ 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 B、曼妙 C、奇妙 D、美妙)的梦境中。
   ⑶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 B、神秘 C、神奇 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5、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⑴ 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⑵ 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⑶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⑷ 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⑴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⑵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⑵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C
  2、⑴ 率—摔
    ⑵ 陈—沉 拨—拔
    ⑶ 振—震 吊—掉 道—到
  3、⑴ 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⑵ 喜好的情绪。
    ⑶ 领会,理解。
  4、⑴ A
    ⑵ D
    ⑶ C
  5、⑵ ⑷ ⑴ ⑶
二、阅读测试题
  1、⑴ B
    ⑵ D
  2、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
  3、这种眼光是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4、指代“自己干了错事,悔恨莫及,而且两眼浸满了泪水”。
  5、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