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世界地理中考三轮冲刺:大题集中训练
1.2023年1月6日是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建交31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土库曼斯坦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左图为土库曼斯坦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霍尔果斯段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库曼斯坦90%以上的国土被沙漠覆盖,是当之无愧的“沙漠大国”。土库曼斯坦的水资源来源于阿姆河,每年卡拉库姆运河负责将三分之一的阿姆河水调至干旱的内陆地区,用于棉花等作物的灌溉。其被誉为土库曼斯坦的“国之龙脉”。
(1)土库曼斯坦年降水量小,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2)土库曼斯坦种植棉花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___。
(3)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B.发展淡水养殖业
C.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D.发展观光旅游业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土库曼斯坦是中国进口天然气的第一大来源国,占中国全部进口天然气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天然气合作在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与推进器。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4)请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说出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霍尔果斯段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互助合作被称为___。
(6)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要和对环境的影响,列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明年五一,小刚一家打算去日本旅游。他早早就开始计划制定五一小长假日本旅行攻略。下图为小刚手绘的日本樱花开放时间简图、世界部分地区板块示意图及东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由北海道岛、本州岛、____、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小刚一家从郑州出发去日本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和日本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日本以____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你建议小刚一家应携带的物品有____。
行程1:赏樱花品美食
(3)据图可知,日本樱花开放时间有差异,小刚一家旅行期间最有可能在____岛欣赏到樱花。赏完樱花,他们准备品尝日本特色菜肴,那他应该选择____。
A.咖喱饭C.飞饼B.牛排D.料理
行程2:游名山泡温泉
(4)____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峰。小刚一家在游览后可以泡温泉缓解疲劳。日本多火山、温泉的原因是____。
行程3:住民居留纪念
(5)小刚了解到合掌造(下图)是日本的传统民居,一定要体验一把。这种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合掌造的屋顶造型设计是因为当地( )
A.多洪涝灾害 B.冬季多暴雪 C.多台风 D.多火山、地震
3.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交往历史悠久的好邻居是搬不走的,中国经济发展惠及友好邻邦,合作共赢是历史的必然。读“南亚地区示意图(图a)和东南亚地区示意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③城市是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这里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回答一条即可)。该国常年受____气候的影响,该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灾害。
(2)图b所示地区优质稻米大量出口我国,试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回答一条即可)。
(3)分析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____(回答一条即可)
4.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俄经贸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下图为俄罗斯农业区分布图和中俄陆河联运路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小麦生产大国。2022年,中国小麦年产1.3772亿吨,俄罗斯为1.0443亿吨,但俄罗斯是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粮食、面粉、海产品等,中国出口俄罗斯以蔬菜、水果为主。
(1)说出俄罗斯西南部发展农业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俄罗斯小麦总产量较我国少但出口量较多,主要是因为俄罗斯____。
A.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B.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C.港口众多,交通便利 D.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近年来,中俄双方依托“冰上丝绸之路”大背景,提出纵向联通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两条经济带的路线,即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路线(简称陆河联运路线)。陆河联运路线的陆运段主要是中国大连市到俄罗斯雅库茨克市的铁路,河运段是俄罗斯雅库茨克市到季克西港的勒拿河下游水运航道。
(3)勒拿河通航期主要集中在_____季,原因是_____。
(4)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说出中俄陆河联运路线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合作国家的积极响应,乘承古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正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行动,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阅读图“一带一路”周边地区简图。
(1)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其中①半岛的地形特点为____。
(2)②半岛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是____。
(3)③所在的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
(4)④所在的地区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该地区投资,建立研发、销售中心,请分析原因____。
(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A马六甲海峡和B____运河,沟通了亚欧非三大洲。
6.南非是我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国。河南省某中学以南非为例,探究认识区域的方法。下图为非洲气候分布图及南非略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非位于非洲最南部,濒临___洋和大西洋,是一个___国。(填“内陆”或“临海”)
(2)___(特殊纬线)穿过南非北部,以___气候为主。
开普敦是南非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坐落于开普敦的中国南非工业园是我国在南非的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3)说出我国在南非开普敦建设工业园的原因。
南非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上世纪70年代,南非的黄金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5%。随着开采的不断推进,矿石平均品质逐渐下降,加之冶炼过程对水消耗较多,易造成污染,且近年黄金冶炼成本不断上升,南非75%的金矿企业已经不再盈利。
(4)有人提议应关闭南非部分亏损金矿企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7.新西兰是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结合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西兰属于____洲,西隔塔斯曼海与____(国家)相望。
(2)新西兰的领土由南岛和北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按五带划分,该国位于____带。
(3)结合图,归纳新西兰南岛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8.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两国都被____(重要纬线)穿过。从海陆位置,甲国东临____洋,乙国东临____洋。
(2)乙国A河是____,该河流经世界最大的平原____,该平原的气候特征为____,这里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____;甲国G是著名的____盆地,这里地下水丰富,该国东部D是____(山脉)。
(3)甲国首都①是____,乙国首都C是____;两国人口、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乙国的____(城市)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将是奥运会首次在南美洲举行。
9.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北极的科考站是A____
(2)北极特有的动物是____
(3)最佳的科考时间为____
(4)北极圈穿过的世界第一大岛是____
(5)北冰洋沿岸居住着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海陆位置
(2)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
(3)C
(4)气候干旱,风沙活动多;生态脆弱,保护难度较大;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增加了建设难度。
(5)南南合作
(6)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进口途径,保障能源输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提高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等。
2.(1) 四国岛 航空
(2) 亚热带季风 薄外套、雨伞等
(3) 北海道 D
(4) 富士山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5)B
3.(1) 靠近棉花产区,原料丰富 热带季风 旱涝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3)“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沿线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山地地形
4.(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有河流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等。
(2)B
(3) 夏 夏季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量大;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夏季河流无冰封。
(4)冬季寒冷而漫长,施工期短;冻土广布;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
5.(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西南季风不稳定,当西南季风强盛,来得早,退得晚,持续时间长,则容易发生洪涝;当西南季风风力较弱,来的晚,退得早,持续时间短,则容易发生旱灾。
(3)波斯湾及其沿岸
(4)经济全球化
(5)苏伊士
6.(1) 印度 临海
(2) 南回归线 热带草原
(3)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等。
(4)赞同。理由:黄金开采与冶炼成本上升;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水资源短缺;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等。
不赞同。理由:保护民族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
7.(1) 大洋 澳大利亚
(2)南温
(3)西北多,东南少
(4)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较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利于牧草生长。
8.(1) 南回归线 太平 大西
(2) 亚马孙河 亚马孙平原 全年(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大自流 大分水岭
(3) 堪培拉 巴西利亚 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 里约热内卢
9.(1)黄河站
(2)北极熊
(3)6—8月
(4)格陵兰岛
(5)因纽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