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6 11: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2、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标志、核心)?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 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前导读1.二战结束后,战时军事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国家政权和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国家大力支持。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想一想?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何为“国际互联网”?

它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什么时代?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1、时间:
2、主要内容:
3、起源国家:
4、核心: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美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CLONE多利(克隆羊)生物工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材料一: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的数据: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需要7年,70年代后只需要3至5年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最重要的因素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3、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
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等方式;5、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核灾难的威胁、温室效应……环境污染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新的科技革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高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本课小结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18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
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电子信息时代
练一练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DB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对号入座 3、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起源于美国
B、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C、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