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
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课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马及时:(1946---),笔名 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儿童散文《山野里的故事》获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散文诗《海老人》获江苏省《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前面我们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描述的也是写老师,猜想一下这会是位怎样的老师,作者会写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王几何》。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须臾( ) 笑面佛( ) 皱纹( )屏息( ) 绰 号( ) 高涨( )
cáo( )杂 mí( )勒 轮 fān( )
2、理解词义。
哄堂大笑: 得意洋洋:
笨手笨脚: 得意忘形: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a、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b、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c、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d、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几何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e、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f、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26):
第三部分(27--29):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针对上述问题,组内展示、矫正,组员及时记录问题要点,完善导学案。
四、展示反馈、班级交流(展)
问题理解,看哪个小组理解深刻有新意。
五、补充、点评、精讲(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相互评价,补充、纠正,教师相机点评。(不要忘了进一步完善你的导学案)
六、组内互帮(助)
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请尽快向组内其他人请教,导学案所有问题得以清理。
七、课堂检测。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课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一)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然后写一段评价文字,与同学交流。
例: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明确:通过神态描写,写出王老师的和蔼以及反手画圆和三角形后的自得心情。
2、综合全文,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针对上述问题,组内展示、矫正,组员及时记录问题要点,完善导学案。
四、展示反馈、班级交流(展)
问题理解,看哪个小组理解深刻有新意。
五、补充、点评、精讲(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相互评价,补充、纠正,教师相机点评。(不要忘了进一步完善你的导学案)
六、组内互帮(助)
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请尽快向组内其他人请教,导学案所有问题得以清理。
拓展延伸
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七、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 )
b他脸上的每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 )
c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
d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有标准,又好看。 ( )
2、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