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下面立场大致相同的报纸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
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直报》 1895年 天津
《时务报》 1896年 上海
《国闻报》 1897年 天津
《湘学报》 1897年 长沙
《知新报》 1897年 澳门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革命共和 D.民主科学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4.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据此,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这场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戊戌政变
D.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5.某班级要排练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晓霞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她应该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6. 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
①某人到京师大学堂进学 ②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④取消多余的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 “百日维新”一开始就遭到了朝廷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在各省,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他督抚都未能推行新政。朝廷中的皇亲贵戚、中枢要员,或公开反对新政,或暗中加以阻挠。由此可见,百日维新 (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全面吸收国外先进文明
D.自始至终面临强大阻力
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9.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太平天国运动走向高潮
D.“自强”“求富”理念的提出
10. 下面是几位学者对戊戌变法的看法或评论。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学者们对戊戌变法持肯定态度
B.政治因素导致看待历史事件的多元化
C.胡适的评价更接近历史真实
D.因视角不同评价历史问题具有差异
1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1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思想 B.儒家思想
C.近代科学 D.法家思想
1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 ”这个“皇上”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乾隆帝
1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
不做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16.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派与洋务派分别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维新派和洋务派在主张方面的根本区别是( )
A. 改革教育制度 B. 改革政治制度
C. 向西方学习 D. 鼓励开矿设厂
17.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18. 下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见梁启超( )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 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 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者
C. 主张通过变法来实现君主立宪
D. 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19.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某史书资料记载:“百日维新后,山西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进机器生产,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发展。”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A.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B. 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C. 法令在山西落实的最好
D.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上图),宣布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等机构培养人才。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政变后,新政内容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1)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关于变法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写出五点)
(2)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戊戌变法是否成功,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2中的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哪一个派别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著成《仁学》一书。该书以大无畏的精神,阐明微言大义,以期挽世运而救众生,共两卷五十篇。在书中,他思想尖锐,以批判的眼光检讨历史,审视现实,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政治和伦理纲常的阴暗和残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大声疾呼“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力主顺时应人,改革时弊,荡涤污政,实行维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摘编自林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2)结合材料,回答谭嗣同《仁学》一书中的主张是什么。他“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的实际行动是什么
材料三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士处境极为险恶。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摘编自林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3)作家李元洛说:“心里觉得非常悲凉,谭嗣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民族的先烈、民族的精英,也是民族的‘人中之龙’,所以值得整个民族去敬仰。”你对谭嗣同放弃逃生机会而英勇就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23、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和守旧的顽固派就变法的问题展开了争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宣称祖宗之法是古圣先王留下来的治国之道,只能恪守奉行,不可作任何改变,否则便是违天背理,祸乱国家。……维新派认为中国积弊已深,“不变法则必亡”。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法何以必变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要义”。
——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维新派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顽固派则认为“中学所以为教,人皆知之,无待别求门径也”,攻击维新派兴学校是邪说,“名为培才,实则丧才”,“且贻人心风俗无穷之忧”,坚持尊孔读经、八股取士的封建教育制度不能变。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维新派和顽固派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社会背景;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坚决要求变法,并与顽固派展开争论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5DBBBC 6-10ADCBD 11-15CABCA 16-20BCCBA
21、(1)①变法时间:1898年6—9月。②变法者:光绪皇帝。③颁布文件:“明定国是”诏书。④变法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⑤变法结果:失败。
(2)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变法措施几乎都被废除。
22、(1)维新派;顽固派。
(2)主张维新变法。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
(3)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①不值得。留有生命可以继续为维新变法而奋斗。②值得。他的精神可以鼓舞后人、唤醒国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1)主题:变法维新的重要性。对话如下:维新派:我们只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才能发展。顽固派:君权神授,祖宗之法不可变啊。维新派:制度都是人创立的,为什么不能适时改变 顽固派: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是尽善尽美的,不能改变。维新派:我们还要废八股,提倡西学。顽固派:我们赞同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但不能废八股。
(2)维新派和顽固派的争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正面交锋。通过这场争论,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