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件+音频+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课件+音频+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6 17:15:50

文档简介

《春》学案
【课标转述】
能熟练的运用字、词典查找生字词。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对优美词句,能够揣摩欣赏。
【学习目标】
能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会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能理清文章思路,对优美词句能够揣摩欣赏。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对作家及作品的了解。
《春》的作者是__朱自清__字_佩弦__。江苏扬州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水涨( ) 捉迷藏( ) 酝酿( )
应和( ) 笼( )着一层薄( )烟
黄晕( ) 蓑( )衣 巢( )
3、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zhǎng) 水涨 (sǎn )散文
(1)涨 (2)散
(zhàng) 涨满 (sàn )分散

(yūn )头晕 (cáng ) 捉迷藏
(3)晕 (yùn)黄晕 (zàng) 西藏
4、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欢欢喜喜的样子。 ( 欣欣然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呼朋引伴 )(3)比喻姿态优美。 ( 花枝招展 )(4)舒展、活动。 (舒活 )
(5)明朗润泽。 (朗润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5、填空。
(1)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盼春、绘春、赞春。
绘春写得最详细。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欣喜之情。
2.你能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吗?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三、美点寻踪,合作探究
1、在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优美、贴切的词、句,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的景象。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亲切,温暖的特点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四、课外延伸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 )
3、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视觉 )
5、处处闻啼鸟 ( 听觉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触觉 )
【达标检测】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b )
A睡(shuì)醒    赛(sài)跑    蝴蝶(dié)    捉迷藏(cáng)
B胳膊(bo)    抚摸(mō)    应和(hé)    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
D蓑(suō)笠    散(sǎn)落    润(rùn)湿    眨(zhǎ)眼
3.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 盼_春, 绘 _春, 赞 春三部分,(各填一个字)。
4.文章开头用轻快嘚笔调,总写_初春的景象__,接着用优美嘚语言描绘嘞五福图画:春草图,春花图__、春风图___、春雨图___、迎春图__、其中第一幅着力描写_春草_ 的景象。第二幅着力描写_春花_的景象,第三幅着力描写 春风 ,第四幅着力描写 春雨 _,第五幅着力描写 迎春 。
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 造酒 ,本文指 各种栖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愈来愈浓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发展愈来愈大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南宋志南和尚《绝句》__,杨柳风指的是__春风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借代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答:(1)写嗅觉的:__②___ (2)写听觉的:__③ ④___ (3)写触觉的:_①__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温暖 和 柔和 的特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