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11课 师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11课 师说(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6 14: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师 说
——学高为师 不耻下问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孰(shú)        苌弘(chánɡ)
经传(zhuàn) 针砭时弊(biǎn)
B.谀(yú) 句读(dòu)
谄媚(chǎn) 不拘于时(jū)
C.郯(dán) 严谨(jǐn)
嘉奖(jiā) 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 贻之(yí)
师襄(xiānɡ) 以资切磋(chu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羞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C.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D.孔子师郯子(名词,老师)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学于余
6.名句默写。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一法一练——古今异义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相关句子: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相关句子:(吴)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相关句子:及谢晦反,兵锐,(檀)道济忧之,(高)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走近高考
(2011·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稼说送张琥
苏 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 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8.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9.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11.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D 4.D 5.C 
6.(1)孰能无惑 (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7.(1)(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3)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8.更休
9.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10.C 
11.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
12.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培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
参考译文
你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要自认为学问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广博地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指学习之人,词组;现代汉语中的“学者”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名词。“小学而大遗”的“小学”,指在小的方面学习,词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小学”。“吾从而师之”的“从而”指跟从并且,词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从而”。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指“旧例”,与现代汉语的“故事”词义迥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是短语,指“那实际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其实”。又如《离骚》“后悔遁而有他”的“后悔”是短语,指“后来反悔”,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动词“后悔”。《孔雀东南飞》“汝岂得自由”的“自由”指“由着自己”,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形容词“自由”。另有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如《孔雀东南飞》中“叶叶相交通”的动词“交通”,古义指“互相通连”,今义指“来往和运输”。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不要混淆这类古今形同而义异的词或短语。
区别古今异义的方法有:
1 注意积累常见同形短语。如:“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中“行李”指出使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夫人”是两个词,“夫”为代词,“那”,这个词的意思是“那个人”;“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是指求学的人;“兄弟妻子离散”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
2 翻译文言文同形短语,要结合上下文。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指刚直侠义之士。如果不看语境,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就会翻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