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 教案+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 教案+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7 09:23:27

内容文字预览

(共4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刘成章
学习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富有节奏和激情的语言。
1
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
3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刘成章
作者介绍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有散文集《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纤丽的阳光》等。
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 鼓之乡 ”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 ,动作奔放 ,节奏铿锵 ,人鼓合一 ,气势磅礴 ,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
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刘成章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写作背景
zhòu
tián
kànɡ
huì



pánɡ bó
juàn
tónɡ
rǒnɡ
zhuó
chuí
jiá
lín
骤雨
恬静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束缚
磅礴
困倦
瞳仁
冗杂
烧灼

戛然
淋漓
字词积累
茂腾腾
晦暗
亢奋
蓦然
冗杂
戛然而止
羁绊
叹为观止
词语解释
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极度兴奋。
突然,猛然。
繁杂。
声音突然中止。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1
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表演前
第一部分(1—4)
腰鼓表演前的安静氛围。
表演中
第二部分(5—27)
表演中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和力量赞歌。
表演后
第三部分(28—30)
鼓声戛然而止后世界出奇寂静,以声衬静,意境深远。
时间顺序
2
同学们先听读然后诵读课文,说说课文三个部分分别应该怎样读?
第一部分
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第二部分
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第三部分
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
3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赏析角度提示:
修辞
短句
叠词
文章结构
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了________ 。
句式
3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因为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
我喜欢朗读第 14-15 自然段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4
再次浏览文章,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出现了几次?
好一个安塞腰鼓!
4 次
5
文章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何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是文章的主线,将第二部分(第5—27段)很自然地分为四层,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整齐有序,节奏感强。
从场面、声响、击鼓的后生、舞姿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好”,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也使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深化。
6
安塞腰鼓“好”在哪里,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总体特征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惊心动魄
有力
壮阔
奇伟磅礴
豪放
痛快了山河
蓬勃了想象力
火烈
元气淋漓
精读品析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开篇用一句短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1
开篇用一短句独立成段,奇崛有力。
用“茂腾腾”形容后生,有种耳目一新的美感。
“后生”指年轻的生命,他们如日中天,光辉耀眼。
这句话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奠定了本文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感情基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体会这一结尾的妙处。
2
以动衬静,用“鸡啼”来反衬腰鼓表演后的寂静,突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使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语言美: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3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呆呆的”赋予腰鼓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为下文写舞动腰鼓做铺垫。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雄壮气势。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把“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比作“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磅礴的力量和疯狂的舞蹈。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了比喻手法
本体
喻体
鼓点
骤雨
腰鼓上的流苏
旋风
后生的脚步
乱蛙
后生的瞳仁
火花
后生的风姿
斗虎
形象地展示了腰鼓表演的壮美场面,写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声、形、光、力的震撼人心。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了排比手法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富有气势,节奏感强,表现了后生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表演的赞美之情。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震撼”“烧灼”“威逼”层层递进,刻画了人们听鼓的心理感受,突出了鼓声的震撼人心和鼓声所释放的生命的原始力量之巨大。
运用了排比手法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热情赞美了鼓声的撞击力、穿透力和激发力,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由句子到短语再到词语构成的多层次排比
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全文洋溢这一种阳刚之美。
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1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这里以第二人称“你”来写黄土高原,有何作用?
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亲切自然,便于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便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礼赞。
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上的人“朴实”“沉稳”“安静”,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积蓄着原始的力量。
3
相对而言,中国西北较为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20世纪80年代,西北好像确实落伍了。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朴实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强力喷发,震惊世人。
作者歌颂西北汉子,意在表明,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
读了本文,你对西北高原的民俗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西北高原有高粱地,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等。
西北高原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有着沉稳而安静的一面,更有着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元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在国家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背景下,西北人民将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源远流长的黄土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安塞腰鼓,将具有更深厚、更积极的文化意义。
5
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现什么?
生命和力量
——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主旨归纳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讴歌了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本文多用短句,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写作特色
语句铿锵
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的是排比段,如“使人想起……”
“愈捶愈烈……”,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有的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写作特色
排比激昂
课文第二部分,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儿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写作特色
节奏疾猛课题 人教版第一单元3课《安塞腰鼓》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富有节奏和激情的语言。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教学重点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向同学们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
2、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断
同学们,刚才你们观看的这一段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就是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难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安塞腰鼓》,去欣赏作家刘成章的精彩文笔吧!
二、自主学习
【作者介绍】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有散文集《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纤丽的阳光》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背景资料】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 鼓之乡 ”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 动作奔放, 节奏铿锵, 人鼓合一, 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刘成章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字词积累】
骤雨( zhòu ) 恬静( tián ) 亢奋( kàng )
晦暗( huì ) 羁绊( jī ) 蓦然( mò )
束缚( fù ) 磅礴( pánɡ bó ) 困倦( juàn )
瞳仁( tónɡ ) 冗杂(rǒnɡ ) 烧灼( zhuó )
捶( chuí ) 戛然( jiá ) 淋漓( lín )
茂腾腾: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快读浏览文章)
第一部分(1—4):写腰鼓表演前的安静氛围。
第二部分(5—27):写表演中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第三部分(28—30):写鼓声戛然而止后,世界出奇地寂静,以声衬静,意境深远。
根据时间顺序,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部分。
2、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开头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气。中心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昂扬。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幽静、若有所思的心情,语速稍慢。
学生朗诵内容为中心部分,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诵,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团体朗诵。(在朗诵的同时,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触,从而品尝言语,了解言语中包括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许之情。同时,用竞赛的方式来培育他们的参加认识,让他们成为讲堂的主角。)
3、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了________ 。
赏析角度提示: 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4、再次浏览文章,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出现了几次?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四次
5、文章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何作用?
明确:结构上:这是文章的主线,将第二部分(第5—27段)很自然地分为四层,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整齐有序,节奏感强。内容上:从场面、声响、击鼓的后生、舞姿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好”,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也使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深化。
6、安塞腰鼓“好”在哪里,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
师:通过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这也是安塞腰鼓的特征。
四、精读品析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开篇用一句短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开篇用一短句独立成段,奇崛有力。用“茂腾腾”形容后生,有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指年轻的生命,他们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这句话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奠定了本文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感情基调。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这一结尾的妙处。
①以动衬静,用“鸡啼”来反衬腰鼓表演后的寂静,突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②使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3、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呆呆的”赋予腰鼓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为下文写舞动腰鼓做铺垫。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赏析: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雄壮气势。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赏析:把“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比作“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磅礴的力量和疯狂的舞蹈。
(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比喻, 形象地展示了腰鼓表演的壮美场面,写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声、形、光、力的震撼人心。
排比,富有气势,节奏感强,表现了后生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表演的赞美之情。
(5)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震撼”“烧灼”“威逼”层层递进,刻画了人们听鼓的心理感受,突出了鼓声的震撼人心和鼓声所释放的生命的原始力量之巨大。
(6)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赏析:由句子到短语再到词语构成的多层次排比,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热情赞美了鼓声的撞击力、穿透力和激发力,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全文洋溢这一种阳刚之美。
五、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这里以第二人称“你”来写黄土高原,有何作用?
①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亲切自然,便于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②便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礼赞。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上的人“朴实”“沉稳”“安静”,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积蓄着原始的力量。
3.相对而言,中国西北较为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20世纪80年代,西北好像确实落伍了。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朴实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强力喷发,震惊世人。作者歌颂西北汉子,意在表明,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读了本文,你对西北高原的民俗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①西北高原有高粱地,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等。
②西北高原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有着沉稳而安静的一面,更有着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元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在国家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背景下,西北人民将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源远流长的黄土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安塞腰鼓,将具有更深厚、更积极的文化意义。
5.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现什么?
本文 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六、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讴歌了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七、写作特色
1.语句铿锵
本文多用短句,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2.排比激昂
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的是排比段,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有的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3.节奏疾猛
课文第二部分,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儿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意蕴美
形式美
生命的力量
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