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
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B.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C.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
D.棱锥的侧面和底面可以都是三角形
2.已知正方体的内切球(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切)的体积是π,则该正方体的体积为( )
A.4 B.16 C.8 D.64
3.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与一个球表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
A. B.
C. D.
4.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2的圆柱被一平面所截,截得的几何体的最短和最长母线长分别为
2和3,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5π B.6π
C.20π D.10π
5.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
A.l∈α B.P l C.l α D.P∈α
6.对于任意的直线l与平面α,在平面α内必有直线m,使m与l(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互为异面直线
7.直线在平面外是指( )
A.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B.直线与平面相交
C.直线与平面平行
D.直线与平面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
8.某学校为了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抽签法 B.随机数法
C.分层随机抽样法 D.其他方法
9.样本a,3,5,7的平均数是b,且a,b是方程x2-5x+4=0的两根,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A.3 B.4 C.5 D.6
10..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C⊥平面BCD;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11.(多选)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ABCD为矩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平面PAB⊥平面PAD
B.平面PAB⊥平面PBC
C.平面PBC⊥平面PCD
D.平面PCD⊥平面PAD
12.(多选)下列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位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B.平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C.众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D.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13.某县两所学校高级教师年龄如下:
甲:38 38 40 41 41 42 43 44 49 51 52
54 55 57 57 58 61
乙:35 36 38 39 39 40 42 43 43 44 44
44 46 47 48 49 51 52 52 53 55 57
根据上述数据给出以下说法:A甲学校高级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B乙学校高级教师的年龄分布大致对称;C甲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比乙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大;D两所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都是50.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4.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异面直线a,b分别垂直于α,β,则a与b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
15..已知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1,0,4,x,7,14,中位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
16.过直线l外两点可以作l的平行线的条数为________.
17.已知总体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1,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2分)
18.(12分)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的面A1C1内有一点P,经过点P作棱BC的平行线,应该怎样画?并说明理由.
19.(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20.(14分)
.某公司为了了解广告投入对销售收益的影响,在若干地区各投入4万元广告费用,并将各地的销售收益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横轴的数据丢失,但可以确定横轴是从0开始计数的.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图中各小长方形的宽度;
(2)估计该公司在若干地区各投入4万元广告费用之后,对应销售收益的平均值(以各组的区间中点值代表该组的取值).
21.(14分)某市两所高级中学在暑假联合组织全体教师外出旅游,活动分为两条线路:华东五市游和长白山之旅,且每位教师至多参加了其中的一条线路.在参加活动的教师中,高一教师占42.5%,高二教师占47.5%,高三教师占10%.参加华东五市游的教师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且该组中,高一教师占50%,高二教师占40%,高三教师占10%.为了了解各条线路不同年级的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现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参加活动的全体教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试确定:
(1)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分别所占的比例;
(2)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分别应抽取的人数.
22.(15分)某校甲班、乙班各有49名学生,两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满分100分)统计如下表:
班级 平均分 众数 中位数
甲班 79 70 87
乙班 79 70 79
(1)请你对下面的一段话给予简要分析:
甲班的小刚回家对妈妈说:“昨天的数学测验,全班平均79分,得70分的人最多,我得了85分,在班里算是上游了!”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对这两个班的测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23.(15分)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
甲
乙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谁的成绩更稳定);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统计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谁更有潜力).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
数学试卷 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B.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C.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
D.棱锥的侧面和底面可以都是三角形
答案 D
2.已知正方体的内切球(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切)的体积是π,则该正方体的体积为( )
A.4 B.16 C.8 D.64
答案 D
3.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与一个球表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
A. B.
C. D.
答案 A
4.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2的圆柱被一平面所截,截得的几何体的最短和最长母线长分别为
2和3,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5π B.6π
C.20π D.10π
答案 D
5.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
A.l∈α B.P l C.l α D.P∈α
答案 A
6.对于任意的直线l与平面α,在平面α内必有直线m,使m与l(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互为异面直线
答案 C
7.直线在平面外是指( )
A.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B.直线与平面相交
C.直线与平面平行
D.直线与平面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
答案 D
8.某学校为了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抽签法 B.随机数法
C.分层随机抽样法 D.其他方法
答案 C
9.样本a,3,5,7的平均数是b,且a,b是方程x2-5x+4=0的两根,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A.3 B.4 C.5 D.6
答案 C
10..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C⊥平面BCD;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答案 C
11.(多选)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ABCD为矩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平面PAB⊥平面PAD
B.平面PAB⊥平面PBC
C.平面PBC⊥平面PCD
D.平面PCD⊥平面PAD
答案 ABD
12.(多选)下列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位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B.平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C.众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D.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答案 ABC
13.某县两所学校高级教师年龄如下:
甲:38 38 40 41 41 42 43 44 49 51 52
54 55 57 57 58 61
乙:35 36 38 39 39 40 42 43 43 44 44
44 46 47 48 49 51 52 52 53 55 57
根据上述数据给出以下说法:A甲学校高级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B乙学校高级教师的年龄分布大致对称;C甲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比乙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大;D两所学校高级教师的平均年龄都是50.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答案 ABC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4.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异面直线a,b分别垂直于α,β,则a与b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
答案 60°
15..已知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1,0,4,x,7,14,中位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
答案 5
16.过直线l外两点可以作l的平行线的条数为________.
答案 0条或1条
17.已知总体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1,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________.
答案 10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2分)
18.(12分)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的面A1C1内有一点P,经过点P作棱BC的平行线,应该怎样画?并说明理由.
解 如图所示,在面A1C1内过点P作直线EF∥B1C1,交A1B1于点E,交C1D1于点F,则直线EF即为所求.
理由:因为EF∥B1C1,BC∥B1C1,所以EF∥BC.
19.(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 由已知AD∥BC,故∠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
∵AD⊥平面PDC,PD 平面PDC,∴AD⊥PD.
在Rt△PDA中,由已知,得AP==,
故cos∠DAP==.
∴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解 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连接PF,
则D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PD⊥平面PBC,故PF为DF在平面PBC上的射影,
∴∠DFP为直线DF和平面PBC所成的角.
由于AD∥BC,DF∥AB,可得BF=AD=1.
由已知,得CF=BC-BF=2.
又AD⊥DC,故BC⊥DC.
在Rt△DCF中,可得DF==2.
在Rt△DPF中,可得sin∠DFP==.
∴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0.(14分)
.某公司为了了解广告投入对销售收益的影响,在若干地区各投入4万元广告费用,并将各地的销售收益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横轴的数据丢失,但可以确定横轴是从0开始计数的.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图中各小长方形的宽度;
(2)估计该公司在若干地区各投入4万元广告费用之后,对应销售收益的平均值(以各组的区间中点值代表该组的取值).
解 (1)设各小长方形的宽度为m,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
可知(0.08+0.10+0.14+0.12+0.04+0.02)m=0.5m=1,
故m=2.
(2)由(1)知各小组依次是[0,2),[2,4),[4,6),[6,8),[8,10),[10,12],
其中点分别为1,3,5,7,9,11,
对应的频率分别为0.16,0.20,0.28,0.24,0.08,0.04,
故可估计平均值为1×0.16+3×0.20+5×0.28+7×0.24+9×0.08+11×
21.(14分)某市两所高级中学在暑假联合组织全体教师外出旅游,活动分为两条线路:华东五市游和长白山之旅,且每位教师至多参加了其中的一条线路.在参加活动的教师中,高一教师占42.5%,高二教师占47.5%,高三教师占10%.参加华东五市游的教师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且该组中,高一教师占50%,高二教师占40%,高三教师占10%.为了了解各条线路不同年级的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现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参加活动的全体教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试确定:
(1)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分别所占的比例;
(2)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分别应抽取的人数.
解 (1)设参加华东五市游的人数为x,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a,b,c,则有=47.5%,=10%,解得b=50%,c=10%.故a=100%-50%-10%=40%,即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高二教师、高三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50%,10%.
(2)参加长白山之旅的高一教师应抽取人数为200××40%=60;
抽取的高二教师人数为200××50%=75;
抽取的高三教师人数为200××10%=15.
22.(15分)某校甲班、乙班各有49名学生,两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满分100分)统计如下表:
班级 平均分 众数 中位数
甲班 79 70 87
乙班 79 70 79
(1)请你对下面的一段话给予简要分析:
甲班的小刚回家对妈妈说:“昨天的数学测验,全班平均79分,得70分的人最多,我得了85分,在班里算是上游了!”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对这两个班的测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解 (1)由中位数可知,85分排在第25名之后,从名次上讲,85分不算是上游,但也不能单以名次来判断学习成绩的好坏,小刚得了85分,说明他对这阶段的学习内容掌握较好.
(2)甲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7分,说明高于或等于87分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而平均分为79分,说明两极分化严重,建议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多给一些帮助;
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分均为79分,说明学生成绩之间差别较小,成绩很差的学生少,但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很少,建议采取措施提高优秀率.
23.(15分)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
甲
乙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谁的成绩更稳定);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统计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谁更有潜力).
解 (1)由图可知,甲打靶的成绩分别为9,5,7,8,7,6,8,6,7,7,乙打靶的成绩分别为2,4,6,8,7,7,8,9,9,10.
甲的平均数为7,方差为1.2,中位数是7,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为1;
乙的平均数为7,方差为5.4,中位数是7.5,命中9环及9环以上次数为3.
如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
甲 7 1.2 7 1
乙 7 5.4 7.5 3
(2)①甲、乙的平均数相同,乙的方差较大,所以甲的成绩更稳定;
②甲、乙的平均数相同,乙的中位数较大,所以乙的成绩好些;
③甲、乙的平均数相同,乙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比甲多,所以乙的成绩较好;
④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在后半部分,乙呈上升趋势,而甲起伏不定,且均未超过乙,故乙更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