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ZnSO4 B.CaCO3→CO2 C.MgO→MgCl2 D.BaCl2→BaSO4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到l00nm之间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B.可以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C.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化学性质不同
D.“卤水点豆腐”“血液透析”均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4.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间不能实现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Fe B.Ca C.S D.C
6.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NaCl溶液 B.蔗糖溶液 C.NaOH溶液 D.Fe(OH)3胶体
7.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SiO2 B.Na2O C.NaHSO4 D.H2CO3
8.下列属于盐的是
A. H2 B.MgCl2 C. D.Na2O
9.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B. C. D.
10.下列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B. C. D.
11.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12.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碳酸钙粒子直径是几纳米至几十纳米),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可能发生的是
A.纳米碳酸钙的水溶液会浑浊不清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
1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用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
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4.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CO2、NO2、Mn2O7、P2O5 均为酸性氧化物
C.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
D.熔融状态下,CH3COOH、NaOH、MgCl2 均能导电
15.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B.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在1000℃时,甲烷可分解为石墨和氢气
二、填空题
16.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Na、O、S、H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完成下列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1)单质 → 化合物:_______;
(2)酸 → 盐:_______;
(3)酸性氧化物 → 盐:_______;
(4)碱性氧化物 → 碱:_______。
(5)碱+酸式盐→ :_______。
三、实验题
18.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4)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 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9.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如下。
(1)CH2=CH2→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4)C和E生成C4H8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锌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锌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选项A错误;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需比碳酸强的酸,加酸,能制取二氧化碳,如加盐酸可一步制得二氧化碳,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但碳酸钙能在高温条件下自身分解,反应为:CaCO3CaO+CO2↑,选项B错误;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从氧化镁制取盐类物质氯化镁,只有与酸反应,如MgO+2HCl=MgCl2+H2O,选项C正确;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盐和酸生成新盐和新酸如BaCl2+H2SO4=BaSO4↓+2HCl,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BaCl2 +CuSO4=BaSO4↓+CuCl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A
【详解】A.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A项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胶体属于混合物,B项正确;
C.胶粒直径小于100nm大于1nm,能通过滤纸,C项正确;
D.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答案选A。
3.A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A正确;
B.制备胶体是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注意滴加顺序),B错误;
C.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C错误;
D.“卤水点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血液透析”与胶体聚沉无关,D错误;
答案选A。
4.A
【分析】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详解】A.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所以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A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五氧化二氮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三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氧化铁和水不反应,A错误;
B.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B正确;
C.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C正确;
D.C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D正确;
故选A。
6.D
【详解】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说明该分散系为胶体,NaCl溶液、蔗糖溶液、NaOH溶液均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7.A
【详解】A.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选;
B. 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不选;
C. NaHSO4属于酸式盐,故C不选;
D. H2CO3属于酸,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8.B
【详解】A.H2是仅有H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MgCl2是化合物,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Mg2+和酸根离子Cl-,属于盐,B符合题意;
C.NH3·H2O是化合物,电离产生和OH-,属于碱,C不符合题意;
D.Na2O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盐,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B
【解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氨气是氢化物,不是盐,故A不选;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选;
C.HNO3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不是盐,故C不选;
D.氢氧化铜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D不选;
故选:B。
10.C
【详解】A.KI属于盐;
B.MgCl2属于盐;
C.C2H5OH属于有机物;
D.Na2CO3属于盐;
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乙醇,故选C。
11.B
【详解】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州,属于胶体聚沉;
B.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形成沉淀,不是胶体;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属于胶体渗析;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属于胶体聚沉;
答案选B。
12.B
【分析】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粒能透过滤纸。
【详解】A.纳米碳酸钙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是均匀透明的分散系,A不符题意;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符合题意;
C.纳米碳酸钙的组成与原来碳酸钙相同,则化学性质相同,C不符题意;
D.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纳米碳酸钙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所以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透过滤纸,D 不符题意。
答案选B。
13.D
【详解】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镁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A项错误;
B.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可能是不同的胶体,有的胶体胶粒(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荷)带正电、有的胶体胶粒带负电,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的胶体容易聚沉形成沉淀,所以能把钢笔堵住是胶体的性质,B项错误;
C.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C项错误;
D.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D项正确;
答案选D。
14.C
【详解】A选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
B选项,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选项,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金属铝和金属性比铝弱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故C正确;
D选项, 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15.D
【详解】试题分析:A属于物理变化,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B属于浓盐酸的挥发;C是物质的三态变
化,都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甲烷分解生成石墨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可
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分子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趣味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便于考查学
生的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6.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Fe+2HCl=FeCl2+H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O=Ca(OH)2
【分析】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金属碱性氧化物,该题对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限定了8种物质,从这8种物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物质进行各类物质间的转化。
【详解】②酸性氧化物+水→酸,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该反应为: CO2+H2O=H2CO3;
③酸性氧化物+碱→盐和水,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a(OH)2属于碱,该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
④金属+酸→盐+H2↑,Fe属于金属,HCl属于酸,该反应为:Fe+2HCl=FeCl2+H2↑;
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HCl属于酸,该反应为:CaO+2HCl=CaCl2+H2O;
⑥碱+酸→盐+水,Ca(OH)2属于碱,HCl属于酸,该反应为:Ca(OH)2+2HCl=CaCl2+2H2O;
⑦碱性氧化物+水→碱,CaO属于碱性氧化物,该反应为:CaO+H2O=Ca(OH)2。
【点睛】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考生一定要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17.(1)2H2+O2=2H2O或S+O2=SO2或4Na+O2=2Na2O或2Na+O2Na2O2
(2)H2SO4+2NaOH=Na2SO4+2H2O或H2SO3+2NaOH=Na2SO3+2H2O
(3)SO2+2NaOH=Na2SO3+H2O或SO3+2NaOH=Na2SO4+H2O
(4)Na2O+H2O=2NaOH
(5)NaOH+NaHSO4=Na2SO4+H2O或NaOH+NaHSO3=Na2SO3+H2O
【解析】(1)
单质 → 化合物:2H2+O2=2H2O或S+O2=SO2或4Na+O2=2Na2O或2Na+O2Na2O2。
(2)
酸 → 盐:H2SO4+2NaOH=Na2SO4+2H2O或H2SO3+2NaOH=Na2SO3+2H2O。
(3)
酸性氧化物 → 盐:SO2+2NaOH=Na2SO3+H2O或SO3+2NaOH=Na2SO4+H2O。
(4)
碱性氧化物 → 碱:Na2O+H2O=2NaOH。
(5)
碱+酸式盐→ :NaOH+NaHSO4=Na2SO4+H2O或NaOH+NaHSO3=Na2SO3+H2O。
18.(1) +2 盐
(2)c
(3)E
(4)取烧杯中少量液体,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或者硝酸钡、氢氧化钡溶液,由白色沉淀
【分析】(1)
已知Fe (CrO2) 2中铬元素是+3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铁元素是+2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 (CrO2) 2属于盐;
(2)
a.K2SO4溶液很稳,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
A是蒸馏装置,B为过滤装置,C为蒸发装置,D为萃取装置,E为神系装置,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提纯明胶用装置E;故答案: E;
(4)
检验可选择Ba2+,故操作为取烧杯中少量液体,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或者硝酸钡、氢氧化钡溶液,由白色沉淀证明能够透过半透膜。
19.(1)加成反应
(2)
(3)醛基
(4)
(5)n CH2=CH2
【分析】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为聚乙烯,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为B乙烷,乙烯与水发生催化加成生成C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D为乙醛,乙醛氧化生成E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1)CH2=CH2→B是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C→D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为乙醛,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4)C和E生成C4H8O2的化学方程式是;
(5)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化学方程式是n CH2=C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