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3和1.4节[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1.3和1.4节[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1-07 20:11:39

文档简介

教 案
时间:2005 年 9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得益处。 重点 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难点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复习提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2.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37页------40页自学重点:多个有理数相乘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面上由9张反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的2张,使他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2.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3.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的方法。四、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寻找法则特点并总结规律。 (1)看因数里是否有零。 (2)确定积的符号 (3)在把绝对值相乘。2、例三3、巩固练习:教材38页1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一分钟记忆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则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见测试题 六、自我总结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总结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47页3、7题教材48 页13、14题预习41页---43页 3/
板 书 设 计 1.4.1 有理数的乘法(2)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 例三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9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难点 法则的推导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回顾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数轴的定义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34页------35页自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蜗牛沿直线爬行的引例,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这四个问题 有何区别?2.组织学生讨论,并用动画演示出蜗牛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四、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寻找法则特点并总结规律。 (1)看两数是同号还是异号 (2)确定积的符号 (3)在把绝对值相乘。2、例一3、例二4、巩固练习:教材37页1、2、3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一分钟记忆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则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见测试题 六、自我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总结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47页1、2题教材48 页12题预习37页---40页 3/
板 书 设 计 1.4.1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 3 例二2. 例一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9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2)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3.使学生逐步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难点 合理运用运算律。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回顾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加法法则。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归纳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23页------24页自学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探讨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四、合作探究 如果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还能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吗?与你的同伴交流并举例说明你的观点。例1.计算(1)16+(-25)+24+(-35)(2)(-2.48)+(+4.33)+(-7.52)+(-4.33)例2. 教科书24页例4(1)让学生估计总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还是不足标准重量。(2)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能给出教科书提供的解法1,即先算10袋小麦的总重量,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并比较这两种解法。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一分钟记忆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则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教材23页1.2 六、自我总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总结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30页2题教材31页8、9题预习24页---27页 3/
板 书 设 计 1.3.1 有理数的加法(2)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3 例一2. 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4 例二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9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进行简单的合并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主动地学习。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重点 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 正确进行合并运算。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复习提问: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2. 正确进行合并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41页------42页自学重点:运用分配律进行合并计算。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系数的概念5.合并的方法: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他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在乘字母因数,即ax+bx =(a+b)x ,其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四、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寻找合并的特点并总结规律。 (1)寻找相同字母 (2)确定系数符号 (3)确定系数的绝对值(4)能合并的项合并,不能的项照抄下来。2、例63、例74、巩固练习:教材43页练习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一分钟记忆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则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见测试题六、自我总结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及合并。 教师:提问 学生:总结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48页9题教材49 页16、17题预习42页---43页 3/
板 书 设 计 1.4.1 有理数的乘法(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 例三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2)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 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3. 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并运用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
难点 把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提问加法法则。提问减法法则。提问绝对值得几何意义。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1 归纳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2 熟练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 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26---27页自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 一架飞机作飞行表演,起飞后高度变化如下: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2 回顾小学混合运算的顺序。三、合作探究1 例6(-20)+(+3)-(-5)-(+7)2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3 关于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读法、计算4 利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问题。5 巩固练习 教科书27页练习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 、发言 使学生能够从个别到一般地把握文章的特点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 见测试题自我总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比赛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30页5、6题教材31页12题预习有理数的乘法 3/
板 书 设 计 1.3.2 有理数的减法1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例63.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9 月 日 总课时:1
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用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回顾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数轴的定义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20页------22页自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用数轴表示两次求和的方法。2.有理数加法法则四、合作探究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运动为正,相左运动5米记作-5米 ,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借助数轴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2.交流汇报,3.讨论有理数加法应注意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有理数加法。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例一例二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一分钟记忆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则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教材22页1.2 六、自我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总结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29页1题教材30 页7题预习22页---23页 3/
板 书 设 计 1.3.1 有理数的加法(1)用数轴表示两次求和的方法。 3 例一2. 有理数加法法则 4 例二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教 案
时间:2005 年 8 月 29 日 总课时:1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1) 课型 新 课
教 学 目 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3.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运算。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 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
教法 自学、讨论、探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课前准备 提问加法法则。提问相反数的概念。提问绝对值得几何意义。 提问回答 巩固基础 3/
定 向 自 学 定向示标1 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2 应用减法法则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24---26页自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教师:出示、讲解目标 学生:自学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7′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释 疑 探 究 导学释疑1 通过温度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减法算式,由此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 由此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合作探究1 例5 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地的高度相差多少米?想一想,8848米有多少层楼高?讨论交流:现在你会在a小于b时做减法a-b吗?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什么数?3 巩固练习 教科书26页练习1、2 教师:板书归类、引导 学生:讨论、发言 使学生能够从个别到一般地把握文章的特点 20′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互 测 自 结 五、自主测评 见测试题自我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师:提问 学生:比赛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12′
课后作业 教材30页3,4题教材31页11题预习有理数的乘法 3/
板 书 设 计 1.3.21 减法法则 2.例5
教 学 回 顾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