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课件+音频+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课件+音频+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7 12:47:39

文档简介

《秋天》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15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何其芳以及本文背景资料。
自主积累:将文中的重点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 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了解作者何其芳的生平经历及背景资料。
第二步:再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怀:1、边读边结合何其芳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积累“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等词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能概括各小节的内容。
2、 通过合作探究,品 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 人、评 论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9年他与卞芝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肥硕:
寥阔:
清洌:
梦寐:
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的把握。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从哪些地方看出是一副乡村秋景图?
【自研自探导学】
文章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 喜欢这幅图。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的朗读,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提示:从内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着手)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秋晨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当堂检测】
A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丁丁( ) 肥硕( ) 鳊( )鱼 乌桕( )
寥( )阔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 在农家里。( )
(3)秋天 在渔船上。( )
(4)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
B
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1.伐木声丁丁________地飘出幽谷。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________叶的影子。
3.轻轻摇着归泊________的小桨。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梦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完善导学案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何其芳以及本文背景资料。
自主积累:将文中的重点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 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了解作者何其芳的生平经历及背景资料。
第二步:再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怀:1、边读边结合何其芳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积累“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等词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能概括各小节的内容。
2、 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 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9年他与卞芝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诗歌是何其芳喜爱和最先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的朗读,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 处。(提示:从内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着手)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 诗与课文的异同。
秋晨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当堂检测】(课件展示)
【归纳小结】
【日清过关】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解释词语。
肥硕:
寥阔:
清洌:
梦寐:
3.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 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4.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秋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 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古诗文默写:
(1)《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5)《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