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方向(2)[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从不同方向(2)[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7-07 17: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从不同方向(2)
教学内容:由三视图到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能识别简单的物体的三视图,会画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视图效果,并会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从而获取立体图形的实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1、 导入:什么是三视图?(独立思考)
二,由立方体图形画视图
1, 按课本P19图1-10的方式搭出几何体,分别画出这三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确定每列方块个数,有几列,再动手画。如第1个图形画主视图时,确定它有两列,第1列有2个,第2列有1个。
3, 指定三名同学到黑板演示,组织学生交流,指出画图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三视图中的正方形大小要一样等。
三,由视图画视图
1, 出示例题: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P20例1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先用立方块按问题的要求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也可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由3列,每列方块的个数分别是1、2、1,左视图由2列,每列方块的个数是2、2,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画法。)
2,出示例题: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P21.3
(1)导学生分析:主视图由3列,每列的方块的个数分别是4、2、3,左视图由
(2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主视图合作视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3)组织学生交流评析。
四,随堂练习:课本P20随堂练习
五,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注意以下两点:
1.由小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画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时,关键是确定它们有几列,以及每列方块的个数。再画主视图和左视图。
2.由小方块达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画它的主、左视图的方法有两种:(1)先摆出何体主视图,左视图及每列方块的个数,再画出主、左视 (2)先由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左视图。
六,作业:课本P21习题1.7,1—2
课前补充:
补充题:五个大小一样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如图所示(图1),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你有几种搭法?
师:通过阅读题意,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问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甲:题目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把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起来,使它的俯视图就像题目中的图形那样。
师:非常正确。到底这个图形的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哪位同学知道?其实请同学们拿出橡皮泥做出五个正方形来“搭一搭”就清楚了。
很快,A小组的同学搭出了下面的图案(如图2),同时还指出:原来的立体图形是由两层正方体构成。
马上,B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图形也可以由三层正方体构成,并展示出了他们制作的模型(如图3)。
师:从效果上来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案都符合题意,这说明以上两个小组的解答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认真看看俯视图就清楚了。同学们不妨再试试看看,还有没其他的搭法?
于是,C小组的同学搭出了图4的图案:
师:同样用三层正方体搭成的图4,给人的视觉就显得轻巧灵活一些。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D小组的同学又搭出了图五的图案:
图5的出现引起了强烈了反响。同学乙对图5的搭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从上面看到图5的形状是(图5)俯视图,不合题意,因此图5是不正确的解答。
师:大家同不同意同学乙的说法?生:同意。
随后,E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图6的搭法。他们认为,这个题目有无数种解答方法,因为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可以上下任意移动,于是就有很多种结果。
对于图6的解答是否正确,同学们拿不定主意,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都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师:从实际效果来看,图6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但是在没有外力的协助下,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只有当它落到底层时,才算一种固定的图案。因此图6的答案就是图4的答案。
师:在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丙:通过学习我认为,今后观察事物要做到全面、细致
生丁:生活中的有些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
教学后记:
(图1)
(图2)主视图
(图2)侧视图
(图3)主视图
(图3)侧视图
(图4)侧视图
(图4)主视图
(图5)主视图
(图5)俯视图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