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长期的传说B.网络的资料C.古籍的记载D.发掘的化石
2.2019年5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
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基督教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3.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
4.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竟然不是最高的。这种制度是( )
A.宗法制度B.种姓制度C.采邑制度D.民主制度
5.“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这段材料说明( )
A.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
C.庄园里的居民生活水平很高D.庄园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好
6.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摄、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东罗马帝国时期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 )
①《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这4部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②是查士丁尼皇帝主持编纂的③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④《罗马民法大全》否认奴隶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
9.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 )
①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②中国的罗盘针在新航路开辟中的应用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④《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轰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
10.《全球化和地区开发》中声称:“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5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这反映的是( )
A.开辟新航路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郑和下西洋D.工业革命
1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仰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2.场是资本主义进展的一大因素,当时,资本主义差不多在欧洲萌芽,人们急需扩大市场。而新航路的开辟尤其是美洲大陆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大愿望。……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句中省略处最准确的表达是( )
A.东方的原料+美洲的者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
B.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
C.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西欧的劳动力+非洲的贸易指挥
D.西欧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美洲的贸易指挥
13.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章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
14.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这说明( )
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15.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进步意义在于(,)
A.加快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B.促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D.使世界走向整体化
16.三角贸易”中,当欧洲殖民者回歇洲时,他们的船只中满载的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非洲黑人C.廉价工业品D.烟草、金银
17.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基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瞿性质
18.“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折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该言论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人文主义思想的普及
19.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文艺复兴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对人民觉悟的提高表现在( )
A.让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生活享受B.使欧洲人放弃对教会的信仰
C.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D.追求人权自由构建理性王国
20.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规B.倾向自由、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C.自由探讨思想学术的创新精神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现象
21.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是个威权主义的君主。她经常召开议会一不是每年都召开,但是后来她每年都召开一次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的人想要的政策。这体现了英国( )
A.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B.国王统而不治
C.“有限王权”的传统D.议会权力至上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因会掌掘立法权,有权宜战,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至上的原则B.行政权至上的原则
C.分权与制衡原则D.各州独立平等原则
23.“……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行使你的权力吧/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下列最符合诗中俄国作者感情的是( )
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
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24.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燕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产业结构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25.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抹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请回答:
(1)三则材料所反映欧洲思想史上的三次运动分别是什么 每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思潮关系如何 (3分)
(3)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社会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5分)
27.(16分)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带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挥《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彩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4分)
28.(20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由相互封闭隔绝到逐渐联系、融合,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闻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团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室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自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描述的世界东西方相互隔绝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对他们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 “新的着重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种“新的着重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
(4)综上,简要谈谈你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