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课件+音频+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净沙 秋思(课件+音频+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7 12:56:39

文档简介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同学们,加油!)
1、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3、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导学设计:(相信自己一定行,完成它们是你们的拿手好戏)
1、认识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 ,号 ,大都(今北京市)人, 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2、理解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昏鸦: 依依: 秋思( )
3、朗读、体味、理解(提示:学习千法读为先”,同学们可以采用“抓诗眼、寻景物、悟诗情”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首小令。)
A、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
B、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纵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D、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词句体现出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
4、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 秋思》。
课堂盘点:(这课你学得怎么样,试试看吧!)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训练提升:(更上一层楼)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 ___。天净沙是__? 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 ___,是______代著名___ ___作家、___ ___家。他与____、____ _、_ 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句是: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秋思(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黄昏)
C.古道西风瘦马(西边吹来的风)
D.断肠人在天涯(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5、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 了解、体味《天净沙·秋思》前三句九个独特景物并列的好处。用相关词语把它们联成句子,如改为“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如原句好?
7、“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
8、积累句子。
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积累两句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学习后记:
课件16张PPT。天塘中学 谭永清学习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被称为“秋思之祖”。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一、走近作家二、了解常识: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曲”分类杂剧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三、读好课文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四、图文结合、探讨问题1、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2、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3、面对此情此景,旅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4、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夕阳 枯藤
老树
昏鸦萧瑟荒凉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景象
内心向往 精神家园
古道西风瘦马“西风”,指秋风。 “道”,象征人生之路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古”破旧之意。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凄凉萧瑟的
晚秋郊野图飘零之凄
孤寂之愁
思乡之切
旅途之苦烘托作者的羁旅愁思(游子思乡图)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想象的空间:改写小令为情景交融的散文六、考考自己:诵读课文1、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七、课外拓展(思乡主题的诗句)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