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八升九科学华师大
复习回顾篇之第五章 人体的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相关实验中,设计并实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乙组实验淀粉糊的加入量应修改为1mL
B.乙组实验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
C.水浴恒温37℃,因为此时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
D.图可用来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答案】A
【解答】解:A、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乙组实验淀粉糊的加入量应是2mL,与甲组相同,A错误。
B、本实验若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则乙组实验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B正确。
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C正确。21cnjy.com
D、暴饮暴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吃得多,唾液的分泌量相对就少。所以,题图的变量是唾液的多少,可用来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D正确。
故选:A。
2.如图甲、乙是人体呼吸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图甲是吸气状态,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肺会扩张导致胸腔容积扩大
C.图乙是呼气状态,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状态时,对应图丙曲线的bd段
【答案】D
【解答】解:AB.图甲是吸气状态,此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AB错误。21·世纪*教育网
C.图乙是呼气状态,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和肋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C错误。【来源:21cnj*y.co*m】
D.乙表示呼气。b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三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那么血液依次流经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A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液流经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三种血管时,血流方向是: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故选:A。
4.如图中是正常状态下,人的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这种物质最有可能是( )
A.水 B.尿素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D
【解答】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肾小管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选:D。
5.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各项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皮肤
B.③生理过程形成的液体是尿液
C.通过A排出体外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若图中的细胞表示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
【答案】D
【解答】解:A、由图解可以判断,A、B、C代表的人体系统或器官分别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A错误;21*cnjy*com
B、③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③生理过程形成的液体是原尿,B错误;
C、通过A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气体,C错误;
D、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可通过血液运输,D正确。
故选:D。
6.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解答】:人体通过各器官和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变,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故答案为:物质和能量;转变.
7.人体内的废物除了 和少量的 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绝大多数水、 和 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的。
【答案】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泌尿。
【解答】解: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出处:21教育名师】
可见,人体内的废物除了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泌尿。
8.人体中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称为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答案】动脉
【解答】解: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弹性大、管壁厚,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弹性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很小,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版权所有:21教育】
故答案为:动脉
9.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分析回答:图甲表示 气体交换,图乙表示 气体交换。A到B血液成分变化是 。C处的血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肺泡内的;组织内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下降;静脉血
【解答】解:图甲中有肺泡,图中乙有组织细胞,因此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如图: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A到B的血液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示乙所示: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因此C处的血是静脉血。
故答案为:肺泡内的;组织内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下降;静脉血10.甲图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乙图表示外界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了 ,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
(2)乙图中Ⅰ表示的物质是 ;Ⅱ表示的物质是 。
(3)乙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发生在肺内的两个气体交换过程,其中通过气体扩散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 ];通过呼吸运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 ]。
(4)根据甲、乙两图,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
【解答】解:(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
(2)在当血液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中的氧气高于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是A氧气就由肺泡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B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Ⅰ代表氧气,Ⅱ代表二氧化碳。
(3)呼吸运动包括四个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例如图乙中的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例如图乙中的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数目很多,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的氧气扩散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
故答案为:(1)肺泡;毛细血管(2)氧气;二氧化碳(3)②;①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的氧气扩散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
11.如图(1)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管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1] ,其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4] 内。
(2)图(2)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21*cnjy*com
(3)图(2)中的C部位在图(1)中所对应的器官是[5] ,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 。
【答案】(1)肝脏;小肠(2)D;淀粉;葡萄糖(3)胃;蛋白质
【解答】解:(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 泌的胆汁储藏在2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4小肠内,参与脂肪的消化,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www-2-1-cnjy-com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D小肠。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图中曲线X在A口腔中就开始下降,在C胃中没有上升,到了D小肠又上升故为糖类的消化;故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淀粉,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
(3)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因此,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5胃。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1)肝脏;小肠(2)D;淀粉;葡萄糖(3)胃;蛋白质
1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于三位英美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细胞获取氧气首先要依赖人体的呼吸系统。如图为肺内及组织细胞中气体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2)图中外界空气与⑤肺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3)图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通过 (填结构名称)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4)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B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1)肺(2)呼吸运动(3)气体扩散作用;线粒体(4)B
【解答】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3)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所以,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③氧气进入细胞内,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4)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ACD错误,B正确。
答案:(1)肺(2)呼吸运动(3)气体扩散作用;线粒体(4)B
13.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③的名称是 ,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
(2)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管,③内流的是 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
(3)如果血管②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 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答案】(1)肺静脉;B(2)静脉;A。(3)A。
【解答】解:(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如果②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即氧气含量逐渐减少,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增多;因此,图示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的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由于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因此③内流的是静脉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A。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因此图示中曲线A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故答案为:(1)肺静脉;B(2)静脉;A。(3)A。
1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及尿液形成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肾小囊和⑤肾小管。
(2)[①]内的液体通过[④],进入到[③]的过程叫做 作用,从⑤到⑥的箭头代表的是 过程。[③]内的液体与[④]内的液体相比,主要是不含血细胞和 。2·1·c·n·j·y
(3)图中b处与a处血液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减少。
【答案】(1)肾小球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 );肾小管的重吸收;大分子蛋白质
(3)尿素等代谢废物
【解答】解:(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人体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肾单位,肾单位主要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两部分。
(2)当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形成原尿,该过程称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该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21教育网
(3)根据第(2)小题详解,当a处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到达b端后,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显著减少,这也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2-1-c-n-j-y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 );肾小管的重吸收;大分子蛋白质
(3)尿素等代谢废物
15.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表示 系统,此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2)①生理过程依靠 完成的;物质a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的结果。
(3)e形成的过程包括 和 两个过程。
【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循环系统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组织细胞、皮肤连接起来,因此B是循环系统。A系统能够消化和吸收食物,属于消化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此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2)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因此环节①是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细胞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物质a是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
(3)e是尿液,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泌尿系统;肾脏;(2)呼吸运动;呼吸;(3)滤过;重吸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八升九科学华师大
复习回顾篇之第五章 人体的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相关实验中,设计并实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乙组实验淀粉糊的加入量应修改为1mL
B.乙组实验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
C.水浴恒温37℃,因为此时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
D.图可用来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2.如图甲、乙是人体呼吸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图甲是吸气状态,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肺会扩张导致胸腔容积扩大
C.图乙是呼气状态,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状态时,对应图丙曲线的bd段
3.如图是三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那么血液依次流经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4.如图中是正常状态下,人的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这种物质最有可能是( )
A.水 B.尿素 C.蛋白质 D.葡萄糖
5.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各项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皮肤
B.③生理过程形成的液体是尿液
C.通过A排出体外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若图中的细胞表示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
6.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7.人体内的废物除了 和少量的 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绝大多数水、 和 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的。
8.人体中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称为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9.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分析回答:图甲表示 气体交换,图乙表示 气体交换。A到B血液成分变化是 。C处的血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甲图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乙图表示外界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了 ,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
(2)乙图中Ⅰ表示的物质是 ;Ⅱ表示的物质是 。
(3)乙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发生在肺内的两个气体交换过程,其中通过气体扩散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 ];通过呼吸运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 ]。
(4)根据甲、乙两图,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
11.如图(1)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管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1] ,其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4] 内。
(2)图(2)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21*cnjy*com
(3)图(2)中的C部位在图(1)中所对应的器官是[5] ,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 。
1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于三位英美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细胞获取氧气首先要依赖人体的呼吸系统。如图为肺内及组织细胞中气体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2)图中外界空气与⑤肺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3)图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通过 (填结构名称)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4)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3.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③的名称是 ,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
(2)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管,③内流的是 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
(3)如果血管②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 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1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及尿液形成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肾小囊和⑤肾小管。
(2)[①]内的液体通过[④],进入到[③]的过程叫做 作用,从⑤到⑥的箭头代表的是 过程。[③]内的液体与[④]内的液体相比,主要是不含血细胞和 。2·1·c·n·j·y
(3)图中b处与a处血液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减少。
15.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表示 系统,此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2)①生理过程依靠 完成的;物质a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的结果。
(3)e形成的过程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