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华师大版八升九科学运动和力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衔接】华师大版八升九科学运动和力1(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9 11:47: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八升九科学华师大
复习回顾篇之第一章 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解答】解:
(1)甲、乙两图中,虽然木块的放置方式不同,但它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相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这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甲=F乙=f;
(2)丙图中,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后,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变大,即f′>f;21cnjy.com
木块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丙=f′;
由此可知F甲=F乙<F丙。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变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柄撞击凳子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没有惯性
B.锤柄撞击凳子面时,锤头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紧套在锤柄上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紧套在锤柄上
D.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锤柄撞击凳子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具有惯性,故A错误;【来源:21cnj*y.co*m】
BCD、锤头和锤柄原来一起运动,锤柄因撞击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锤头继续向下运动,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D错误,C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C。
3、小强骑自行车上学时,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5.2m/s B.5m/s C.4.8m/s D.4.6m/s
【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全程所用的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C。
4、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北京作为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列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②乙图中冰球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滑行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③丙图中的冰壶做的非常光滑,是为了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
④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做有些动作会弯腰蹲下,是为了降低重心,避免摔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短道速滑运动员沿弯道匀速滑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他的运动状态改变,故①错误;
②冰球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②正确;
③丙图中的冰壶做的非常光滑,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故③正确;
④花样滑冰运动员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可以降低重心,增大稳度,避免摔倒,故④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②③④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B.图乙: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图丙:滚动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了摩擦力
D.图丁: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力
【解答】解:A、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B、鞋底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错误;
C、滚动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故C错误;
D、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6、甲、乙两车从相距14米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6秒两车相距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两车的s﹣t图(  )
A.一定是ab B.一定是ac C.可能是bc D.可能是ab
【解答】解:根据s=vt可得6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6s×v甲,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6s×v乙,2·1·c·n·j·y
由题知,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
并且经过6s时甲、乙相距2m,有两种情况(即甲、乙还没有相遇时相距2m、甲、乙相遇后相距2m);
①如图1,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v甲+6s×v乙+2m=14m,则v甲+v乙=2m/s,21*cnjy*com
②如图2,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v甲+6s×v乙﹣2m=14m,则v甲+v乙=m/s,【版权所有:21教育】
由图可知:va===2m/s,vb===m/s,vc===m/s,
因vb+vc=m/s+m/s=2m/s,所以可能是b、c;
因va+vc=2m/s+m/s=m/s,所以可能是a、c。
故选:C。
7、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N。
【解答】解: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0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0N,箱子受到的合力为:F合=15N﹣10N=5N。
故答案为:等于;10;5。
8、中考体育考试罗浩同学跑步时,如图所示,当他后脚蹬地时,鞋底受到的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的,鞋底有花纹是为了    摩擦。
【解答】解:蹬地时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也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因此后脚受到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前的;
鞋底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前;增大。
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夹板间有一个重力为20N的木块,当向左右两夹板施加的水平压力都为30N时,木块恰好竖直向下匀速滑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如果水平方向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推木块,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的推力为   N。
【解答】解:在竖直方向,木块在两个力作用下匀速下滑,说明这两个力平衡,即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方向为:竖直向上。
木块与墙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竖直向上推木块,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重力与摩擦力之和等于推力,F=20N+20N=40N;
故答案为:20;竖直向上;40
10、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单选)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单选)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4)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单选)
(6)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提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    (均填“偏大”或“偏小”)。21教育网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且与金属片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不是挡板作用的是: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3)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错误;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故C正确;
故选:C。
(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5)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B两图可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故A、B错误;
由图C可知,在v﹣t图象上,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6)提前按下停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所以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v=可知,所测得得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v=;(2)A;(3)C;(4)v3>v1>v2;(5)C;(6)偏大。
11、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及数只钩码做实验,并纪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表可知该弹簧的原长是    cm,当在弹簧上挂重力为2N的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cm。www-2-1-cnjy-com
(3)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如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5)如果用与这根弹簧相同的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
(6)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L与它所受拉力F的定量关系式为L=   。
【解答】解:
(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的伸长增加1厘米,当在弹簧上挂重力为2N的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4cm;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0~2.5N的范围内,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的伸长增加1厘米,即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增长,故可得出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由前面分析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即F﹣x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弹簧不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不成正比,则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a图,故选a;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2.5N之后,拉力与长度不能成正比,故测量范围为:0~2.5N;
(6)根据在7cm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的伸长增加1厘米,即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则有弹簧伸长量ΔL与拉力F的比值为==2cm/N,可得L与F函数关系式:L=2F+2。
故答案为:(1)刻度尺;(2)2;4;(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4)a;(5)0~2.5N;(6)2F+2。
1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和2所示两种实验方案、图1中小车质量与图2中木块质量以及两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等。
(1)小明同学认为图1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减小了    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当小车处于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21·世纪*教育网
(3)小丽同学利用如图2方案实验中,发现木块不动时,F1与F2大小并不相等,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
(4)小红选择了如图3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5)小红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两半张小卡片向相反方向运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    。
(6)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4,使卡片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根据    (填字母)状态能够说明这两个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松手前卡片静止
B.松手瞬间卡片旋转
C.松手后卡片达到静止
【解答】解:(1)由图知,图2用木块做实验时,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比较大,而图1的实验采用小车,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1*cnjy*com
(2)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
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
(3)实验时,发现木块不动时,F1与F2大小并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木块受到了摩擦力作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是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力平衡;
(4)小卡片质量小,重力很小,是为了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5)把小卡片一剪为二,变为两个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这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则小卡片受到的两个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因为小卡片此时不能保持平衡,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松手瞬间卡片旋转所以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故选B。
故答案为:(1)摩擦力;(2)钩码数量;静止;(3)是;(4)不考虑;(5)同一物体上;(6)B。
13、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距离测速仪L=64m处以某一速度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0.4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时间内s声=L+s车,
由v=得:
v声×=L+v×;
340m/s×=64m+v×;
解得,v=20m/s=72km/h,小于80 km/h,故该汽车不超速。
答:该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14、一质量为1吨的轿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为车重的0.02倍。求:【出处:21教育名师】
(1)轿车的重力是多少?
(2)要使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牵引力应为多少?
(3)当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到250牛时,此时汽车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解答】解:
(1)轿车的重力:G=mg=1000kg×10N/kg=10000N;
(2)要使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所以,发动机的牵引力:F=f=0.02G=0.02×10000N=200N;
(3)若汽车的牵引力变为F′=250N,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200N。
答:(1)轿车的重力是10000N;
(2)要使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牵引力应为200N;
(3)当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到250牛时,此时汽车所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
34.科学研究表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它们之间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fm=kF压(k指摩擦系数,为小于1的正数,与材质和粗糙程度有关;F压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均不变时,k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改变时,k的大小将改变。现有三种不同的硬质材料做成的长方体物体A(重量20N)、B(重量10N)和C(重量100N),A、C之间的摩擦系数kA=0.3,B、C之间的摩擦系数kB未知。将A、C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水平推力F1恰好使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和C如图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大小为8N的水平推力F2恰好使A、B一起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多少?
(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3)如图丙,将物体C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压力F3将A、B重叠压在C的表面上且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多少?21·cn·jy·com
(4)如图丁所示,有一根材质均匀的圆柱形钢管水平悬空放置,有一个半径比钢管稍大的圆环A套在钢管上,小培同学在圆环的两侧绑有较长的轻绳,并在另外一端用轻棍固定好。使得圆环A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顺畅的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圆环A的质量为6kg,圆环与钢管之间的摩擦系数为k4=0.2,且圆环还受到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4的作用,若F=10N,则这个竖直方向的力F4的大小为多少牛?(g取10N/kg)
【解答】解:
(1)如图甲,长方体物体A对C的压力:FA=GA=20N,
则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kAFA=0.3×20N=6N,
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水平推力为:F1=fA=6N;
(2)如图乙,A、B一起在 C 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则水平推力F2等于A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且fA仍为6N,
故B受到摩擦力:fB=F2﹣fA=8N﹣6N=2N;
(3)在乙图中,B、C之间的摩擦系数:
=0.2;
如图丙,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 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处于平衡状态,
则A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B=GA+GB=20N+10N=30N,
水平压力:
=150N;
(4)圆环的重力为:
G=mg=6kg×10N/kg=60N;
①当F4向上时,当圆环对钢管的压力方向向上时为F4﹣G,当圆环对钢管的压力方向向下时为G﹣F4;
圆环A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顺畅的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此时:
F=f滑′=k4F压′=0.2×(F4﹣G)N=0.2×(F4﹣60N)=10N,或0.2×(60N﹣F4)=10Nwww.21-cn-jy.com
解得,F4=110N,或F4=10N
②当F4向下时,圆环对钢管的压力为:F4+G,
F=f滑″=k4F压″=0.2×(F4+G)=0.2×(F4+60N)=10N;
解得,F4=﹣10N(舍去);
综上所述:F4=110N,或F4=10N
答:(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6N;(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2N;(3)如图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150N;(4)竖直方向的力F4的大小为110N,或10N。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八升九科学华师大
复习回顾篇之第一章 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2、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变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柄撞击凳子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没有惯性
B.锤柄撞击凳子面时,锤头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紧套在锤柄上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紧套在锤柄上
D.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3、小强骑自行车上学时,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5.2m/s B.5m/s C.4.8m/s D.4.6m/s
4、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北京作为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列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②乙图中冰球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滑行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③丙图中的冰壶做的非常光滑,是为了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
④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做有些动作会弯腰蹲下,是为了降低重心,避免摔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B.图乙: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图丙:滚动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了摩擦力
D.图丁: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力
6、甲、乙两车从相距14米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6秒两车相距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两车的s﹣t图(  )
A.一定是ab B.一定是ac C.可能是bc D.可能是ab
7、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N。
8、中考体育考试罗浩同学跑步时,如图所示,当他后脚蹬地时,鞋底受到的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的,鞋底有花纹是为了    摩擦。
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夹板间有一个重力为20N的木块,当向左右两夹板施加的水平压力都为30N时,木块恰好竖直向下匀速滑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如果水平方向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推木块,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的推力为   N。
10、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单选)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单选)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4)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单选)
(6)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提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    (均填“偏大”或“偏小”)。21教育网
11、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及数只钩码做实验,并纪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表可知该弹簧的原长是    cm,当在弹簧上挂重力为2N的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cm。www-2-1-cnjy-com
(3)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如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5)如果用与这根弹簧相同的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
(6)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L与它所受拉力F的定量关系式为L=   。
1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和2所示两种实验方案、图1中小车质量与图2中木块质量以及两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等。
(1)小明同学认为图1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减小了    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当小车处于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21·世纪*教育网
(3)小丽同学利用如图2方案实验中,发现木块不动时,F1与F2大小并不相等,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
(4)小红选择了如图3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5)小红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两半张小卡片向相反方向运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    。
(6)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4,使卡片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根据    (填字母)状态能够说明这两个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松手前卡片静止
B.松手瞬间卡片旋转
C.松手后卡片达到静止
13、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距离测速仪L=64m处以某一速度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0.4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14、一质量为1吨的轿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为车重的0.02倍。求:【出处:21教育名师】
(1)轿车的重力是多少?
(2)要使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牵引力应为多少?
(3)当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到250牛时,此时汽车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科学研究表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它们之间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fm=kF压(k指摩擦系数,为小于1的正数,与材质和粗糙程度有关;F压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均不变时,k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改变时,k的大小将改变。现有三种不同的硬质材料做成的长方体物体A(重量20N)、B(重量10N)和C(重量100N),A、C之间的摩擦系数kA=0.3,B、C之间的摩擦系数kB未知。将A、C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水平推力F1恰好使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和C如图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大小为8N的水平推力F2恰好使A、B一起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多少?
(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3)如图丙,将物体C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压力F3将A、B重叠压在C的表面上且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多少?21·cn·jy·com
(4)如图丁所示,有一根材质均匀的圆柱形钢管水平悬空放置,有一个半径比钢管稍大的圆环A套在钢管上,小培同学在圆环的两侧绑有较长的轻绳,并在另外一端用轻棍固定好。使得圆环A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顺畅的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圆环A的质量为6kg,圆环与钢管之间的摩擦系数为k4=0.2,且圆环还受到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4的作用,若F=10N,则这个竖直方向的力F4的大小为多少牛?(g取10N/k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