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7 08: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提 问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海禁政策的影响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主要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国内市场狭
小、缺乏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等前期: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巩固封建统治
后期: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重要原因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
消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

抗战前夕(1927—1936)

国民党统治后期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兴起(在沿海地区出现;)

初步的发展;
短暂的春天;
短暂的发展;

陷入困境;和平赎买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请根据下列图画和材料,指出其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基本特点?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请回顾: 1)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地位?
2)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怎样的变化?这时自然经济的地位又怎样?自然经济一直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1)鸦片战争前夕:
2)鸦片战争后: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4)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自然经济进一步被破坏了。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3、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拓展延伸思考:鸦片战争后和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有什么不同?前者是被迫进入世界市场,贸易来往不平等,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后者是我国的自主决策,相对平等,必将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向世界水平迈进。【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为什么会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为什么会变动?) 1)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延伸: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一般条件? 原料、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 1)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①破坏了农村家庭手工业
②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发展
④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
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派官办企业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部分原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一)开始:标志:表现影响:2、外商企业的刺激(洋行、船坞)3、洋务运动的诱导1、自然经 济的解体(经济结构变动)背景(二)时间:(三)产生途径(四)地点:一、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兴 起 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五)著名企业(六)意义: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三条途径发昌机器厂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陈启源方举赞、孙英德时间:地点:途径:代表: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企业概况:投资资本额;
主要分布的部门洋务派官办企业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意义1、有了先进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但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弱点)
2、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郑观应等)
3、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数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想一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农业及商业有什么影响?使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洋货得以倾销的原因有哪些?
机器生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控制中国海关;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获得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的特权。
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破产失业棉布生产者棉布消费者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继续参与竞争降低成本买洋纱织布打破了自给打破了自足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高效率(机器)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金民族资本主义兴起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破坏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上册,第 26—36 。外商企业的刺激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洋务运动的诱导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4、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资本主义萌芽3、外商企业刺激诱导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速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 1)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运动的诱导;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没有列强侵略中国照样会产生资本主义”你的看法呢?共同探究参考内容:
同意: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阻断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厂制生产),无论机器还是工厂制,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最先都是移植于外国先进文明,远远超出中国传统经济、生产力基础。
反对:中国资本主义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它产生于明朝中期,到鸦片战争前,工场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与阻断,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为什么会分布于
沿海地区呢?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个高潮;1、时间:
2、原因:
3、概况:
4、特点:
5、影响: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 ;新增资本和厂矿数、
著名的实业家和企业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知识链接 张謇 江苏南通人,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实业和教育 。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建成了大生纱厂资本集团。张謇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毛泽东说过:"谈到中国民族工业,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荣德生
荣宗敬爷爷——“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儿子—“红色资本家”孙子—“红筹”大鳄  (1873-1938)(1875-1952) 荣 毅 仁荣 智 健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荣 毅 仁 荣 智 健
香港中信泰富公司董事局主席
创造了
富过三代
的神话,
荣氏家族这
一中国近代
史上最富有
的家族之一,
迎来了一个
新的飞跃。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荣宗敬
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河北唐山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山西保晋矿务公司著名实业家和企业纺织业面粉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特点:沿海多、内地少轻工多、重工少 近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多、重工少
特点:
比重小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其他特点?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50余家,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
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本的1/10。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资金少、规模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材料3: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材料4:祝大春办公益纱厂,“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材料5:洋商见我工商业竞用新法,,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6(中国商人)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材料7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房,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经督察院奏准,令撤去”,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外国资本主义阻挠民族工业封建势力压制民族工业共同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分析归纳:1、发展不均衡①地区: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行业: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发展艰难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启 示: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实现民族独立
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实现政治民主问题六:从这些商界名流的创业历程和人生经历来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影响:1)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2)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
——开始救亡图存运动; 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两个新(新的生产方式;新气息)根据这些图片说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过哪些斗争?各有什么影响?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爱国的、进步的、启蒙的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课堂小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练一练1、连线搭配:(10年全国卷1)14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D1、鸦片战争后,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小麦、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国内市场商品化程度高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增加
D、商业资本的急剧增长,投机现象严重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C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主要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侵略,加速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
B这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程度高
C这些地区资源条件优越
D清政府对该地区实施鼓励政策A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原因有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实业救国”成了一种思潮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