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只要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就一定可以萌发。 (判断对错)
2.(1分)一片森林里所有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判断对错)
3.(1分)在食物链中,箭头指向被捕食者。 (判断对错)
4.(1分)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船的发展。 (判断对错)
5.(1分)船的行驶速度和船的形状没有关系。 (判断对错)
6.(1分)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以大大提高船的稳定性。 (判断对错)
7.(1分)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源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判断对错)
8.(1分)一度电是指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判断对错)
9.(1分)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温就能很快上升到110℃。 (判断对错)
10.(1分)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判断对错)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2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的关系。
A.互惠互利 B.吃与被吃 C.相互竞争
12.(2分)芭蕉生长在热带地区,叶子长得宽大,这说明植物会( )
A.影响环境 B.适应环境 C.相互作用
13.(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角色是( )
A.非生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14.(2分)在黑暗环境里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 )
A.茎粗、叶翠绿色 B.茎细、叶片发黄
C.茎粗、叶片发黄
15.(2分)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时,两组实验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空气、水、土壤、光 B.空气、水、温度、光
C.温度、水、土壤、光
16.(2分)蚯蚓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高温干燥 C.阴暗潮湿
17.(2分)通过对比独木舟和竹筏,我们发现,增加( )
A.高度 B.重量 C.宽度
18.(2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19.(2分)如图,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6个船舱,假如②号船舱漏水了( )
A.小船一定会沉入水底
B.小船的②号船舱会进水导致小船向右倾斜,但小船可能仍漂浮在水面上
C.小船的②号船舱会进水导致小船向左倾斜,但小船可能仍漂浮在水面上
20.(2分)如图,小明把用橡皮泥捏的小船放入水盆,下列能增加小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是( )
A.把小船分隔成几个船舱 B.往小船中放入一个垫圈
C.往水盆中再倒入两杯水
21.(2分)在三个同样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垫圈,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只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受到的浮力也一样大
B.装载垫圈最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C.装载垫圈越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但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更好
B.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C.竹筏的载重量比独木舟大是因为木筏的船体增大
D.制作竹筏的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不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23.(2分)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
A. B. C. D.
24.(2分)我国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25.(2分)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可循环再生标志”的是( )
A. B. C. D.
26.(2分)有些同学将塑料包装袋随意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B.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空气污染
C.环卫工人会打扫马路,所以在马路上可以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
27.(2分)关于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
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
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
28.(2分)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
A.杯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B.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壁渗出来的
C.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口满出来的
29.(2分)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产生热量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D.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30.(2分)华华尝试用一张废报纸做一张再生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通风晾干
B.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C.平铺→撕碎→搅拌→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三、解答题(共13分)
31.冬天的早晨,小鹿把一个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放在桌上,中午时他喝到的却是冷水 。
32.在寒冷的户外,小鹿为了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可行的方法有 、 等。
33.废电池、医疗垃圾都属于 垃圾,碎菜叶、鸡蛋壳等属于 垃圾。
34.(4分)将下列动物,与其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的行为用直线连接起来。
大雁 冬眠
熊 迁徙
兔子
蛇
天鹅 换毛
蚂蚁 储存食物
狼
35.(4分)将下列物体与其对应的沉浮情况连线。
蜡烛 马铃薯
苹果 在清水中是沉的 回形针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在清水中是浮的 泡沫块
四、探究题(共37分)
36.(7分)下面是小方同学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4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5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6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要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实验 和实验 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 阳光。
(2)实验1和实验2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4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37.(18分)如图甲,小科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两个相同的小船。他准备用这两个小船来研究船的性质。
(1)将橡皮泥团成实心小球放入水中会 (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上时,小船受到的浮力 船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如图乙(①是尖头朝外,②是平面朝外),小科用两根细线采用不同的方式分别牵引①号船和②号船在水面上运动。他这样做是为了研究 和船受到的阻力的关系。
(4)实验中,牵引①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 牵引②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实验现象: 号船先到达终点。
(6)实验结论: 。
(7)同样的材料,想让橡皮泥小船装载更多的货物,下列方法合适的是 。
A.使船底更加宽阔
B.使船更大一些
C.使船更长一些
(8)如果用小船装载弹珠,弹珠会滚动,容易产生怎样的后果?应该怎样改进小船?
38.(12分)小明在材料箱里找到两种金属棒,想要用它们探究“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他将甲金属棒和乙金属棒焊接成一个六边形,下部分较细的是乙金属棒(如图)。然后分别在A、B、C、D、E这5个点上用蜡油粘一根火柴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
C.用蜡油粘火柴时,要保证蜡油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
(2)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热方向是 (填字母),这种传热方式是 。
(3)小明想要比较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 。
(4)图示为甲、乙两种金属传热速度的关系图,推测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
A.甲是铝,乙是铜
B.甲是钢,乙是铝
C.甲是铜,乙是钢
(5)在实验中小明还观察到甲、乙两种金属棒受热后会变长变粗,冷却后恢复原来形状,这说明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只要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就一定可以萌发。 × (判断对错)
【解答】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故答案为:×。
2.(1分)一片森林里所有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判断对错)
【解答】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湖泊。一片森林里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3.(1分)在食物链中,箭头指向被捕食者。 × (判断对错)
【解答】食物链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中间用箭头表示。
故答案为:×。
4.(1分)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船的发展。 √ (判断对错)
【解答】船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科技发展,航行技术越来越先进,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船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故答案为:√。
5.(1分)船的行驶速度和船的形状没有关系。 × (判断对错)
【解答】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故答案为:×。
6.(1分)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以大大提高船的稳定性。 √ (判断对错)
【解答】我国在宋代就发明了龙骨结构。船底的龙骨结构,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7.(1分)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源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 (判断对错)
【解答】水不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农田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
故答案为:√。
8.(1分)一度电是指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 (判断对错)
【解答】电是一种重要能源,可以说。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1度电等于1千瓦时。
故答案为:√。
9.(1分)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温就能很快上升到110℃。 × (判断对错)
【解答】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温度升高。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到水面破裂开来,升至100℃时,水沸腾。
故答案为:×。
10.(1分)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 (判断对错)
【解答】传热性好的材料,保温性一定不好,就不能保温了。
故答案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2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的关系。
A.互惠互利 B.吃与被吃 C.相互竞争
【解答】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故选:B。
12.(2分)芭蕉生长在热带地区,叶子长得宽大,这说明植物会( )
A.影响环境 B.适应环境 C.相互作用
【解答】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芭蕉生长在热带地区,这说明植物会适应环境。
故选:B。
13.(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角色是( )
A.非生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解答】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黄雀在后”的消费者是蝉、黄雀,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字面上从食物链的角度看,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14.(2分)在黑暗环境里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 )
A.茎粗、叶翠绿色 B.茎细、叶片发黄
C.茎粗、叶片发黄
【解答】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的绿豆芽茎粗,叶片是翠绿色的,黑暗环境里生长的绿豆芽缺少阳光,茎细长,叶片发黄。
故选:B。
15.(2分)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时,两组实验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空气、水、土壤、光 B.空气、水、温度、光
C.温度、水、土壤、光
【解答】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中、水、土壤,只改变空气一个变量。
故选:C。
16.(2分)蚯蚓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高温干燥 C.阴暗潮湿
【解答】解: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它靠湿润的体壁维持呼吸。
故选:C。
17.(2分)通过对比独木舟和竹筏,我们发现,增加( )
A.高度 B.重量 C.宽度
【解答】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载重能力更强,稳定性更好。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8.(2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解答】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浮力小于重力。反之,潜水艇重量减轻,于是就上浮。
故选:A。
19.(2分)如图,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6个船舱,假如②号船舱漏水了( )
A.小船一定会沉入水底
B.小船的②号船舱会进水导致小船向右倾斜,但小船可能仍漂浮在水面上
C.小船的②号船舱会进水导致小船向左倾斜,但小船可能仍漂浮在水面上
【解答】A.橡皮泥小船分隔成6个船舱,假如②号船舱漏水了,也有可能继续漂浮着;
B.读图可知,小船的②号船舱位于穿的左侧,会导致小船向左侧倾斜;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船的②号船舱进水导致小船向左倾斜,小船仍然有可能漂浮在水面上。
故选:C。
20.(2分)如图,小明把用橡皮泥捏的小船放入水盆,下列能增加小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是( )
A.把小船分隔成几个船舱 B.往小船中放入一个垫圈
C.往水盆中再倒入两杯水
【解答】A.把小船分割成几个船舱可以增强小船的稳定定性,但是不能增加小船的排水量;
B.往小船中放入一个垫圈可以增加小船的重量,小船吃水深度增加,选项观点正确;
C.往水盆中再倒入两杯水不会影响小船的排水量,选项观点错误。
故选:B。
21.(2分)在三个同样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垫圈,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只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受到的浮力也一样大
B.装载垫圈最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C.装载垫圈越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但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解答】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们的重力,装载的物体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2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更好
B.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C.竹筏的载重量比独木舟大是因为木筏的船体增大
D.制作竹筏的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不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解答】A、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选项观点正确;
B、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选项观点正确;
C、竹筏底面积大,不容易侧翻;
D、制作竹筏的选材种类和数量应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故选:D。
23.(2分)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
A. B. C. D.
【解答】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C符合题意。
故选:C。
24.(2分)我国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解答】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风电。火电占电能来源的62%,核电占2%;风电占9%。
故选:A。
25.(2分)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可循环再生标志”的是( )
A. B. C. D.
【解答】根据对可循环使用标志的认识,由三个特殊三角形箭头标志,A是正确的选项,C是节约用水标志。
故选:A。
26.(2分)有些同学将塑料包装袋随意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B.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空气污染
C.环卫工人会打扫马路,所以在马路上可以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
【解答】塑料包装袋难分解,对环境的危害大,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将塑料包装袋随意弃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故选:A。
27.(2分)关于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
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
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
【解答】一般情况下,水在加热时温度上升。水在0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B。
28.(2分)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
A.杯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B.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壁渗出来的
C.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口满出来的
【解答】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杯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故选:A。
29.(2分)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产生热量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D.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解答】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适合用做隔热。所以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故选:B。
30.(2分)华华尝试用一张废报纸做一张再生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通风晾干
B.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C.平铺→撕碎→搅拌→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解答】回收使用的产品我们要尽可能回收利用既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减少了垃圾的排放。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卫生纸等,放入杯中加水搅拌。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盖上吸水的棉布。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在阴涼通风处自然干燥。B符合题意。
故选:B。
三、解答题(共13分)
31.冬天的早晨,小鹿把一个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放在桌上,中午时他喝到的却是冷水 真空层被破坏,热量散失较快 。
【解答】保温杯为了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通常将内胆的夹层空气抽走,这样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热量散失较快。
故答案为:真空层被破坏,热量散失较快。
32.在寒冷的户外,小鹿为了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可行的方法有 晒太阳 、 跑起来 等。
【解答】人类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很多,如晒太阳、开空调、踢足球、吃东西、穿衣服、吹空调等,小鹿为了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跑起来。
故答案为:晒太阳;跑起来。
33.废电池、医疗垃圾都属于 有害 垃圾,碎菜叶、鸡蛋壳等属于 厨余 垃圾。
【解答】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包括废玻璃、废塑料、废织物等,包括废弃电池、废药品等,包括剩菜剩饭、花卉尧斗 绿植、过期食品等、有害垃圾,包括宠物粪便、破旧陶瓷、保鲜膜等、医疗垃圾都属于有害垃圾、鸡蛋壳等属于厨余垃圾。
故答案为:有害;厨余。
三.连线。
34.(4分)将下列动物,与其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的行为用直线连接起来。
大雁 冬眠
熊 迁徙
兔子
蛇
天鹅 换毛
蚂蚁 储存食物
狼
【解答】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备粮、换毛等方法。熊;大雁;蚂蚁通过储存粮食过冬、狼通过换毛过冬。
故答案为:
35.(4分)将下列物体与其对应的沉浮情况连线。
蜡烛 马铃薯
苹果 在清水中是沉的 回形针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在清水中是浮的 泡沫块
【解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比相同体积的水轻。在清水中沉的是铁块、回形针,在清水中浮的是蜡烛、木块。
故答案为:
四、探究题(共37分)
36.(7分)下面是小方同学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4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5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6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要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实验 5 和实验 6 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 不需要 阳光。
(2)实验1和实验2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A 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4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C 的关系。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解答】(1)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其他条件相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2)实验1和实验2的不同条件是水分,其他条件相同;实验5和实验4的不同条件是温度,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5;3;不需要;C。
37.(18分)如图甲,小科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两个相同的小船。他准备用这两个小船来研究船的性质。
(1)将橡皮泥团成实心小球放入水中会 沉入水底 (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上时,小船受到的浮力 等于 船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如图乙(①是尖头朝外,②是平面朝外),小科用两根细线采用不同的方式分别牵引①号船和②号船在水面上运动。他这样做是为了研究 船首形状 和船受到的阻力的关系。
(4)实验中,牵引①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 B 牵引②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实验现象: ① 号船先到达终点。
(6)实验结论: 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
(7)同样的材料,想让橡皮泥小船装载更多的货物,下列方法合适的是 B 。
A.使船底更加宽阔
B.使船更大一些
C.使船更长一些
(8)如果用小船装载弹珠,弹珠会滚动,容易产生怎样的后果?应该怎样改进小船?
【解答】(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所以将橡皮泥团做成实心小球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
(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所以研究的是船首形状和船受到的阻力的关系。
(4)尖形船首有利干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所以在实验中。
(5)1号船是尖形船首,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6)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
(7)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所以同样的材料,就要使船更大一些。
(8)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造成事故。如果用小船装载弹珠,容易导致船不稳定,可以把船舱分隔开。
故答案为:
(1)沉入水底;
(2)等于;
(3)船首形状;
(4)B;
(5)①;
(6)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7)B;
(8)船不稳定,导致侧翻。
38.(12分)小明在材料箱里找到两种金属棒,想要用它们探究“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他将甲金属棒和乙金属棒焊接成一个六边形,下部分较细的是乙金属棒(如图)。然后分别在A、B、C、D、E这5个点上用蜡油粘一根火柴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
C.用蜡油粘火柴时,要保证蜡油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
(2)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热方向是 ABC (填字母),这种传热方式是 热传导 。
(3)小明想要比较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 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变量 。
(4)图示为甲、乙两种金属传热速度的关系图,推测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C 。
A.甲是铝,乙是铜
B.甲是钢,乙是铝
C.甲是铜,乙是钢
(5)在实验中小明还观察到甲、乙两种金属棒受热后会变长变粗,冷却后恢复原来形状,这说明 两种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解答】(1)根据对实验操作的认识,在0点加热时;实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要等温度下降后才能整理材料,要保证蜡油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
(2)根据对热传递方向的认识,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热方向是ABC。
(3)想要比较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变量。
(4)图示为甲、乙两种金属传热速度的关系图,根据给出的选项推测这两种金属可能是甲是铜。
(5)在实验中小明还观察到甲、乙两种金属棒受热后会变长变粗,这说明两种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故答案为:
(1)C;
(2)ABC;热传导;
(3)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变量;
(4)C;
(5)两种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