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试题(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 )
A.出现在我国西汉时期 B.使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C.当时已传到世界各地 D.主要使用丝帛为原料
2.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这反映宋代( )
A.产品行销世界 B.边界贸易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清朝设置台湾府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5.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7.从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再到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真正实现的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
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0.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亚历山大东征使本来已经失去发展条件的希腊文化找到了根植于城邦外部的土壤与条件,并再度辉煌起来,希腊的文学、艺术、史学、自然学都有了长足进展,一座座图书馆拔地而起,文化名人辈出。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充分显示了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 B.对被征服地区人民实行文化侵略
C.促进了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D.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12.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3.1890年,《教有教语》的颁布,最终确定了教育方针,日本完成了教育改革,其中强化“以赋予神权的天皇的名义,使国民服从天皇”。这说明明治维新( )
A.是一次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改革
B.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D.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14.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进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15.“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贞延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场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巨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场帝运矣。”……上(唐太宗)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
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根据材料一在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听取张玄素建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2分)
(3)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2分)
(4)材料三中唐诗描写了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2分)
(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进行概括性评价。(2分)
17.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程,是一段艰难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表1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序号 事件
1839年 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②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③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⑤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⑥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⑦ 戊戌变法
1900年 ⑧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⑨ 八国联军侵华
1894—1912年 ⑩ 辛亥革命
表2 分类表
主题 事件(序号)
主题1: ②
主题2:中国人民的反抗 ①
主题3:近代化探索 ⑤
(1)请你把表1中事件在表2中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没有主题的先确定主题,事件填序号)(3分)
(2)当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时,俄国和日本也开展了近代化的探索活动。写出这一时期两国探索近代化的事件及共同的作用。(3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表1事件中任选两个或以上事件,说明事件之间的联系。(3分)
(4)结合所学,谈谈从表1中你得到的认识。(1分)
18.国际局势纷纭变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3分)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2分)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2023年中考试题(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B 2.C 3.D 4.C 5.D 6.C 7.B 8.D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共识:不修乾元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
(2)开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分)
(3)贞观之治。(2分)
(4)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2分)
(5)唐朝繁荣、富强、开放、开明等。(凡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均酌情给分)(2分)
17.(1)主题1:列强侵略④⑥⑨;中国人民的反抗:③⑧;
近代化探索:⑦⑩(3分)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让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3分)
(3)④和⑤的关系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⑥和⑦的关系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⑧和⑨的关系是:1898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3分)
(4)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言之有理即可)(1分)
18.(1)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成立、欧盟(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等。(3分)
(3)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分)
(4)国家的综合国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