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7 16: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距今四五千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的核心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A.历史悠久,延续至今 B.集中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C.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具有冲突与融合的双重趋势
2.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3.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4.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成立之初,就加入与美资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之中。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船只、码头和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D.使中国完全走上了自强和求富的道路
5.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
A.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B.中国国民党成为唯一的政党
C.共同抗日成为全国共同意志 D.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7.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把下面土地政策的内容与对应的历史时期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中国初期
A.①——a ②——C ③——b B.①——c ②——a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8.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无药可用而牺牲。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产大厂……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156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将重点发展医药生物产业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保障 D.顺应中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9.中国邮政发行了《大国崛起——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主题珍藏册。珍藏册选取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大事,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想四个主题展开。下列史事中,不能入选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B.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搞“包产到户”
C.大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
D.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设立
10.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表明了,中国( )
A.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主要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
D.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
11.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提倡文艺,奖励学术,这里一时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古希腊文化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活跃或成长在这个时代。例如,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医学家希波克拉特等。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古希腊民众热衷于学习
B.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雅典实行津贴制度鼓励公民发展文学艺术
D.古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2.如下表反映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位:%)情况,据此推知( )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D.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13.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牛顿力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牛顿力学强调科学理性,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启蒙运动批判宗教神学,解放思想,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最符合的是( )
A.思想解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B.科学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
C.思想解放与科学革命相互促进
D.思想解放是科学革命出现的必要前提
14.“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丝绸、棉布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这可以用来分析( )
A.独立战争的原因 B.南北战争的背景
C.三角贸易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15.据统计,当今世界,就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比重而言,高收入国家已经超过60%,中等收入国家也超过50%;若无国际贸易,其经济增长空间将会受限。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连为一个整体 D.进出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图一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图二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 图三 清《耕织图》(局部)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二为例加以说明。(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2分)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3分)
1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渐展现出为人民谋福、为国家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出了中国军队100多年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
——黄学禄《历史的跨越》
材料二 (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现在联合国大厦。在纷纷登台致辞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发言者中,以亚、非、拉地区国家的代表最引人注目。周恩来向一位美国友人表示:那天联合国的表决完全出乎意料,不但出乎我们的意料,也出乎美国的意料。
——李颖《细节的力量》
材料三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人民币,全年超过3万元人民币,达到4500美元,是可以确定的。也是从2019年起,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和国际维和摊款的份额,分别达到12%和15.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会费“大户”。舆论认为,这体现了大国担当,也表明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
——陈晋《新中国极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获得了哪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那天联合国的表决”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成为联合国“第二会费大户”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这种“博大情怀”。(2分)
18.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法律名称 内容摘要
1689年《权利法案》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 收任何新税
1689年《叛乱法案》 国王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军队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
1694年《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 超过三年 不得
——整理自马克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联邦政府无权向各州征税,各州各自为政,合众国也没有统一的货币。1787年,宪法对联邦中央的权力作了列举:联邦(中央)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课税与币制权等。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而统一国家的建成,又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摘编自杨鹏飞《美国宪法与美国的发展》
材料三 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来自锅炉、冶炼炉、蒸汽机的工业烟尘弥漫在英国大气中。1821年英国颁布《烟尘禁止法》,但没有涉及燃煤机车、锅炉等高污染源;一些地方法案也是内容泛泛,如规定排烟一周将被罚款,但没有人记录具体的排烟时间,这些使得大气质量改进成效甚微。1846年,在化学家和地质学家的推动下,英国通过了减少城市烟雾排放的议案,提出了对高污染源的处罚办法。此后民众特别是社会精英继续推动立法,治理环境;地方政府也采取行动,对违法排污的企业坚决绳之以法。大气质量有了改观。
——摘编自王黎、赵中桥《论英国治理空气污染中的立法与公民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前后美国中央政府权力的变化及原因,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改善环境而立法的背景。比较1846年前后英国环境治理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023年中考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C 2.B 3.A 4.B 5.B 6.C 7.A 8.D
9.A 10.D 11.B 12.D 13.C 14.A 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教人们交换物品。有科学根据,举例: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3分)
(2)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说明:图二反映了魏晋时期胡人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开始农耕生活,也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分)
(3)状况: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亩)逐渐下降;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
(4)证据:图三清《耕织图》反映的是牛耕,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分)
17.(1)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解决一些地区和全球性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3)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大国担当。(2分)
(4)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18.(1)途径:通过立法实现民主政治。(通过议会对王权进行限制)(2分)
(2)变化: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后中央政府权力扩大。原因:1787年,制定了美国宪法,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作用: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4分)
(3)背景: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
差异:1846年以前,大气质量改进成效甚微;
1846年以后,大气质量有了改观。原因:1846年以前,英国政府没有对高污染源进行治理,制定的法律没有可操作性,地方官员执法不力,等等;1846年以后,社会精英的参与,推动了立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地方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对高污染源进行处罚,等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