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尚书·牧誓·第四》记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而下图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 )
A.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重要依据
B.传说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
C.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
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矛盾
2.在非洲东部的曼布鲁伊村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永乐官窑青花瓷和明早期龙泉窑御用官器瓷片。这两种官窑瓷器的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据材料可知( )
A.郑和到访非洲的史实基本确定 B.永乐是明太祖的年号
C.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 D.宋朝制瓷业非常发达
3.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藩镇割据的出现
C.市民文化的繁荣 D.东南倭寇的猖獗
4.据统计,1843年前每担棉花的进口税率为24.19%,其后新税率降到5.56%,新税率较旧税率减77.02%;头等白洋布每担进口税率也由29.93%降到6.95%,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76.78%。新旧税率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5.“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让青少年与党史共鸣,青岛市某中学组织了以“讲述长征故事·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下列素材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飞夺泸定桥
7.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一家报纸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这说明( )
A.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B.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迅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D.经济工作不遵循客观规律,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8.《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该章程颁布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成少近一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 )
A.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行全面接轨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
D.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10.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这里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指的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共建“一带一路”
11.发源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的罗马,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统治时期被形象地描绘成欧洲的“罗马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
①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
②世纪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留下了罗马法、拉丁文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④罗马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影响深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仅取代士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促进了( )
A.欧洲传统商路关税的上涨 B.西欧人口迅速增
C.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D.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13.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凡尔赛军队打进城了,在战斗中和胜利后,他们也使得巴黎像过节的城市一般,被火光映得通透明亮。从高地往下看,巴黎在燃烧,市政府、巴黎图书馆、装满粮食的谷仓,都火光冲天,从拉雪兹神父公墓望过去,就像白天一样清楚。”小说中描写的巴黎公社,在现实中( )
A.取得了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4.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应了( )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 B.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
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5.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反映世界( )
A.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加强
C.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D.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统治集团之间的和亲现象不胜枚举,唐朝的和亲具有典型意义……在唐帝国存在的近三百年里,唐朝与少数民族正式和亲共有二十三次。
——崔明德《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
材料三 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 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
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材料一中指出的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蕃和亲的具体事例(写出一例即可)。唐蕃和亲有何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与宋对峙的政权名称。历史上灭亡南宋的是哪一王朝?(3分)
(4)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4分)它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特点:部分开放,也就是对国际体系中的部分国家开放。对苏联开放是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体。50年代在所有领域的开放,并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开放,中国在许多内政方面受到苏联的干预。而80年代以来的对外开放,聚焦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体制,在政治方面与其他国家发展平等、友好的关系,是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对外开放。
——摘编自汪品级《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概述与思考》
材料二 (1978年起)对外开放与改革相结合,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卓著,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成功地利用外资并加大“走出去”力度,先后加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摘编自徐宇,曹飞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加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2分)
18.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反思历史教训。根据以下历史学习途径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途径一目录是一本书索引,是全书内容的纲领。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第27章 欧洲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途径二 历史图片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一 路易十六被处死 图二 伏尔泰(1694—1778)
途径三 研读史料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继英国之后,法国和德国成为最早接受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法国首先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其他欧洲国家继法、德之后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奥地利和意大利因和法、德接壤,成为这些国家的先行者;比利时、瑞士等国因邻近英、法,也因煤炭、冶金、钟表闻名于世。
——摘编自《一本书读懂欧洲历史》
(1)阅读途径一中目录材料,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三国革命对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所起的共同作用。(5分)
(2)途径二中图2与图1所反映的政治革命有何关系?(2分)
(3)阅读途径三中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3分)
2023年中考试题(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C 2.A 3.C 4.D 5.B 6.A 7.D 8.C
9.C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事件:丝绸之路的开通或张骞通西域。民族:匈奴。(2分)
(2)事例: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
(3)政权:辽、西夏、金、元。王朝:元朝。(3分)
(4)方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和噶厦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管辖今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等。(各朝代任答两条即可)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交融。(言之有理即可)(5分)
17.(1)由部分开放到全面开放;由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到聚焦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体制和经济技术;由受苏联干预到真正的独立自主。(3分)
(2)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3分)
(3)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积极吸引外国机构和个人来华投资兴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惠及多国人民,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分)
18.(1)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
(3)历史意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