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定远县九梓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最有效的药物,为世界抗疟作出巨大贡献。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新冠病毒 D. 草履虫
2. 将生长健壮但产量低、品质差的当地荔枝树,改造成高产优质的荔枝树,最快速有效的是( )
A. 嫁接 B. 扦插 C. 组织培养 D. 杂交
3. 如图表示是青蛙、家蚕、蝗虫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B. 图中②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C. 图中③可表示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D. 图中④可表示体外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4. 根据如图判断,蝴蝶的生殖和发育类型分别为 ( )
A. 无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B. 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C. 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D. 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5. 壶菌病是两栖类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约30%的两栖类都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目前仍未发现有效的控制方法,下列关于蛙壶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靠孢子进行生殖 B.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C. 没有成形细胞核 D. 能够形成芽孢
6. 青蛙是“田园卫士”。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
B. 青蛙的发育仅需要经历受精卵、幼蛙、成蛙三个时期
C. 青蛙的受精过程和幼体的发育都没有脱离水的限制
D. 青蛙的幼体需要经过明显的变态过程才能发育成熟
7.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鸟的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在亲鸟的孵化下才开始发育
B. 卵细胞的细胞核位于2胚盘内,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C. 3卵白和4卵黄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 观察鸡蛋的结构需要用到培养皿、镊子、解剖剪、探针等
8.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与昆虫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B. 花卉市场的一棵月季开了好几种颜色的花,其繁殖方式可能是嫁接
C. 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蚕蛹期
D. 鸟的生殖过程都具有求偶、交配和育雏的行为
9.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遗传学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表现不止受基因的控制 B. 生物的性状表现要受环境的影响
C. 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基因组成可以相同 D. 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
10. 如图为基因、细胞核、染色体、DNA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②
C. ②是呈双螺旋结构 D. ③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1. 遗传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给人们造成沉重的苦难。下列都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
A. 先天性聋哑、手足口病、佝偻病 B. 流感、甲肝、细菌性痢疾
C. 血友病、色盲病、先天性智力障碍 D. 坏血病、脚气病、贫血病
12. 小刚学习了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后,对自己家庭成员眼睑的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A、a表示控制眼睑性状的显、隐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
B. 单眼皮为显性性状
C. 小刚的单眼皮基因只来自爷爷
D. 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37.5%
13.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 佩博从尼安德特人遗骸上提取到DNA并进行了测序,证实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进行了杂交,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4%的基因组来自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尼安德特人
B.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遗传下来
C. 个体的全部基因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D. 尼安德特人灭绝后,他们的基因也消失了
14. 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双胞胎兄妹,但长得不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他们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B. 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C. 他们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D. 他们的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
15. 下列人体各种细胞中,一定不含有Y染色体的是( )
①精子
②卵细胞
③男性的肌肉细胞
④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6. 研究者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研究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B. 这段DNA只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不能遗传给子代
C. 转基因棉花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D. 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17.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下列属于该技术的是( )
A. 袁隆平利用海南野生水稻作亲本培育出优良水稻品种
B.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
C. 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D. 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18. 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让一只雌鼠(M)与一只雄鼠(N)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子代全为灰毛,则灰毛为显性性状
B. 若子代全为黑毛,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C. 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Ss
D. 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19. 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
B.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是可能的
C. 能否进行语言交流和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标准
D.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0. 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
B.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
D. 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21.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B. 人类的发展进化与环境的变化无关
C. 直立行走对于从猿到人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D.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人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2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小型到大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B. 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比较,说明他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C.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23.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 这不过是一种巧合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4.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
B.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 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D.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25. 某博物馆举行古代动物化石展览,古代鱼类化石、古代始祖鸟化石的照片如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进化历程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证据
B.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古代鱼类可能要比始祖鸟更早出现在地球上
D.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哺乳类进化而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
26. 3月里,山坡上的桃花迎着和煦的春风绽放,引来一只只蜜蜂飞绕花间,乐此不疲地采撷春日芬芳。桃有美肤、清胃、润肺、祛痰等功效。观察以下各图,综合所学回答问题。
(1)小明仔细观察桃花的结构,并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白色圆形的[ ______ ] ______ ,将来发育成乙图中成熟果实中的结构[ ______ ] ______ 。
(2)蜜蜂在花从中飞来飞去,辛勤地采蜜传粉,蜜蜂携带一朵桃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桃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 ______ 。要结出香甜多汁的蜜桃,还需要经过 ______ 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3)观察丙图,蜜蜂的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其发育方式属于 ______ 。
(4)毛桃个小、味酸,果农要利用品质优良的桃树来改良毛桃品种,最适合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______ ,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的过程要注意 ______ ,这样双方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优良的桃树枝条才能成活。
27. 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是人类体细胞染色体图像,其中图 ______ 表示的是女性。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______ 对;第1~22对每对染色体在大小、形态特征上基本相同,并与性别无关,称为 ______ 染色体;第23对与性别有关,称为 ______ 染色体。
(2)图丙中①形成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和② ______ ,受精卵③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④的性别表现为 ______ (填“男”或“女”)性,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 ______ 类型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28.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图1表示珠山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量: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动物所属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序为 ______ 。
(2)图2中的甲对应的生物与蜘蛛之间的关系为 ______ ,与以上关系相同的两种生物还有 ______ 。
(3)根据图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参与循环,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为[ ______ ] ______ 。
(4)珠山上的所有生物要想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图3中的 ______ (填字母)。该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 ______ 。
(5)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身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______ (写1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9. 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属于 ______ (填“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该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 ______ 的成分,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的差异是不含 ______ 。
(3)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 ______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______ 。
(4)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 ______ ;A装置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产物和水蒸气一起冷凝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这模拟了 ______ 过程。
(5)经过一周后,对B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到其中含有 ______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6)该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 ______ 形成小分子有机物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细菌,A错误;
B、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B错误;
C、新冠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草履虫和疟原虫的整个身体都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的结构最相近,都是单细胞动物,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苹果、桃等果木的繁殖常采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可以尽快更新果木的品种。因此,将生长健壮但产量低、品质差的荔枝树,改造成高产优质的荔枝树,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嫁接。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图中①为家蚕、蝗虫和青蛙的共有的特征,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青蛙不是体内受精,A错误。
B、图中②为家蚕和蝗虫的共同特征,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B正确。
C、图中③为家蚕和青蛙的共同特征,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家蚕不是体外受精,C错误。
D、图中④为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蝗虫不是体外受精,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蝴蝶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蝴蝶的发育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蝴蝶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由题干分析可知:蛙壶菌属于真菌,大部分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正确。
B、蛙壶菌体内没有叶绿体,错误。
C、蛙壶菌是真菌,体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错误。
D、蛙壶菌是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以抵挡恶劣环境,但不能繁殖后代,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解析】A、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完成体外受精。A正确。
B、青蛙的发育仅需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B错误。
C、青蛙的受精过程和幼体的发育都没有脱离水的限制,所以它的生殖和发育不能脱离谁的限制。C正确。
D、两栖动物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所以青蛙的幼体需要经过明显的变态过程才能发育成熟。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鸟类是卵生的动物,在生殖季节,雌雄鸟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42度),胚胎停止发育,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A错误。
B、卵细胞的细胞核位于2胚盘内,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雏鸡发育的部位,B正确。
C、3卵白和4卵黄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3卵白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4卵黄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C正确。
D、观察鸡蛋的结构需要用到培养皿、镊子、解剖剪、探针等,D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它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无法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要使同一棵月季植株上开出几种颜色的花,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颜色花的月季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月季植株上即可,B正确。
C、蚕吐丝主要在幼虫期,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幼虫期,C错误。
D、鸟类的生殖一般具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行为,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表现型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型。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型没有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图中①是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B、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B错误。
C、DNA分子由两条平行的链组成,两条链互相绕成螺旋状,呈双螺旋结构,C正确。
D、③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先天性聋哑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遗传病,而手足口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病,A不合题意。
B、流感、甲肝、细菌性痢疾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B不合题意。
C,血友病、色盲病、先天性智力障碍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遗传病,C符合题意。
D、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贫血病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D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a表示控制眼睑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父母是双眼皮,小明是单眼皮,由此可以判断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父母是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Aa。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小刚单眼皮的基因来自父母,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75%。
性别遗传图为:
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75%×50%=37.5%。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
BD.尼安德特人灭绝后他们的基因并没有消失,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遗传下来,B正确,D错误。
C.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父亲细胞和母亲细胞内的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因此个体的全部基因不是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C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A正确。
B.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第二性征,B正确。
CD.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双胞胎兄妹,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小明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来自母亲;小红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有两条,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D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①精子的性染色体可能是Y染色体,也可能是X染色体,②卵细胞的性染色体只能是X染色体,③男性的肌肉细胞属于体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④男性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有Y染色体,所以②④一定不含有Y染色体。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该研究是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因此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A正确;
B、含有拟南芥DNA分子片段的棉花受精卵,会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因此,这段DNA会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也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转基因棉花也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某些遗传基因、性状,从而改良动植物品种,D正确。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A、袁隆平利用海南野生水稻作亲本培育出优良水稻品种,实质上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经过基因重组培育而成,不属于基因工程范畴,A错误。
B、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通过转录、翻译,从大肠杆菌细胞内分泌出人胰岛素,B正确。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是利用宇宙射线使种子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种子性状,培育出新品种,不属于基因工程范畴,C错误。
D、克隆牛的培育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基因相同的动物,不属于基因工程范畴,D错误。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A、若灰毛为隐性性状,让一只灰毛雌鼠(M)与一只灰毛雄鼠(N)交配,子代也会全为灰毛,A错误;
B、若黑毛为显性性状,让一只黑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N)交配,子代也会全为黑毛,B错误;
C、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可以都是Ss,但是后代数量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不能确定M、N的基因型都是Ss,C错误;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遗传图解如图:
,D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A、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其他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错误。
C、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所以,直立行走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标准,C错误。
D、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D.细菌的繁殖能力和抗生素的质量不变,是有抗药性的细菌个体能够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活下来,并且繁衍,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则会死亡,没有繁衍机会,久而久之就致使很多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AD不符合题意。
B.变异具有普遍性,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既有抗药性变异,也有不抗药性变异。故不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耐药性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其中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解答】
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
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错误;
C.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C正确;
D.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D正确。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A、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错误;
B、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研究,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特征,科学家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推测它们是有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由爬行类又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
D、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错误。
故选:B。
23.【答案】D
【解析】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故选:D。
24.【答案】D
【解析】A.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A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B.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进化,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C.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故选:D。
25.【答案】D
【解析】A、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A正确;
B、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动物之间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古代的鱼类化石,可能要比始祖鸟更早出现在地球上,C正确;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D错误。
故选:D。
26.【答案】4 胚珠 ② 种子 异花传粉 受精 完全变态发育 嫁接 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解析】(1)桃花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白色圆形的4胚珠将来发育成②种子。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1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蜜蜂携带一朵桃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桃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
(3)蜜蜂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4)毛桃个小、味酸,果农要利用品质优良的桃树来改良毛桃品种,最适合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嫁接有利于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不管是枝接或芽接,都应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故答案为:(1)4胚珠;②种子
(2)异花传粉;受精
(3)完全变态发育
(4)嫁接;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图甲:1柱头、2花柱、3花瓣、4胚珠、5花药、6花丝、7子房、8卵细胞;图乙:①果皮、②种子;图丙: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掌握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及昆虫的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甲 成 常 性 Y染色体 XY 男 精子
【解析】(1)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图甲中第23对染色体是XX,所以图甲表示的是女性。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第1~22对每对染色体在大小形态特征上基本相同,并与性别无关,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2)图丙中①是XY,形成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图丙中的②是Y。受精时,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③由②和X组成,所以受精卵③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④的性别表现为男性,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故答案为:(1)甲;成;常;性
(2)Y染色体;XY;男;精子
28.【答案】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捕食与竞争 蜘蛛与青蛙 二氧化碳 B 生产者 C 生物种类多或食物链结构复杂等 多植树、种草(或绿色出行等)
【解析】(1)图1中的动物鹰、植食性鸟和食虫鸟属于都鸟类,蛇属于爬行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蜘蛛和食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它们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为: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2)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图2中的丙代表鹰,甲代表食虫鸟,乙代表食草昆虫,丁代表青草,图2中的甲对应的食虫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两者都以食草昆虫为食物,因此它们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以上关系相同的两种生物还有青蛙与蜘蛛。
(3)图3中,B有三个箭头指出,可见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消费者,A分解者,C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于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是图中B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4)根据分析可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珠山上的所有生物要想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是图3中的C;该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或食物链结构复杂等。
(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多植树、种草;绿色出行等。
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2)捕食与竞争;青蛙与蜘蛛;
(3)二氧化碳;B生产者;
(4)C;生物种类多或食物链结构复杂等;
(5)多植树、种草(或绿色出行等)。
29.【答案】(1)模拟实验
(2)原始大气;氧气
(3)闪电;能量
(4)水蒸气;降雨
(5)氨基酸
(6)无机小分子物质
【解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
(2)A装置里的气体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相当于原始大气,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
(3)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4)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水蒸气,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模拟降雨过程。
(5)实验后对B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6)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第1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