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讲解课件+课后作业: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讲解课件+课后作业: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27 11:31:49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是指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 B
2.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等于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解析]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C、D均错.
[答案] AB
3.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
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
D.台风以360 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
[解析] 790 m/s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 m/s是平均速度.
[答案] AC
4.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与运动时刻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刻/s
0
1
2
3
4
5
6
7
位置/m
0
1
2
3
4
5
6
7
A.质点3.5 s时刻的瞬时速度大于1.5 s时刻的瞬时速度
B.质点的瞬时速度不变
C.质点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第4 s内的平均速度
D.质点前5 s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解析] 瞬时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A、B均错.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3== m/s=1 m/s,4==1 m/s,故C错误.前5 s内平均速度是== m/s=1 m/s,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5.汽车以36 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用了2 h,若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5 h.设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  )
A.-8 m/s        B.8 m/s
C.-28.8 km/h D.28.8 km/h
[解析] 甲、乙两地的间距Δx=v1Δt1=36×2 km=72 km.返回速度v2== km/h=-28.8 km/h=-8 m/s.
[答案] AC
6.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 s的时间内,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C<B
D.A=B>C
[解析] 由图可知A、B、C三物体在20 s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以确定20 s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对.
[答案] A
7.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
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 s末质点的位移为0,前2 s内位移为“-”,后2 s内位移为“+”,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2 s末质点的位移为0,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0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D.质点在4 s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解析] 由所给图象可知:质点从“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运动到“正”方向0.2 m处,在x-t图象中,“+”位移表示质点在坐标原点正方向一侧,“-”位移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与质点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由图象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错误.
[答案] AB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向同一目的地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看出(  )
A.甲、乙两车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甲车比乙车多运动了t2的时间
C.甲、乙两车在行进时的瞬时速率是相同的
D.甲、乙两车在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在计时开始,甲车已经在乙车的前方x0处,而且开始运动了,甲运动了t1时间后停了下来.而乙车在t2时刻才开始运动,由于乙车运动是持续的,t3时刻就先到达了目的地.而此时甲车才重新开始运动,结果在t4时刻才到达目的地.由于两车在行进部分的图线的斜率是相同的,所以在行进时的瞬时速率是相同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某质点沿半径为R=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圆周,该物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平均速率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解析] 做圆周运动,运动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做变速运动;它的平均速率为v=== m/s;10 s内转了半圈,平均速度为1===1 m/s;运动一周,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也为0.
[答案] 变  1 0
10.上海中环高架线上汽车限速为80 km/h,指的是________速度,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 min行驶了18 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指的是______速度.(填“平均”或“瞬时”)
解析:汽车限速为80 km/h指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80 km/h为瞬时速度,汽车时快时慢说明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不等,用公式v=算出的是平均速度.
[答案] 瞬时 平均
11.
如图所示为某客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x-t图象.
(1)根据图象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
(2)求各时间段内客车的速度.
(3)求整个过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 (1)0~1 h内,客车沿正方向匀速前进40 km.
1~1.5 h内,客车静止在40 km处.1.5~3 h内,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原出发点.
(2)在0~1 h内客车的速度为v1==40 km/h,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1.5 h内客车静止,故速度为v2=0.
1.5~3 h内客车的速度为v3== km/h=-26.7 km/h,负号表示此时客车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整个过程中客车的总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
平均速率为== km/h=26.7 km/h.
[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 (3)0 26.7 km/h
12.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m/s=25 m/s,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则有===24 m/s.
[答案] 不正确 原因见解析 24 m/s
课件77张PPT。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