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Mg2+、Ca2+等离子使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
B.有机玻璃和高温结构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D.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
2.实验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壁附着的硫
C.氢氟酸保存在玻璃瓶中 D.隔绝空气密封保存日常所用铝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B.可作阻燃剂
C.是治疗胃酸的药剂 D.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4.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兔号”月球车帆板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硅
B.厨房燃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抽油烟机进行通风换气
C.“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沉时要携带两组压载铁,生铁是合金
D.绿色化学研究的是如何用化学技术与原理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
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它们使用时均需水洗后再润洗
B.为观察条在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沙子的集气瓶中收集满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条用坩埚钳夹持伸入集气瓶中燃烧
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溶液和稀硝酸
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桌面的试纸上测值
6.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促进碳中和的是
A.汽油中添加乙醇 B.开采可燃冰作为燃料
C.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 D.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7.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且氧化性:,在溶有和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溶液中一定无
B.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则溶液中一定有,也可能有
C.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D.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和
8.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为研究废旧电池的再利用,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中,加入的作用是氧化Cu而使Cu溶解
B.加入锌粉过量的目的是使铜离子完全转化为铜单质
C.操作M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该实验中制备的ZnO不导电,所以ZnO是非电解质
9.利用铜矿石(主要成分为,还含少量,,制备晶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1”的成分为、
B.“氧化”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C.“调”所用的试剂a可选用
D.操作X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0.下列关于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A.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 B.用作食品添加剂
C.用作磁性材料 D.做光导纤维
11.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3AsO3 ②还原性:Cl->As ③M为OH- ④SnCl是氧化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硒(SeO2),再用KI溶液处理后回收Se.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
B.②中KI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
C.回收Se过程中每生成0.4mol I2共转移1.6mol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HNO3
13.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3%的NaNO2,它是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①NH4NO2是氧化剂②NH4NO2是还原剂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4.下列关于SO2的性质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SO2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SO2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能使品红褪色
D.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15.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
D.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
二、填空题
16.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金属Fe ②溶液 ③溶液 ④二氧化硫 ⑤稀硫酸 ⑥氨气 ⑦固体 ⑧固体 ⑨固体。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填标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将③⑦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①,充分反应后。
①若①无剩余,且有铜生成。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则此固体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nm。
17.有反应:。
(1)该反应中盐酸体现的性质:_______
(2)若消耗了2mol,则生成的体积是_______L(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18.为探索稳定性溶液对氮氧化物()的处理效果,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具有强氧化性,且氧化性随着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对氮氧化物具有强吸收效果。
(1)“制气”阶段生成、NO和。“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可以将NO氧化为,并进一步将氧化为,则被还原为。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9.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 或“小苏打片”(主要成分是NaHCO3) 给病人治疗。
(1)写出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2)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宜服用___________ (填“小苏打片”或“胃舒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材料二: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为它能够保护身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性。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4)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是___________剂。
20.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化学式: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写编号)。
(3)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E的溶液和C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欲除去E溶液中混有的少量D,最好向溶液中加入(或通入)
A.熟石灰 B.CO2 C.Ca(OH)2 D.盐酸
(5)a g纯净的碳酸钠和a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相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分别和盐酸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
B.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时,混合物放出的CO2多
C.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碱性大
D.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Na+的物质的量大
(6)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此反应中B是___________(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若有标准状况下3.36L的氧气生成,则反应的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此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7)将14g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1。
21.氯的常见氧化物有、、),其沸点分别为3.8℃、11.0℃、82.0℃。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常压下,上述三种氧化物中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2)用消毒水时,还可将水中的转化为,再水解生成胶体,说明具有_______性,检验有胶体生成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
(3)工业上可以用反应制备,生成1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的反应原理为,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22.(1)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①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②若在反应中生成了标况下2.24L氯气,则电子转移的个数是________NA。
(2)氯酸钾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①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②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③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上述反应产生0.1mol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硫酸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作_______。
(2)某同学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黑色固体,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此实验过程中主要体现浓硫酸性质中的_______。
(3)有一种硫酸盐不溶于水和酸,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因此在医疗上可被用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这种硫酸盐为_______(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生活中“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Mg2+、Ca2+等离子使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A正确;
B.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错误;
C. 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为氮氧化物,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C正确;
D. 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D正确。
答案为B。
2.B
【详解】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
B.硫易溶于二硫化碳,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壁附着的硫,故B正确;
C.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故C错误;
D.铝在空气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再氧化,铝条不用密封保存,故D错误;
选B。
3.C
【详解】A. 能杀菌消毒,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如作为葡萄酒的抗氧剂,故A正确;
B. 分解生成MgO具有熔点高的性质,可作耐火材料,故B正确;
C. 碱性太强,常用NaHCO3作为治疗胃酸的药剂,故C错误;
D.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在国防、科技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故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主要是硅,A项错误;
B.厨房燃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进行通风换气,避免电火花引起火灾,应直接开窗通风,B项错误;
C.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C项正确;
D.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技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的产生,D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都属于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滴定管需要水洗后再润洗,量筒需干燥状态时使用,容量瓶洗净后无需干燥和润洗,可以直接使用,故A错误;
B.为防止镁和CO2反应后生成的灼热的物质炸裂容量瓶底,要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沙子的集气瓶中收集满 CO2 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 Mg 条用坩埚钳夹持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故B正确;
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 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盐酸和 BaCl2 溶液,若先加入BaCl2溶液,不能排除Ag+的干扰,也不能加入硝酸,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NaClO溶液中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的次氯酸,会使pH试纸褪色,无法测定pH,pH试纸也不能放在桌面上,应放在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汽油中添加乙醇,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错误;
B.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作为燃料会产生CO2,不利用碳中和,故B错误;
C.以CO2为原料合成淀粉,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最直接有效地促进“碳中和”,故C正确;
D.通过清洁煤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燃烧过程中碳元素守恒,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三价铁离子氧化性强于铜离子,加入铁粉,铁粉先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剩余铁粉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A.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为铜离子只反应一部分,则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则三价铁离子恰好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三价铁离子只反应一部分,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A错误;
B.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因为三价铁离子先于铁粉反应,所以一定不含三价铁离子,一定含有二价铁离子,B错误;
C.若有铁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C正确;
D.若有铁粉剩余,则Fe3+、Cu2+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D错误;
故答案选C。
8.D
【分析】根据流程图可知溶解过程中Zn和Cu都被溶解,Zn可直接被硫酸溶解,而Cu不能直接溶于酸,故加入的作用是氧化Cu而使Cu溶解,得到硫酸锌、硫酸铜溶液,加入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溶液处理得到氧化锌;
【详解】A.根据流程图可知溶解过程中Zn和Cu都被溶解,Zn可直接被硫酸溶解,而Cu不能直接溶于酸,故加入的作用是氧化Cu而使Cu溶解,故A正确;
B.为了保证操作M后铜被完全分离,加入过量锌粉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故B正确;
C.操作M为分离固液的操作,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C正确;
D.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氧化锌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9.B
【分析】由流程可知,原料(含Cu2O、Fe3O4、SiO2)与足量稀硫酸作用后得CuSO4、FeSO4虑液和SiO2、Cu滤渣。在滤液中加过氧化氢将Fe2+氧化为Fe3+,然后调节溶液的pH使Fe3+沉淀而得CuSO4溶液,再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即得晶体CuSO4 5H2O。
【详解】A.因Cu+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Cu和Cu2+,所以硫酸与氧化亚铜反应方程式为:H2SO4+Cu2O=CuSO4+Cu+H2O,四氧化三铁可溶于硫酸,反应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部分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二氧化硅与硫酸不反应,故“滤渣1”的成分为:SiO2、Cu,A正确;
B.滤液中含Cu2+、Fe2+,Fe2+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B错误;
C.调节溶液的pH使Fe3+沉淀,为了不引入杂质,试剂a可选用CuO消耗H+来增大pH,C正确;
D.从CuSO4溶液溶液得到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晶体CuSO4 5H2O,D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受热、遇酸会放出CO2气体,可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故A正确;
B.的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故B正确;
C.俗称磁性氧化铁,可用作磁性材料,故C正确
D.做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故D错误;
答案D。
11.B
【详解】①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As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降低,即H3AsO3为氧化剂,①项正确;
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①的分析,Cl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即Cl-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无法比较,②项错误;
③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所带电荷相等,原子个数守恒,M中应含有2mol H,和1mol O,即M为H2O,③项错误;
④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Sn的化合价由+2价→+4价,化合价升高,即SnCl2为还原剂,SnCl62-为氧化产物,④项正确;
答案选B。
12.B
【详解】A.①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S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则浓硫酸是氧化剂、Se是还原剂,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故A正确;
B.②中Se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则KI是还原剂,SeO2是氧化剂,故B错误;
C.反应②中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每生成0.4mol I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4mol×2×[0-(-1)]=0.8mol,同时反应①中需要消耗0.2molSe,又转移0.8mol电子,所以回收Se过程中每生成0.4mol I2共转移1.6mol电子,故C正确;
D.①中氧化剂是浓硫酸、氧化产物是SeO2,则氧化性:H2SO4(浓)>SeO2;②中氧化剂是SeO2,而硝酸反应物仅体现酸性,则氧化性:SeO2>HNO3,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HNO3,故D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第二步反应中,亚硝酸铵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①、②错误,⑤正确;第二步反应中,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故③正确;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变化,故④正确;
综上,③④⑤正确,答案选D。
14.A
【详解】A.二氧化硫有毒,可以用作一定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范围和标准使用,否则影响人体健康,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可使蛋白质变性,SO2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C正确;
D.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丝毛、草帽等,此外二氧化硫还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D正确;
答案选A。
15.C
【详解】A.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C。
16. ⑦⑧⑨ ④⑥ ①②③⑤ Ag 1~100
【详解】①金属Fe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二氧化硫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氨气不导电,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⑨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⑦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⑥;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③⑤;
(3)将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Fe,充分反应, 因为氧化性Ag+比Cu2+强,则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再与Cu2+反应:Fe+Cu2+=Fe2++Cu,
①由于Fe先与Ag+反应,再和Cu2+,有铜生成,说明溶液中Ag+被完全反应,若Fe恰好把Cu2+消耗完,则溶液中只含有Fe2+,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若Fe没有将Cu2+消耗完,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Cu2+,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综上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
②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明加入的Fe只能将溶液中的Ag+转化为Ag,则此固体为A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制得的为氢氧化铁胶体,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1~100nm。
17.(1)还原性和酸性
(2) 112 10
【详解】(1)反应中,生成氯化钾、氯化锰两种盐,体现盐酸的酸性,生成氯气,体现盐酸的还原性。
(2)由方程式可知,若消耗了2mol,生成5mol氯气,则生成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Mn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为+2价,故消耗2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
18.
【分析】“制气”时,NaNO2和浓硫酸反应产生NOx,然后用ClO2“吸收”NOx,最后通过检测尾气中NOx判断ClO2吸收NOx的效果。
【详解】(1)根据图示可以发现反应物有NaNO2和浓硫酸,所以方程式为:;
(2)和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的原理可以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1)NaHCO3=Na++HCO
(2) 胃舒平 Al(OH)3+3HCl=AlCl3+3H2O
(3)A
(4)还原剂
【解析】(1)
NaHCO3在水中电离出Na+、HCO,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
(2)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最宜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
酸能使石蕊变红,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故选A;
(4)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铁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说明具有还原性,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是还原剂。
20.(1) Na Na2O2 Na2CO3
(2)①②③④
(3) 2Na+2H2O=2Na++2OH-+H2↑ 2Na2O2+2H2O=4Na++4OH-+O2↑ OH- + HCO =CO+H2O
(4)B
(5)B
(6) 2Na2O2+2CO2=2Na2CO3+O2 ③ 13.2g 0.3mol
(7)1
【分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则D是Na2CO3,以此来解答。
(1)
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Na2O2,D是Na2CO3;
(2)
反应中①为钠的燃烧,②为Na与水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⑤⑥,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3)
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B→C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E的溶液和C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 HCO =CO+H2O;
(4)
由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最好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即可,故选:B;
(5)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发生:CO+2H+=CO2↑+H2O,HCO+H+═CO2↑+H2O,等质量时,碳酸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 mol,如全部为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分别和盐酸反应时,a g纯净的碳酸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 mol,a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2 mol之间,则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多,故A错误;
B.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时,a g纯净的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mol,a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介于 mol~ mol之间,则混合物放出的CO2多,故B正确;
C.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比较,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即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故C错误;
D.a g纯净的碳酸钠含Na+的物质的量为×2 mol,a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含Na+的物质的量为 mol~×2 mol之间,则碳酸钠含Na+的物质的量多,故D错误;
故选:B。
(6)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中O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选③,标准状况下3.36L的氧气物质的量,则消耗0.3molCO2,质量为m=nM=0.3mol×44g/mol=13.2g,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
(7)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物质的量,根据反应2Na2O2+2H2O=4Na++4OH-+O2↑可知,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O2)=2n(O2)=0.05mol×2=0.1mol,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m(Na2O2)=78g/mol×0.1mol=7.8g,氧化钠的质量为:14g-7.8g=6.2g,n(Na2O)==0.1mol,n(Na2O2)=0.1mol,混合物溶于水后都生成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根据Na原子守恒得n(NaOH)=2n(Na2O)+2n(Na2O2)=2×(0.1+0.1)mol=0.4mol,。
21. 、 氧化 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1mol AC
【详解】(1)常温常压一般指25℃、101kPa,Cl2O和ClO2的沸点低于25℃,在常温常压下,Cl2O和ClO2状态为气态,Cl2O7的沸点高于82.0℃,Cl2O7的状态不是气态;
故答案为:Cl2O和ClO2;
(2) 根据题意Cl2O将Fe2+转化成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2O中Cl的化合价降低,即Cl2O为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检验有胶体生成,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即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氧化性;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3) NaClO3中Cl的化合价由+5价→+4价,化合价降低1价,生成1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
故答案为:1mol;
(4) 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aClO3中Cl转化成ClO2,浓盐酸中Cl一部分转化成Cl2,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Cl体现还原性,还有一部分转化成NaCl中Cl,Cl的价态没变,体现HCl的酸性,故AC正确;
故答案为:AC。
22. 1:2 0.2NA B ClO2 0.2mol
【详解】(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反应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①在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4降低到+2、化合价降低2、则二氧化锰是氧化剂,部分浓盐酸氯中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0、化合价升高了1、为还原剂,得失电子数守恒,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②从化学方程式知:每生成了1mol氯气、即标况下22.4L氯气,转移电子2mol、即转移的个数为2NA,则在反应中生成了标况下2.24L氯气,则电子转移的个数是0.2NA。
(2)①在反应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中,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降低到+4、化合价降低1、则KClO3是氧化剂,部分浓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0、化合价升高了1、为还原剂,得失电子数守恒,则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②部分浓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0、部分化合价不变,则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答案选B;
③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降低到+4、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O2;
④从化学方程式知:每生成了1mol氯气,转移电子2mol,则上述反应产生0.1mol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3.(1)干燥剂
(2)脱水性、强氧化性
(3)BaSO4
【解析】(1)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作干燥剂,故答案为:干燥剂;
(2)
蔗糖逐渐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答案为:脱水性、强氧化性;
(3)
BaSO4不溶于胃酸,在医疗上可被用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故答案为:Ba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