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讲解课件+课后作业: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讲解课件+课后作业: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27 14:24:04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二)
一、选择题
1.跳水运动员从10 m高的跳台上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时无论上升还是下降,加速度方向均向下,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故均为完全失重,故选D.
[答案] D
2.在升降机中,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作出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②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③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④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A.只有①和②正确      B.只有②和③正确
C.只有③和④正确 D.均不正确
[解析] 人处于失重状态,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可能是加速下降,也可能是减速上升.人从磅秤上读出自己的体重即为视重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故F=m(g-a)=(1-0.2)mg,解得a=0.2g.即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答案] B
3.如图,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解析] 不放Q时,MPgsinθ≤μMPgcosθ,
放Q时(MP+MQ)gsinθ≤μ(MP+MQ)gcosθ
故P仍静止不动,P所受合力为0,
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由原来MPgsinθ变为(MP+MQ)gsinθ,增大,故正确答案为B、D.
[答案] BD
4.“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
A.人在P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C.在bc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为零
[解析] 由于在b点时重力与绳的拉力平衡,则人在ab段重力与拉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下,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则人处于失重状态,在bc段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AB
5.在箱式电梯里的台秤秤盘上放着一物体,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人在不同时刻拍摄了甲、乙、丙三张照片,如图所示,其中乙为电梯匀速运动时的照片.从这三张照片可判定(  )
A.拍摄甲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下降状态
B.拍摄丙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减速上升状态
C.拍摄丙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
D.拍摄甲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下降状态
[解析] 电梯匀速运动时台秤的示数可看做物体的实际重量,题图甲所示的示数大于题图乙所示的示数,说明拍摄甲照片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或减速下降状态,选项A错误,D正确;题图丙所示的示数小于题图乙所示的示数,说明拍摄丙照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下降状态或减速上升状态,选项B、C错误.
[答案] D
6.如图甲所示,竖直电梯中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压力传感器P上,电脑可描绘出物体对P的压力F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图乙中K、L、M、N四条图线是电梯在四种运动状态下由电脑获得的F-t图线,由图线分析电梯的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线K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
B.由图线L可知,此时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g
C.由图线M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由图线N可知,此时电梯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先向上后向下
[解析] 由图线K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逐渐增大,故电梯不可能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选项A错误;由图线L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mg=ma,所以a=g,选项B正确;由图线M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电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由图线N可知,刚开始物体对P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后来小于物体的重力,即先超重后失重,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选项D正确.
[答案] BD
7.如图所示,小球B放在真空容器A内,球B的
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A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有向上的支持力
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向下
C.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D.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没有压力
[解析] 将它们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时,A、B的加速度都等于g;若考虑空气阻力,A的加速度大于g,B的运动状态与A一致,B除受重力外必受一向下的力,因A为真空容器,故此力为A对B向下的压力;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时,A、B的加速度等于g;若考虑空气阻力,A的加速度小于g,B的运动状态与A一致,B除受重力外必受一向上的力,因A为真空容器,所以此力为A对B向上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A的作用力向下.
[答案] BD
8.某校科技兴趣小组观察“娥嫦二号”的发射过程后,用实验来模拟卫星的发射.
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t1时刻第一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t2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向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全过程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t2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t3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B.火箭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
C.火箭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D.t1~t2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内火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 0~t3时间内火箭的运动方向不变,t3时刻距地面最远,A错;t2~t3时间内火箭只受重力,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B错;0~t1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小于t1~t2时间内图线的斜率,C错;t1~t2时间内火箭加速向上运动,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内火箭减速向上运动,且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重2 kg的物体用弹簧秤挂在可竖直升降的电梯里,弹簧秤的读数为26 N,由此可知,该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电梯做_______运动(填“变速”或“匀速”),其加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__m/s2.(g取10 m/s2)
[解析] 重力mg=20 N,知mg[答案] 超重 变速 3
10.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传感器所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FN-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由图象可知:
(1)电梯减速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s;
(2)重物的质量是________kg;
(3)电梯的最大加速度是________m/s2.
[解析] 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从10 s到14 s,共4 s.由题图可知重力mg=30 N,所以重物的质量是3 kg.当传感器所受的压力为15 N时,电梯有最大加速度,此时有30-15=3a,解得a=5(m/s2).
[答案] (1)4 (2)3 (3)5
11.下图是电梯上升的速度-时间图象,
若电梯地板上放一质量为20 kg的物体,g取10 m/s2,则:
(1)前2 s内和4~7 s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多少?
(2)整个运动过程中,电梯通过的位移为多少?
[解析] (1)前2 s内的加速度a1=3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
F1=m(g+a1)=20×(10+3) N=260 N.
4~7 s内电梯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2.
F2=m(g-a2)=20×(10-2) N=1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前2 s内和4~7 s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260 N和160 N.
(2)7 s内的位移为x=×6 m=27 m.
[答案] (1)260 N 160 N (2)27 m
12.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
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运动,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取g=10 m/s2.
(1)计算小明在0~2 s内的加速度大小a1,并判断在这段时间内小明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求在10~11 s内台秤的示数F3;
(3)求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在0~2 s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
F1=450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1=ma1
解得a1=1 m/s2
因支持力小于重力,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2)设在10~11 s内小明的加速度为a3,时间t3=1 s,0~2 s的时间t1=2 s,则有a1t1=a3t3
解得a3=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ma3
解得F3=600 N
(3)0~2 s内的位移为x1=a1t=2 m
2~10 s内的位移为x2=a1t1t2=16 m
10~11 s内的位移x3=a3t=1 m
故小明运动的总位移为x=x1+x2+x3=19 m.
[答案] (1)1 m/s2 失重 (2)600 N (3)19 m
课时作业(二十二)
一、选择题
1.跳水运动员从10 m高的跳台上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时无论上升还是下降,加速度方向均向下,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故均为完全失重,故选D.
[答案] D
2.在升降机中,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作出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②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③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④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A.只有①和②正确      B.只有②和③正确
C.只有③和④正确 D.均不正确
[解析] 人处于失重状态,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可能是加速下降,也可能是减速上升.人从磅秤上读出自己的体重即为视重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故F=m(g-a)=(1-0.2)mg,解得a=0.2g.即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答案] B
3.如图,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解析] 不放Q时,MPgsinθ≤μMPgcosθ,
放Q时(MP+MQ)gsinθ≤μ(MP+MQ)gcosθ
故P仍静止不动,P所受合力为0,
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由原来MPgsinθ变为(MP+MQ)gsinθ,增大,故正确答案为B、D.
[答案] BD
4.“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
A.人在P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C.在bc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为零
[解析] 由于在b点时重力与绳的拉力平衡,则人在ab段重力与拉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下,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则人处于失重状态,在bc段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AB
5.在箱式电梯里的台秤秤盘上放着一物体,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人在不同时刻拍摄了甲、乙、丙三张照片,如图所示,其中乙为电梯匀速运动时的照片.从这三张照片可判定(  )
A.拍摄甲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下降状态
B.拍摄丙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减速上升状态
C.拍摄丙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
D.拍摄甲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下降状态
[解析] 电梯匀速运动时台秤的示数可看做物体的实际重量,题图甲所示的示数大于题图乙所示的示数,说明拍摄甲照片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或减速下降状态,选项A错误,D正确;题图丙所示的示数小于题图乙所示的示数,说明拍摄丙照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下降状态或减速上升状态,选项B、C错误.
[答案] D
6.如图甲所示,竖直电梯中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压力传感器P上,电脑可描绘出物体对P的压力F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图乙中K、L、M、N四条图线是电梯在四种运动状态下由电脑获得的F-t图线,由图线分析电梯的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线K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
B.由图线L可知,此时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g
C.由图线M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由图线N可知,此时电梯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先向上后向下
[解析] 由图线K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逐渐增大,故电梯不可能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选项A错误;由图线L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mg=ma,所以a=g,选项B正确;由图线M可知,物体对P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电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由图线N可知,刚开始物体对P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后来小于物体的重力,即先超重后失重,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选项D正确.
[答案] BD
7.如图所示,小球B放在真空容器A内,球B的
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A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有向上的支持力
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向下
C.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D.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没有压力
[解析] 将它们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时,A、B的加速度都等于g;若考虑空气阻力,A的加速度大于g,B的运动状态与A一致,B除受重力外必受一向下的力,因A为真空容器,故此力为A对B向下的压力;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时,A、B的加速度等于g;若考虑空气阻力,A的加速度小于g,B的运动状态与A一致,B除受重力外必受一向上的力,因A为真空容器,所以此力为A对B向上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A的作用力向下.
[答案] BD
8.某校科技兴趣小组观察“娥嫦二号”的发射过程后,用实验来模拟卫星的发射.
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t1时刻第一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t2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向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全过程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t2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t3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B.火箭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
C.火箭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D.t1~t2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内火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 0~t3时间内火箭的运动方向不变,t3时刻距地面最远,A错;t2~t3时间内火箭只受重力,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B错;0~t1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小于t1~t2时间内图线的斜率,C错;t1~t2时间内火箭加速向上运动,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内火箭减速向上运动,且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重2 kg的物体用弹簧秤挂在可竖直升降的电梯里,弹簧秤的读数为26 N,由此可知,该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电梯做_______运动(填“变速”或“匀速”),其加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__m/s2.(g取10 m/s2)
[解析] 重力mg=20 N,知mg[答案] 超重 变速 3
10.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传感器所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FN-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由图象可知:
(1)电梯减速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s;
(2)重物的质量是________kg;
(3)电梯的最大加速度是________m/s2.
[解析] 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从10 s到14 s,共4 s.由题图可知重力mg=30 N,所以重物的质量是3 kg.当传感器所受的压力为15 N时,电梯有最大加速度,此时有30-15=3a,解得a=5(m/s2).
[答案] (1)4 (2)3 (3)5
11.下图是电梯上升的速度-时间图象,
若电梯地板上放一质量为20 kg的物体,g取10 m/s2,则:
(1)前2 s内和4~7 s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多少?
(2)整个运动过程中,电梯通过的位移为多少?
[解析] (1)前2 s内的加速度a1=3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
F1=m(g+a1)=20×(10+3) N=260 N.
4~7 s内电梯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2.
F2=m(g-a2)=20×(10-2) N=1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前2 s内和4~7 s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260 N和160 N.
(2)7 s内的位移为x=×6 m=27 m.
[答案] (1)260 N 160 N (2)27 m
12.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
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运动,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取g=10 m/s2.
(1)计算小明在0~2 s内的加速度大小a1,并判断在这段时间内小明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求在10~11 s内台秤的示数F3;
(3)求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在0~2 s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
F1=450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1=ma1
解得a1=1 m/s2
因支持力小于重力,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2)设在10~11 s内小明的加速度为a3,时间t3=1 s,0~2 s的时间t1=2 s,则有a1t1=a3t3
解得a3=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ma3
解得F3=600 N
(3)0~2 s内的位移为x1=a1t=2 m
2~10 s内的位移为x2=a1t1t2=16 m
10~11 s内的位移x3=a3t=1 m
故小明运动的总位移为x=x1+x2+x3=19 m.
[答案] (1)1 m/s2 失重 (2)600 N (3)1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