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9 月 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章重点词语,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2、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
一、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竺可桢( ) ( ) 载途( ) 簌簌( ) 销声匿迹( )
候鸟( ) 经度( ) 纬度( ) 草长莺飞( ) 翩然( )
草木荣枯( ) 孕育( ) 刺槐( ) 连翘( ) 农谚( )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翩然:
孕育: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载途:
周而复始:
农谚:
草长莺飞:
3、了解作者。
二、合作探究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三、当堂评价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四、拓展提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五、课后检测
见练习册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探究事理明技巧
一、自主预习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课文P133底下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举了两个例子。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
4、《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当堂评价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⑴精读第1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⑵精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2、⑴齐读第2自然段,提问:杏花开了,就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吗?为什么?)21教育网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一句中“左右”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1cnjy.com
⑶找出类似的文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词语。
四、拓展提升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1、下定义 如: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打比方 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3、作比较 如:北京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21·cn·jy·com
4、分类别 如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
5、举例子 是运用最普遍的说明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运用举例子方法非常成功,它不但例子多,而且各具特色。有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变换情况;有的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作者举出北京地区在1962年因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此外,作者的举例还注意到形式的变换,不拘一格。www.21-cn-jy.com
五、课后检测
1、你知道哪些大自然语言?并说说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2、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六、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