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章整合+阶段测评(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章整合+阶段测评(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27 14:27:13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第三章 【答案】 ACD【答案】 C[答案] B[答案] A[答案] D[答案] ACD阶段测评(三)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B.只有物体运动时,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C.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跟物体重力成正比
[解析]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A正确.滑动摩擦力Ff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Ff的大小与压力FN成正比;静摩擦力F静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静的大小在0[答案] A
2.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是(  )
A.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B.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C.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D.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解析] 选项A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杠杆原理;选项B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选项D中的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鸡蛋在给石头施加力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力的作用,它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C正确.
[答案] C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D.放在不同支持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解析]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A、B错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选项C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选项D错误.
[答案] C
4.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用绳子系在墙上,右端一人用力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00 N.若左端也改用人拉,且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则(  )
A.左、右两人用力大小各为50 N
B.右端用力大小仍为100 N,左端不需用力
C.左右端两人用力均为100 N
D.弹簧测力计两端所受的力大小相等,但其大小不一定是100 N
[解析]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秤钩处的拉力,故改用人拉时,应选C;若选A,则读数为50 N;若左端不用力,弹簧测力计不可能平衡.
[答案] C
5.如图所示,三个大小相等的力F作用于同一点O,则合力最小的是(  )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只有选项C中的合力为零,即合力最小,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6.
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倾斜木板上,当木板倾角θ为30°和45°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体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0.5 B.0.6 C.0.7 D.0.8
[解析] 木板倾角为30°和45°时摩擦力大小相等,说明倾角为30°时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即f1=mgsin30°,当倾角为45°时,物体一定下滑,这时f2=μmgcos45°,又f1=f2,解得μ==0.7.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7.
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
[解析] 对A、B整体分析,因斜面光滑,所以A与C之间没有摩擦力,它们的加速度相同且仅由重力的下滑分力提供,故当隔离B分析时,它也有仅由重力的下滑分力提供加速度,所以A、B间不存在摩擦力,故C项正确.
[答案] C
8.
如图所示,是一直升机通过软绳打捞河中物体,物体质量为m,由于河水的流动将物体冲离使软绳偏离竖直方向,当直升机相对地面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成θ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的拉力为mg/cosθ
B.绳子的拉力可能小于mg
C.物体受到河水的作用力大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力
D.物体受到河水的作用力等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力
[解析] 
设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为F,浮力为F浮,水的水平冲力为f,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sinθ=f,Fcosθ+F浮=mg.故绳子的拉力F≠mg/cosθ,A项错;因F浮方向竖直向上,故B项正确;物体受河水的作用力为F浮和f的合力,一定大于Fsinθ,故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BC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12分)
9.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钩码每只质量是30 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实验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钩码质量/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cm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写出该图线的数学表达式:F=________N.
(2)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4)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解析] 描点作图,得出弹簧弹力与其长度之间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由图象可以得出该图线的数学表达式为F=(30L-1.8)N.
(2)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弹簧所受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6 cm,即弹簧的原长.
(3)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30 N/m.
(4)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弹簧长度为5 cm时的弹簧,此时弹簧被压缩1 cm,即表示弹簧被压缩1 cm时的弹力.
[答案] (1)30L-1.8 (2)弹簧的原长为6 cm (3)30
(4)弹簧被压缩1 cm时的弹力为0.3 N
10.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分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a)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图(a)
图(b)
(1)由图(a)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只需读到0.1 N)
(2)在方格纸[如图(b)所示]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解析]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用力的图示法求合力.
从图(a)中知,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为0.1 N,因此竖直向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5 N,水平向右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 N.因为读出的数2.5 N、4.0 N均是0.5 N的整数倍,因此,选方格纸中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0.5 N,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画出两个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如答案中图所示.
[答案] (1)2.5 4.0 (2)如下图所示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人和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 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同时,滑雪板和雪面间的压力FN与滑雪板和人所受的重力相等.故鹿的拉力大小为F=μmg=0.02×180×9.8 N=35.28 N.
[答案] 35.28 N
12.如图所示,
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求:(sin37°=0.6,cos37°=0.8)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2)若用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3.1×103 N/m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长度是多少?(g取10 m/s2)
[解析]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如图甲,则物体受到静摩擦力f=mgsin37°
代入数据得f=5×10×sin37° N=30 N
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2)当物体沿斜面向上被匀速拉动时,如图乙,设弹簧拉力为F,伸长量为x,则
F=kx
F=mgsin37°+f滑
f滑=μmgcos37°
弹簧最终长度l=l0+x
解得l=12 cm
[答案] (1)30 N,方向沿斜面向上
(2)l=1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