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2024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一轮复习【通用版】
单元二 宇宙中的地球
一、考点汇总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
考点2 太阳系八大行星
考点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考点4 太阳辐射
考点5 太阳活动
第2讲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1 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
考点2 昼夜交替与地转偏向力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角
考点4 时间计算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考点精编
考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分类:
①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宇宙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等。
恒星
②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人造卫星
(3)特点:
类型 形状 是否自己发光
恒星 球状或者类球状 是
行星 近似球状 否
星云 云雾状 否
流星体 球状或者块状 否
彗星 云雾状,有彗星尾 否
恒星
行星
星云
彗星
2.天体系统——宇宙中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典型例题】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比邻星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D.恒星
2.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解析: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比邻星和太阳一样都属于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因此太阳系和比邻星都位于银河系范围之内,D正确。故选D。
D
解析:因比邻星是独立于太阳之外恒星,A不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位于银河系,B符合题意;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不符合题意;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B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19,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关于“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行中穿越了小行星带 B.穿越地球大气时气温逐渐下降
C.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 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
解析:“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D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A错误。故选D。
D
解析:“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卫星穿越地球大气时,在对流层气温下降,但是在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的部分大气层气温会升高,B错误;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选D。
D
2022年11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下图为月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6.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月球的有(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图中最小的天体是月球,它属于卫星;星云、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C正确。故选C。
C
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①②③④正确,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⑤错误,A正确。故选A。
A
考点2 太阳系八大行星
1.分类
类型 包括 距日远近 体积 质量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近 小 小
巨行星 木星、土星 中等距离(不远不近) 大 大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远 中等 中等
2.运动特征
运动特征 解释说明
同向性 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 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近圆性 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形的椭圆形轨道
【典型例题】
读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和冥王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卫星 B.属于巨行星
C.属于地内行星 D.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2.八大行星运动不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同轨性
解析:根据太阳系结构可知,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及矮行星冥王星。由图中的位置可知,甲行星是土星,土星卫星数量较多,没有卫星的只有水星和金星,地球有一颗自然卫星,A错误;土星和木星质量和体积巨大,被称为巨行星,B正确;属于地外行星,C错误;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木星和土星之间没有小行星带,D错误。故选B。
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是: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但是各自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具有同轨性,D正确。故选D。
B
D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图1),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图2为太阳系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1所示行星镶嵌在C形轨道之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绕日公转构成目前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B.②为类地行星,绕日轨道为椭圆
C.③为土星,属远日行星
D.④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金星、②为火星、③为土星、④为木星。金星绕日公转为恒星系统,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为行星系统,A错误;火星为类地行星,绕日公转轨道为椭圆,B正确;③为木星,为巨行星,C错误;目前唯一发现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为地球,D错误。故选B。
B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图1),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图2为太阳系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4.2017年美国NASA曾宣布在某个时段内不向“好奇号”火星车发布任何指令,因为届时太阳活动会使通讯明显变差,通讯变差与日、地、火三者位置密切相关。图1中通讯最差时,火星最可能位于其公转轨道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解析: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从而会影响通讯传输。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火星位于甲、乙、丁段时离地球较近,信号受太阳的影响较小,通讯情况较好,C正确。故选C。
C
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傍晚日落时,土星、月球、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呈现出“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四星连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6.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解析: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有土星、月球、金星、木星。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中各成员的相互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而地球的邻星是金星和火星,但是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距离地球最近,B正确。故选B。
B
解析:假设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是1,金星的质量为0.82,体积为0.856,最接近地球。C正确。故选C。
C
考点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能力提升】
卫星发射方向、基地选址条件
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回收场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典型例题】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解析:由题文信息可知:“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适居区的温度应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适居区应不仅有液态水的存在,还有气态水存在;适居区的宇宙环境应比较安全;适居区星球的表面应存在大气层。适居区的温度应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A正确;适居区应不仅有液态水的存在,还有气态水存在,B错误;适居区的宇宙环境应比较安全,C正确;适居区星球的表面应存在大气层,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B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解析:地球具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成因是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A错误;地球具有稳定的光照,成因是太阳正值壮年,太阳光照稳定,B错误;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成因是适中的日地距,C正确;地球具有液态水,成因是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D错误。故选C。
C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解析:行星和卫星不是一个级别的天体,A错误;从位置看M星是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正确;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才会出现日食,此刻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一定不会出现日食现象,C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错误。故选B。
B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关于M星球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甲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水、供呼吸的大气、适宜温度是有生命的条件,地震活动、二氧化碳和甲烷与生命存在无关,所以说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他必须要了解关于M星球上是否有水、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温度是否适宜,C正确。故选C。
C
“机智”号(Ingenuity)是首架火星直升机(下图),于2021年2月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于4月19日于火星表面完成飞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我国天宫号空间站一样属于天体
B.与地球上的直升机技术要求一致
C.取代火星车成为新的火星探测手段
D.能够承受火星表面巨大的昼夜温差
解析:2021年3月“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表面,不属于独立的天体,A错误;由于火星的质量、体积、表面环境与地球差异较大,故该直升机在火星上与在地球上的技术要求差异较大,B错误;该直升机的最大优势是飞行,火星车的最大优势是与火星表面直接接触,二者不能互相取代,C错误;由于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较大,故其能够承受火星表面巨大的昼夜温差,D正确。故选D。
D
6.“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首飞成功说明( )
A.火星上有智慧生命 B.火星表面覆盖着大气层
C.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 D.火星和地球环境基本一致
7.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包括( )
①改造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②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
③改造岩石圈使其能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
④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飞行时依靠气体的推力,而与火星表面是否有生命、火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火星与地球环境是否一致等因素无关,A、C、D错误;只能验证火星表面有大气层的存在,B正确。故选B。
B
解析:人类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必需温度适宜、有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就需要改造其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①正确;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②正确;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④正确。改造火星岩石圈的难度太大,且岩石圈与生命存在关系甚微,③错误,C正确。故选C。
C
考点4 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而损失的能量。
【知识拓展】
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注意)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考虑,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地区是( )
A.甲——青藏高原 B.乙——塔里木盆地
C.丙——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丁——四川盆地
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氮 B.氧和氦 C.氨和氧 D.氢和氦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A正确。故选A。
解析: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主要成分为氢和氦,D正确。故选D。
A
D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B正确。故选B。
B
4.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年来增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
B.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解析: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C正确。故选C。
C
在城市十字路口处,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完成下面小题。
5.若该交通信号灯在北京,你认为太阳能集热板最佳的朝向是( )
A.向北 B.向西 C.向南 D.向东
6.下列哪一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哈尔滨 D.海口
解析:太阳能集热板依靠吸收太阳辐射产生电能,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太阳位于偏南侧,其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太阳能集热板的最佳朝向为向南,C正确。故选C。
解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设置太阳能信号等的效果会更好,A正确。故选A。
C
A
考点5 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位置 活动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光球层 区域温度比周围低,颜色较深的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有周期性变化(约11年),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影响地球气候: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约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大,太阳黑子活动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太阳耀斑 色球层 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时间较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释放巨大能量 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
日珥 色球层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颤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碰撞,形成极光
日冕抛射物质 日冕层 日冕结构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典型例题】
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
A.①②层 B.①③层 C.②③层 D.②④层
2.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
A.9年 B.11年 C.13年 D.15年
解析:根据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内部、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即分别出现在图中②、③两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解析:根据观测发现,太阳黑子数有些年份多,有些年份少,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出现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由此可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C
B
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C.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负相关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解析: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B.江淮地区降雨强度增大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解析: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不同地区降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降雨强度不一定会增大;极昼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8日23:22,太阳爆发X1级特大耀斑。恰逢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到来前夕,太阳又像第24太阳活动周2003年爆发的“万圣节事件”那样,再次闹“鬼”。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
A.极昼和极夜 B.黑子和耀斑 C.太阳风和磁暴 D.光球和色球
6.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 )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华北地区出现极光
C.有线通讯衰减或中断 D.引发“磁暴”现象
解析:极昼和极夜是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排除A;黑子和耀斑是分别发生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的活动现象,它们的活跃程度决定了太阳活动的活跃程度,因此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B符合题意;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而产生的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类型,排除C;光球层和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层次,不是太阳活动类型,排除D。故选B。
B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与太阳活动无关,因此耀斑爆发不会导致全球各地地震频繁,A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可以引起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的频率升高,但不会导致中纬度的华北地区出现极光,B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会通过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有线通讯影响不明显,一般不会导致有线通讯衰减或中断,C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大量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引发磁暴“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D
第2讲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 地球的运动特征
(1)方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
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恒星日;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4)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5)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6)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7)恒星日与太阳日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26156分4.09894秒
一个太阳日=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恒星年=24小时
(8)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自转: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图中节气为北半球二分二至节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丁两地( )
A.都位于北半球 B.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互为对跖点 D.昼夜长短变幅相同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乙地冬至昼最长,夏至昼最短,应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丙地冬至出现极夜现象,夏至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附近;丁地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应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四地中丙地纬度最高,故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C正确。故选C。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丁地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同一日乙地昼长等于丁地夜长,两地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关于赤道对称;故两地只有在春秋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昼夜长短变幅相同,D正确。故选D
C
D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是( )
A.一个恒星年——365日5时48分46秒
B.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C.一个回归年——365日6时9分10秒
D.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是一个回归年,时长是365日5时48分46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4.下列节气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小满 B.大暑 C.小雪 D.大寒
2.昼夜交替与地转偏向力
(1)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昼夜长短的判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北昼越长 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北昼越短
赤道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南半球 昼夜平分 越往南昼越短南极圈内极夜 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内极昼
(3)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和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纬线即极昼极夜的边界纬线互为余角。
(4)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
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5)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
【典型例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赤道上沿东西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偏转。本题给出的限定条件是北半球,故图①正确,A正确。故选A。
解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方向,图③正确。C正确。故选C。
A
C
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拥有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右图为2021年12月15日的手机屏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日出最早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东京 C.纽约 D.莫斯科
解析:题中12月15日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京的纬度为39°56'N,东京的纬度为35°58'N,纽约的纬度为40°43'N.莫斯科的纬度为55°30'N,四地同处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是东京,因此四地中东京昼长最长,且东京地方时最早,所以日出最早,B正确。故选B。
B
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拥有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右图为2021年12月15日的手机屏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一侧为黑夜)是( )
解析:从A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与题意相符,此时北京时间14:40可以推算出170°W经线的地方时为19:20,冬半年此时早已日落;从B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与题意不符;C图晨昏线平行于经线,说明此时昼夜等长,为二分日,与题意不符;从D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与题意相符,此时北京时间14:40可以推算出170°E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为晨昏线中的昏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D正确。故选D
D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a位置时,该地日出时间在一年中最迟,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b位置时,位于日出时间最迟与日出时间最早中间,为北半球春分日。a~b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
C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解析:读图,该地日出最晚约7:40,最早约5:20。根据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即用正午12点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再乘以2倍,就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白昼最短是8小时40分,最长是13时20分,所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4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3.正午太阳高度角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
【典型例题】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区域。n为纬线,m为晨昏线。m线上P点纬度值最大。完成下面小题。
1.若P点和n线相切,则P点的纬度范围为( )
A.60°-70° B.70°-80° C.23.5°-66.5° D.66.5°-90°
2.当m、n两线垂直相交,则杭州(30°N,120°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6.5° B.47° C.60° D.83.5°
解析:m为晨昏线,P为m线中纬度值最大的点,则是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和P点相切的纬线为极圈,当太阳直射赤道时,P点为极点,因此,P点的纬度范围为66.5°-9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解析:m,n两线垂直,也就是说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所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D
C
下图表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0°—90°s B.23°26′S—90°S
C.23°26′S—23°26′N D.0°—23°26′S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应为冬至日,D正确。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结合上题可知,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B正确。故选B。
D
B
5.该小镇的位置在( )
A.118°E,40°N B.118°E,36°34′N
C.122°E,40°N D.122°E,36°34′N
图中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夏至日集热板倾角为16°34′。如图中b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 夏至日日落时间:19时34分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日落时间19时34分,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1分钟,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约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夏至日时集热板倾角为16°34′,它就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和当地纬度的差,太阳此时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当地纬度为4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6.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设计小组设计的集热板在该小镇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
A.90° B.46°52′ C.23°26′ D.40°
图中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夏至日集热板倾角为16°34′。如图中b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 夏至日日落时间:19时34分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解析: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90°-(40-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90°-(40+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46°52′,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B
4.时间计算
(1)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成因: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要先见到日出。
(2)求地方时:
每向东15度,地方时早1小时;每向东1度,地方时早4分钟。
依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差,依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3)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时
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
③夜半球的中央经线:24时/0时
④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时
⑤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时
①已知经度,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若余数>7.5°→N+1:余数<7.5°→N
②已知某地所处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15°×N(N为时区数)
③已知时区数,经度范围=15°×N±7.5°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
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拓展】
(1)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
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15°)
(2)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典型例题】
下图为长沙某同学署假骑自行车时拍摄的照片,图中自行车向西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时,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拍摄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为( )
A.5:00 B.10:00 C.15:30 D.18:30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影子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图中显示影子在前进方
向的右侧,因此,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太阳与影子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B正确。故选B。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应为下午,当地的地方时应在12时以后、18时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15:30,C正确。故选C。
B
C
我国某陆地一年中依次有m、n、p、q四个不连续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n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有四个不连续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应该是0°-23°26′N之间,太阳高度相等的时候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过程中与该地区纬线对称的两点,以及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过程中与该地区纬线对称的两点,因此m、n日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并不断向北移动的的时期,p、q日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并不断向南移动的时期。由图可知,地球位于①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之后太阳直射点仍然向北移动,A正确;地球位于②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错误;地球位于③、④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D错误。故选A。
A
4.若某日该地日出地方时6:05,则该日关于其地心对
称点的日落地方时为( )
A.17:55 B.18:00 C.18:05 D.18:10
我国某陆地一年中依次有m、n、p、q四个不连续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一般来说两点的纬度数相等,半球相反,经度相差180°。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因此该地6:05日出,17:55日落,其对跖点应该5:55日出,18:05日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阴影部分为10月19日,空白部分为20日,读图完成下题。
5.A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W,18:00 B.90°W,6:00
C.90°E,18:00 D.90°E,6:00
6.此时西三区的区时为( )
A.19日22点 B.19日21点 C.20日21点 D.20日8点
解析:由阴影部分为19日,空白部分为20日可知0度经线只能是0时,与0度经线
正对的经线为180度经线。由自西向东穿越180度经线(理论国际日界线)由今日进入昨日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故A的经度比0度经线偏东90度为东经90度,时间上比0点早6个小时,为6时,D正确。故选D。
解析:西三区与0时区相差三个小时,并且是晚三个小时,故西三区为昨天(19日)的21点,B正确。故选B。
D
B单元一 宇宙中的地球(精讲案)——2024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一轮复习【通用版】
一、考点汇总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
考点2 太阳系八大行星
考点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考点4 太阳辐射
考点5 太阳活动
第2讲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1 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
考点2 昼夜交替与地转偏向力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角
考点4 时间计算
二、考点精编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分类:
①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宇宙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等。
②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3)特点:
类型 形状 是否自己发光
恒星 球状或者类球状 是
行星 近似球状 否
星云 云雾状 否
流星体 球状或者块状 否
彗星 云雾状,有彗星尾 否
2.天体系统——宇宙中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典型例题】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比邻星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D.恒星
2.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19,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关于“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行中穿越了小行星带 B.穿越地球大气时气温逐渐下降
C.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 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
2022年11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下图为月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6.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月球的有(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比邻星和太阳一样都属于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因此太阳系和比邻星都位于银河系范围之内,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因比邻星是独立于太阳之外恒星,A不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位于银河系,B符合题意;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不符合题意;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D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A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卫星穿越地球大气时,在对流层气温下降,但是在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的部分大气层气温会升高,B错误;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图中最小的天体是月球,它属于卫星;星云、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C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①②③④正确,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⑤错误,A正确。故选A。
考点2 太阳系八大行星
1.分类
类型 包括 距日远近 体积 质量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近 小 小
巨行星 木星、土星 中等距离(不远不近) 大 大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远 中等 中等
2.运动特征
运动特征 解释说明
同向性 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 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近圆性 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形的椭圆形轨道
【典型例题】
读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和冥王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卫星 B.属于巨行星
C.属于地内行星 D.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2.八大行星运动不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同轨性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图1),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图2为太阳系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1所示行星镶嵌在C形轨道之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绕日公转构成目前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B.②为类地行星,绕日轨道为椭圆
C.③为土星,属远日行星
D.④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4.2017年美国NASA曾宣布在某个时段内不向“好奇号”火星车发布任何指令,因为届时太阳活动会使通讯明显变差,通讯变差与日、地、火三者位置密切相关。图1中通讯最差时,火星最可能位于其公转轨道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傍晚日落时,土星、月球、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呈现出“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四星连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6.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系结构可知,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及矮行星冥王星。由图中的位置可知,甲行星是土星,土星卫星数量较多,没有卫星的只有水星和金星,地球有一颗自然卫星,A错误;土星和木星质量和体积巨大,被称为巨行星,B正确;属于地外行星,C错误;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木星和土星之间没有小行星带,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是: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但是各自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具有同轨性,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金星、②为火星、③为土星、④为木星。金星绕日公转为恒星系统,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为行星系统,A错误;火星为类地行星,绕日公转轨道为椭圆,B正确;③为木星,为巨行星,C错误;目前唯一发现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为地球,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从而会影响通讯传输。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火星位于甲、乙、丁段时离地球较近,信号受太阳的影响较小,通讯情况较好,C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有土星、月球、金星、木星。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中各成员的相互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而地球的邻星是金星和火星,但是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距离地球最近,B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假设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是1,金星的质量为0.82,体积为0.856,最接近地球。C正确。故选C。
考点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能力提升】
卫星发射方向、基地选址条件
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
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卫星发射基 地选址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
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
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回收场 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典型例题】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4.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关于M星球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甲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机智”号(Ingenuity)是首架火星直升机(下图),于2021年2月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于4月19日于火星表面完成飞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我国天宫号空间站一样属于天体
B.与地球上的直升机技术要求一致
C.取代火星车成为新的火星探测手段
D.能够承受火星表面巨大的昼夜温差
6.“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首飞成功说明( )
A.火星上有智慧生命 B.火星表面覆盖着大气层
C.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 D.火星和地球环境基本一致
7.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包括( )
①改造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②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
③改造岩石圈使其能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
④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题文信息可知:“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适居区的温度应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适居区应不仅有液态水的存在,还有气态水存在;适居区的宇宙环境应比较安全;适居区星球的表面应存在大气层。适居区的温度应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A正确;适居区应不仅有液态水的存在,还有气态水存在,B错误;适居区的宇宙环境应比较安全,C正确;适居区星球的表面应存在大气层,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地球具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成因是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A错误;地球具有稳定的光照,成因是太阳正值壮年,太阳光照稳定,B错误;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成因是适中的日地距,C正确;地球具有液态水,成因是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行星和卫星不是一个级别的天体,A错误;从位置看M星是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正确;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才会出现日食,此刻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一定不会出现日食现象,C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水、供呼吸的大气、适宜温度是有生命的条件,地震活动、二氧化碳和甲烷与生命存在无关,所以说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他必须要了解关于M星球上是否有水、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温度是否适宜,选择C。
5.答案:D
解析:2021年3月“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表面,不属于独立的天体,A错误;由于火星的质量、体积、表面环境与地球差异较大,故该直升机在火星上与在地球上的技术要求差异较大,B错误;该直升机的最大优势是飞行,火星车的最大优势是与火星表面直接接触,二者不能互相取代,C错误;由于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较大,故其能够承受火星表面巨大的昼夜温差,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飞行时依靠气体的推力,而与火星表面是否有生命、火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火星与地球环境是否一致等因素无关,A、C、D错误;只能验证火星表面有大气层的存在,B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人类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必需温度适宜、有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就需要改造其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①正确;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②正确;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④正确。改造火星岩石圈的难度太大,且岩石圈与生命存在关系甚微,③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4 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而损失的能量。
【知识拓展】
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注意: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考虑,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地区是( )
A.甲——青藏高原 B.乙——塔里木盆地
C.丙——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丁——四川盆地
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氮 B.氧和氦 C.氨和氧 D.氢和氦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年来增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
B.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在城市十字路口处,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完成下面小题。
5.若该交通信号灯在北京,你认为太阳能集热板最佳的朝向是( )
A.向北 B.向西 C.向南 D.向东
6.下列哪一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哈尔滨 D.海口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A正确。故选A。
2.答案:D
解析: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主要成分为氢和氦,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C正确。故选C。
5.答案:C
解析:太阳能集热板依靠吸收太阳辐射产生电能,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太阳位于偏南侧,其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太阳能集热板的最佳朝向为向南,C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设置太阳能信号等的效果会更好,A正确。故选A。
考点5 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位置 活动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光球层 区域温度比周围低,颜色较深的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有周期性变化(约11年),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影响地球气候: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约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大,太阳黑子活动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太阳耀斑 色球层 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时间较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释放巨大能量 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
日珥 色球层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颤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产生极光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碰撞,形成极光
日冕抛射物质 日冕层 日冕结构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典型例题】
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
A.①②层 B.①③层 C.②③层 D.②④层
2.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
A.9年 B.11年 C.13年 D.15年
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C.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负相关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B.江淮地区降雨强度增大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8日23:22,太阳爆发X1级特大耀斑。恰逢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到来前夕,太阳又像第24太阳活动周2003年爆发的“万圣节事件”那样,再次闹“鬼”。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
A.极昼和极夜 B.黑子和耀斑 C.太阳风和磁暴 D.光球和色球
6.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 )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华北地区出现极光
C.有线通讯衰减或中断 D.引发“磁暴”现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内部、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即分别出现在图中②、③两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答案:B
解析:根据观测发现,太阳黑子数有些年份多,有些年份少,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出现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由此可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不同地区降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降雨强度不一定会增大;极昼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极昼和极夜是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排除A;黑子和耀斑是分别发生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的活动现象,它们的活跃程度决定了太阳活动的活跃程度,因此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B符合题意;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而产生的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类型,排除C;光球层和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层次,不是太阳活动类型,排除D。故选B。
6.答案:D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与太阳活动无关,因此耀斑爆发不会导致全球各地地震频繁,A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可以引起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的频率升高,但不会导致中纬度的华北地区出现极光,B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会通过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有线通讯影响不明显,一般不会导致有线通讯衰减或中断,C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大量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引发磁暴“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第2讲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1地球的运动特征
(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3)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4)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5)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6)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7)恒星日与太阳日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26156分4.09894秒
个太阳日=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星4102年=24小时
(8)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自转: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图中节气为北半球二分二至节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丁两地( )
A.都位于北半球 B.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互为对跖点 D.昼夜长短变幅相同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是( )
A.一个恒星年——365日5时48分46秒
B.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C.一个回归年——365日6时9分10秒
D.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下列节气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小满 B.大暑 C.小雪 D.大寒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每年的5~11月为其旅游旺季。下图示意留尼汪岛部分地理要素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圣但丁相比,圣约瑟夫( )
A.自转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大
C.自转线速度小,角速度相同 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小
6.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地球公转速度( )
A.逐渐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7.留尼汪岛旅游旺季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2日前后 B.8月15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1月22日前后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乙地冬至昼最长,夏至昼最短,应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丙地冬至出现极夜现象,夏至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附近;丁地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应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四地中丙地纬度最高,故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C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丁地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同一日乙地昼长等于丁地夜长,两地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关于赤道对称;故两地只有在春秋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昼夜长短变幅相同,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是一个回归年,时长是365日5时48分46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小满节气和大暑节气地球公转位置处于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A、B错误;小雪节气和大寒节气地球公转位置处于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但大寒节气更靠近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C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圣约瑟夫纬度较圣但丁纬度高,线速度小;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同,C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到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因此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即5~11月,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在冬、夏至日,留尼汪岛昼夜长短差值最大。根据材料可知,留尼汪岛旅游旺季仅包含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A正确。故选A。
考点2 昼夜交替与地转偏向力
(1)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昼夜长短的判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北昼越长 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北昼越短
赤道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南半球 昼夜平分 越往南昼越短南极圈内极夜 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内极昼
(3)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和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纬线即极昼极夜的边界纬线互为余角。
(4)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
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5)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
【典型例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赤道上沿东西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拥有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右图为2021年12月15日的手机屏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日出最早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东京 C.纽约 D.莫斯科
4.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一侧为黑夜)是( )
A. B.
C. D.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6.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偏转。本题给出的限定条件是北半球,故图①正确,A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方向,图③正确。C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题中12月15日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京的纬度为39°56'N,东京的纬度为35°58'N,纽约的纬度为40°43'N。莫斯科的纬度为55°30'N,四地同处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是东京,因此四地中东京昼长最长,且东京地方时最早,所以日出最早,B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从A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与题意相符,此时北京时间14:40可以推算出170°W经线的地方时为19:20,冬半年此时早已日落;从B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与题意不符;C图晨昏线平行于经线,说明此时昼夜等长,为二分日,与题意不符;从D图晨昏线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与题意相符,此时北京时间14:40可以推算出170°E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为晨昏线中的昏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a位置时,该地日出时间在一年中最迟,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b位置时,位于日出时间最迟与日出时间最早中间,为北半球春分日。a~b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
6.答案:D
解析:读图,该地日出最晚约7:40,最早约5:20。根据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即用正午12点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再乘以2倍,就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白昼最短是8小时40分,最长是13时20分,所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4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乙地冬至昼最长,夏至昼最短,应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丙地冬至出现极夜现象,夏至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附近;丁地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应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四地中丙地纬度最高,故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C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丁地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同一日乙地昼长等于丁地夜长,两地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关于赤道对称;故两地只有在春秋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昼夜长短变幅相同,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偏转。本题给出的限定条件是北半球,故图①正确。A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方向,图③正确。C正确。故选C。
5.答案:C
解析:a位置时,该地日出时间在一年中最迟,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b位置时,位于日出时间最迟与日出时间最早中间,为北半球春分日。a~b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读图,该地日出最晚约7:40,最早约5:20。根据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即用正午12点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再乘以2倍,就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白昼最短是8小时40分,最长是13时20分,所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4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角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
【典型例题】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区域。n为纬线,m为晨昏线。m线上P点纬度值最大。完成下面小题。
1.若P点和n线相切,则P点的纬度范围为( )
A.60°-70° B.70°-80° C.23.5°-66.5° D.66.5°-90°
2.当m、n两线垂直相交,则杭州(30°N,120°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6.5° B.47° C.60° D.83.5°
下图表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0°—90°s B.23°26′S—90°S
C.23°26′S—23°26′N D.0°—23°26′S
图中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夏至日集热板倾角为16°34′。如图中b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 夏至日日落时间:19时34分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5.该小镇的位置在( )
A.118°E,40°N B.118°E,36°34′N
C.122°E,40°N D.122°E,36°34′N
6.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设计小组设计的集热板在该小镇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
A.90° B.46°52′ C.23°26′ D.40°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m为晨昏线,P为m线中纬度值最大的点,则是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和P点相切的纬线为极圈,当太阳直射赤道时,P点为极点,因此,P点的纬度范围为66.5°-9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m,n两线垂直,也就是说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所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应为冬至日,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结合上题可知,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B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日落时间19时34分,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1分钟,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约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夏至日时集热板倾角为16°34′,它就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和当地纬度的差,太阳此时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当地纬度为4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90°-(40-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90°-(40+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46°52′,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考点4 时间计算
(1)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成因: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要先见到日出。
(2)求地方时:
每向东15度,地方时早1小时;每向东1度,地方时早4分钟。
依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差,依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3)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时
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
③夜半球的中央经线:24时/0时
④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时
⑤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时
(4)时区与区时
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各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区时,又叫标准时。
①已知经度,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若余数>7.5°→N+1:余数<7.5°→N
②已知某地所处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15°×N(N为时区数)
③已知时区数,经度范围=15°×N±7.5°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
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拓展】
(1)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15°)
(2)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典型例题】
下图为长沙某同学署假骑自行车时拍摄的照片,图中自行车向西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时,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拍摄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为( )
A.5:00 B.10:00 C.15:30 D.18:30
我国某陆地一年中依次有m、n、p、q四个不连续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n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若某日该地日出地方时6:05,则该日关于其地心对称点的日落地方时为( )
A.17:55 B.18:00 C.18:05 D.18:10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阴影部分为10月19日,空白部分为20日,读图完成下题。
5.A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W,18:00 B.90°W,6:00 C.90°E,18:00 D.90°E,6:00
6.此时西三区的区时为( )
A.19日22点 B.19日21点 C.20日21点 D.20日8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影子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图中显示影子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太阳与影子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B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应为下午,当地的地方时应在12时以后、18时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15:30,C正确。故选C。
3.答案:A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有四个不连续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应该是0°-23°26′N之间,太阳高度相等的时候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过程中与该地区纬线对称的两点,以及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过程中与该地区纬线对称的两点,因此m、n日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并不断向北移动的的时期,p、q日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并不断向南移动的时期。由图可知,地球位于①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之后太阳直射点仍然向北移动,A正确;地球位于②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错误;地球位于③、④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一般来说两点的纬度数相等,半球相反,经度相差180°。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因此该地6:05日出,17:55日落,其对跖点应该5:55日出,18:05日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阴影部分为19日,空白部分为20日可知0度经线只能是0时,与0度经线正对的经线为180度经线。由自西向东穿越180度经线(理论国际日界线)由今日进入昨日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故A的经度比0度经线偏东90度为东经90度,时间上比0点早6个小时,为6时,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西三区与0时区相差三个小时,并且是晚三个小时,故西三区为昨天(19日)的21点,B正确。故选B。单元二 宇宙中的地球(精准训练)——2024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一轮复习【通用版】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经过半年多时间,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任务,对火星的大气、土壤、磁场、地貌等进行了科学探测,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左右,天问一号巡视器成功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后2个月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将达到最大值
B.此后2个月间,天安门门楼前的旗杆影子由短到长
C.此时惠灵顿(东十二区)可能星辰满天
D.此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于1/2
2.科学家认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其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
①火星与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
②火星昼夜温差较地球大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下图示意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据此完成3~4题。
3.谷神星位于图中(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4.②行星目前还不适宜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 )
A.宇宙环境不安全 B.体积质量比太小 C.太阳光照不稳定 D.温度条件不适宜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完成5~6题。
5.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众多,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纬度偏低,晴天天数偏多
6.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
B.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8号与天宫1号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据此完成7~8题。
7.此时,住在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看到电视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11月14日12时 B.11月15日4时
C.11月13日12时 D.11月14日4时
8.此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D.沈阳
读四幅光照图,完成9~10题。
9.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按图③所示,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
A.赤道及以南地区达最大值
B.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C.这一天南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0°
D.这一天汕头与圣保罗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
下图为地球侧示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标注的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分别是( )
①逆时针②顺时针③24小时④23时56分4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上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轮船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轮船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是____。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___。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____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
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质量为地球的1.3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完成1~2题。
1.开普勒-90星系( )
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 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可能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表层温度高 C.大气厚度薄 D.星球密度小
2022年10月9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夸父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它以“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能够为影响人类某些活动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下图为“夸父一号”卫星。读图回答3~4题。
3.太阳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
A.内部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光球层
4.“该卫星能够为影响人类某些活动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中的“人类某些活动”包括( )
①卫星导航
②农业生产
③输电网络
④航空航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湿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5~6题。
5.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
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
6.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
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下图示意某时刻地球局部光照图,其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7~8题。
7.该日甲点日落的地方时为( )
A.14时 B.15时 C.16时 D.17时
8.图示当日( )
A.之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C.北京正午日影为一年中最长 D.此时河南正处于夜晚
下图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9~10题。
9.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
10.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在轨组装。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此活动约历时5小时30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在轨组装后的一个月内( )
A.酒泉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 B.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D.北京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北方
12.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此次出舱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
A.大于314 B.等于3/4
C.大于1/2,小于3/4 D.小于1/2,大于1/3
13.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图1),回归线在地表每年移动14.7米,这使得我国最早的北回归钱标志碑(位于台湾省嘉义市,建于1908年,图2)目前并不位于北回归线上。
(1)据图概括黄赤交角的变化特征并指出目前的变化趋势。
(2)在地图上用虚线绘制现在北回归线的位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之后的2个月间,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将达到最小值,A错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旗杆影子最短,在这个时间段内,天安门门楼前的旗杆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B正确;东十二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4小时,北京时间7时左右时,东十二区为1l时左右,为白天,C错误;当北京时间为2021年5月15日7时,东一区为0时左右,此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12-1)/24=11/24,小于1/2,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和地球昼夜交替周期很近,可能有适宜的温度,最有可能存在生命,③正确;火星与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但长度不一样,①错误,A、C错误;火星昼夜温差较地球大,不适合生命存在,②错误,B错误;火星、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④正确,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可知,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④为火星,⑤为木星,由材料可知,谷神星位于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④和木星⑤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②行星(金星)目前还不适应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温度条件不适宜(相比于地球而言,金星与太阳距离较近)、不存在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等,D正确;太阳系宇宙环境安全,A错误;体积质量比并不是很小,B错误;太阳目前正处于壮年期,太阳光照稳定,C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D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较低,A错误;河湖纵横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太阳有效辐射小,B错误;比热容与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该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A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错误;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与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无关,D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英国伦敦地处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现场直播的北京时间为11月14日20时,此时中时区的区时为11月14日12时,A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选项四城市均位于北半球,广州的纬度最低,昼长最长,B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①图晨昏线过极点,全球昼夜等长,应为二分日;②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应为冬至日;③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应为冬至日;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但极昼未扩展到北极圈,应为夏至日前后。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②③,B正确。故选B。
10.答案:B
解析: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星,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应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A错误、B正确;这一天,南极点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C错误;汕头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应是夏至日,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图中标注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真正周期是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①④正确,②错误;24小时为太阳日周期,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甲位于北半球,A正确;乙位于赤道,丙丁位于南半球,B、C、D错误。故选A。
13.(1)答案:3 5
解析: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可知点为北极点;晨昏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总是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圈通过极点图中晨昏线通过A点后,极点A附近开始出现极昼,故晨昏线通过A点的日期为春分日;B点位于极点A和极圈上C点的中点,因此晨昏圈通过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与赤道正中间,日期约为5月7日。
(2)答案:135°W 11°43′N
解析:晨昏线通过B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135°W经线上,故位于该点的人恰好看到日出;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赤道正中间,约为11°43′N。
(3)答案:16°34′S 56
解析:北京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8°17′,故由太阳直射纬线向南28°17′的地方,即16°34′S,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北京相等。农历十五的圆月挂在天空最高位置时,应为子夜0时,而此时135°E经线是子夜0时,121°E的地方时为23:04,故该地人们56分钟后才能看到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答案:延长 减慢
解析: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回归线移动,故上海的白昼时间渐长,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体系统。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而开普勒-90星系距离地球月是2545光年,说明该星系在银河系内,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恒星,所以该星系类似太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从材料来看开普勒—90i距离恒星较近,表面温度高,具有固态岩石表面,星球密度估计与地球类似,大气层状况无法确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太阳耀斑主要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会引发磁爆现象,使得不能准确判断方向,故该人类活动可能是卫星导航,①正确;太阳活动会产生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②正确;太阳活动不会影响输电网络,③错误;太阳活动对航空航天会产生影响,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荫带,此后遮荫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荫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荫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荫带移至棚外,棚内遮荫带开始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乙点为所在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表明乙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时,甲点所在经线位于乙点所在经线的东侧45°,因此甲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5时,且甲点位于昏线上,正逢日落时刻。B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京正午日影为一年中最短;此时北京时间为21时,河南正处于夜晚,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位于赤道上的是③地,因此其自转线速度最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根据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图中位于赤道上的是③地,因此,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未来一个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在变长,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公转速度不断变快,北京东南日出,日落西南,B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此次出舱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11时20分,由此计算得出2022年11月17日的范围为50°W向东至180°经线,实际范围为西三区向东到东十二区,其在全球的占比大于1/3小于3/4,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1)答案:变化特征:黄赤交角的度数大约以4万年左右的周期在22-25度间摆动;变化幅度小;在不同周期中变幅也略有差异;目前趋势:目前正接近中间值,数值变小。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黄赤交角的变化呈现波动式变化,大约4万年年左右的时间为周期,在22-25度间摆动,变化幅度较小;但是每个4万年之间变化幅度略有差异。根据图中信息推测目前趋势,正接近中间值,数值变小。
(2)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回归线在地表每年移动14.7米”可知,回归线在地表每年移动14.7米,1908年距今有115年,共移动约1.7千米,应与1908年的北回归线相差1.7千米,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逐渐向中间值移动,向南移动。如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