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
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药品器材: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食盐、冰醋酸、试管、酒精灯、色拉油、滴管、高
锰酸钾、烧杯
教学过程:
引入: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
――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讲授:物质的分类
*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小结: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
类。
*探究: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
1、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
1
2
3
4
5
6
7
状态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加热熔化
……
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3、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
小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什么?
――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
大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黑,难溶于水(实验现象中的区别)
二、常见的物质
根据本节上述内容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略,如上图)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