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溶液的形成 分层综合练
【基础巩固练】
1.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矿泉水 B. 生理盐水 C. 碘酒 D. 冰水
【答案】D
【解析】
A.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 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钾稀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 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 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 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钾固体
【答案】C
【解析】
A.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错误;
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错误;
C.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瓶内各部分溶液的密度相同,正确;
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不论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不会自动分离,故瓶底不会有固体析出,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溶质可能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气体,如氯化钠溶液,溶质是固体氯化钠,酒精溶液,溶质是液体酒精,盐酸溶液,溶质是气体氯化氢,错误;
②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液,溶剂是酒精,错误;
③一种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溶质,错误;
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故错误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4.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 B. 用砂纸打磨除铁锈
C. 用汽油清洗油渍 D.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使污渍胶落,不是乳化;
B.用砂纸打磨除铁锈,使铁锈脱落,不是乳化;
C.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
D.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所以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
故选D。
5.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氯化钠 B. 氢氧化纳
C. 硝酸铵 D. 味精
【答案】C
【解析】
氯化钠和味精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明显降低,故选C。
6. 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 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答案】B
【解析】
A.碘不能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碘溶解于酒精中形成碘酒,故错误;
B.溶液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
C.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错误;
D.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所以植物油加入水中不会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7.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 )
A. 均一、稳定的 B. 久置不分层
C. 无色、透明的 D. 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A.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乳浊液均不均一、不稳定,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久置不分层;而悬浊液、乳浊液均不均一、不稳定,久置会分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均为混合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 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3)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答案】(1)①蔗糖 ②水
(2)①碘 ②酒精
(3)①乙醇 ②水
(4)①氯化钠 ②水
【解析】
【分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小问1详解】
蔗糖溶液:溶质蔗糖;溶剂水。
【小问2详解】
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碘;溶剂酒精。
【小问3详解】
乙醇的水溶液:溶质乙醇;溶剂水。
【小问4详解】
0.9%的生理盐水:溶质氯化钠;溶剂水。
【能力提升练】
1. 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固体猪油 C. 味精 D. 蔗糖
【答案】B
【解析】
A.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固态猪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C.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汽油 D. 水
【答案】D
【解析】
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植物油都属于有机溶剂,故选D。
3. 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上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农药配成悬浊液来喷洒使用
B. 通常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固体间的反应要快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D.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
【答案】C
【解析】
A.不溶于水的农药和水混合配成的是悬浊液,所以农业上常把一 些不溶于水的农药配成悬浊液来喷洒使用,故 A 正确;
B.在溶液里反应物接触的更加充分,所以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固体间的 反应要快,故 B 正确;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形成的是溶液,故 C 错误;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故 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B. 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答案】C
【解析】
A.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D
【解析】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选项错误;
B. 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因为碘能溶于酒精,选项错误;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既不是溶解作用,也不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
D.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
故选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
C.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D. 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A.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正确。
B.锡铅合金是一种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锡、铅的熔点都要低,这也是合金的特点,故错误;
C.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错误;
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选A。
7.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1)温度升高、(2)产生气体。
【详解】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①正确;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②正确;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③错误;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答案选B。
8.(多选)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x、y可能是
A. 稀盐酸 镁 B. 水 硝酸铵
C. 水 氯化钠 D. 水 氢氧化钠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加入镁中,生成氢气同时放出热量,使得具支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升高,符合题意;
B.水加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具支试管内气体温度下降,体积缩小,压强减小,U形管中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C.水加入氯化钠中,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具支试管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U形管中也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加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得具支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升高,符合题意。故选AD。
9. 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
你的预测 ;
因素② ,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答案】(1)温度; 温度升高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搅拌影响因素(2)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 mL温度相同的水,分别称取2 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解析】
【分析】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且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①控制变量,该实验设计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如搅拌)外,其余变量(如水的体积、食盐的质量、颗粒的大小、放入的时间、温度等)都应始终保持相同;②测量变量,实验设计要说清楚变量如何测量(通过观察食盐全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溶解快慢),这里的食盐用量,要保证能最终完全溶解的用量;在烧杯中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10. 小岗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a.只用冷水 b.只用热水 c.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作用。
②小岗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的原理与洗涤剂的不同。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
【答案】(1)d (2)高
(3) ①乳化##C ②溶解##B
【解析】
【小问1详解】
油污不溶于水,只使用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不能把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掉.所以方法a、b清洗效果很差;使用冷水滴加几滴洗涤剂,由于水温较低,微粒运动速度慢,乳化则需要较长时间,清洗效果不理想.所以方法c还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d方法,综合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不足,使用热水滴加几滴洗涤剂的方法,温度高微粒运动加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所以,在以上四种方法中,d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洗涤最干净,故选d。
【小问2详解】
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高涤效果越好。
【小问3详解】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②汽油属于有机溶剂,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核心素养练】
1.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和同学们起来到实验室,对“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开展了
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解速率可能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二:溶解的速率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二:请你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表。
【实验反思】小明结合上述两组实验,提出了影响溶解速率的另外一个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实验二:用两个烧杯各加入3g同种食盐,再各取20L的水倒入两个烧杯中,对其中的一个烧杯进行加热加热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快
【实验反思】搅拌
【解析】【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由于大颗粒完全溶解需要45秒小颗粒完全溶解需要28秒,所以溶解速率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食盐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实验二:根据实验结论“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可知,要设计一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实验,可用两个烧杯各加入3g同种食盐,再各取20L的水倒入两烧杯中,对其中的一个烧杯进行加热;加热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快,说明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实验反思】温度、食盐颗粒大小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是否搅拌也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2.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
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溶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条)。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等)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任答两条即可)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溶液清洗效果比较好(或碘几乎不溶于水等其他合理)
【解析】(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酒精易挥发,留在衣服上的紫黑色物质是碘。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衣服上能够留下痕迹。
【中考体验】
1.(2022·上海·中考真题)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氧化铜 B.铁粉 C.氢氧化铁 D.硝酸钾
【答案】D
【解析】A.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2.(2022·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硝酸铵 B.碳酸钾 C.苛性钠 D.花生油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故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故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苛性钠即氢氧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故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形成乳浊液,久置分层,故不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4.(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固体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固体可以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形成低温环境,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能形成低温环境,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形成低温环境,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形成低温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重庆·中考真题)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 “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溶解性是物质的属性,与所处的地方没有关系,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一些物质,可以做溶剂,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油是不溶于水的,在地面上物体受到重力,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当把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C.在太空中油水混合、静置后不分层,在地面上油水混合、静置后分层,说明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此选项说法正确;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9.1 溶液的形成 分层综合练
【基础巩固练】
1.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矿泉水 B. 生理盐水 C. 碘酒 D. 冰水
2. 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钾稀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 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 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 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钾固体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 B. 用砂纸打磨除铁锈
C. 用汽油清洗油渍 D.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5.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氯化钠 B. 氢氧化纳
C. 硝酸铵 D. 味精
6. 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 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7.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 )
A. 均一、稳定的 B. 久置不分层
C. 无色、透明的 D. 混合物
8. 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3)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能力提升练】
1. 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固体猪油 C. 味精 D. 蔗糖
2. 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汽油 D. 水
3. 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上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农药配成悬浊液来喷洒使用
B. 通常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固体间的反应要快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D.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
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B. 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5.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
C.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D. 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7.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8.(多选)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x、y可能是
A. 稀盐酸 镁 B. 水 硝酸铵
C. 水 氯化钠 D. 水 氢氧化钠
9. 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
你的预测 ;
因素② ,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10. 小岗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a.只用冷水 b.只用热水 c.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作用。
②小岗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的原理与洗涤剂的不同。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
【核心素养练】
1.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和同学们起来到实验室,对“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开展了
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解速率可能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二:溶解的速率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二:请你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表。
【实验反思】小明结合上述两组实验,提出了影响溶解速率的另外一个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
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溶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条)。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中考体验】
1.(2022·上海·中考真题)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氧化铜 B.铁粉 C.氢氧化铁 D.硝酸钾
2.(2022·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硝酸铵 B.碳酸钾 C.苛性钠 D.花生油
3.(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4.(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固体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固体可以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5.(2022·重庆·中考真题)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 “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