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分层综合练
【基础巩固练】
1. 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番茄汁(4.0~4.4)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因为鸡蛋清的pH>7,所以鸡蛋清呈碱性,故选D。
2. 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A. 石蕊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酚酞溶液 D. pH试纸
【答案】D
【解析】A. 石蕊溶液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是否显酸性,不能测出溶液的具体pH值,故错误;
B. 澄清石灰水不能测出溶液的pH值,故错误;
C. 酚酞溶液只能粗略的测定出溶液是否显碱性,不能测出溶液的具体pH值,故错误;
D. 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故正确。故选D。
3. 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答案】C
【解析】根据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①石灰水显碱性,pH>7;②食盐水显中性,pH=7;③食醋显酸性,pH<7。则三种溶液pH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选C。
4. 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得PH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 牙膏显碱性
B. 西瓜汁显酸性
C. 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 胃酸过多得人不宜使用过多的食醋
【答案】C
【解析】A. 牙膏的pH=8.5,大于7显碱性,故A说法正确;
B. 西瓜汁的pH=5.8,小于7显酸性,故B说法正确;
C. 肥皂水的pH=10.2,大于7显碱性,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变蓝,故C说法错误;
D. 食醋呈酸性,故胃酸过多得人不宜使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 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以下物质适合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 食盐水 B. 肥皂水 C. 硫酸溶液 D. 食醋(含有醋酸)
【答案】D
【解析】皂角素显碱性,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应该选用酸性物质。A. 食盐水,显中性,错误;B. 肥皂水,显碱性,错误; C. 硫酸溶液,显酸性, 但有很强的腐蚀性,错误;D. 食醋(含有醋酸)显酸性,腐蚀性不强,故选D。
6.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酸→盐+H2O,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H2O;则X可能是
A. CaO B. H2SO4 C. NaOH D. CO2
【答案】C
【解析】可溶性的碱既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又能与酸反应,只有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碱。
故选C。
7.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双选)
A. Fe+2HCl=FeCl2+H2↑ B. Fe2O3+6HCl=FeCl3+3H2O
C. 2KOH+H2SO4=K2SO4+2H2O D. Ca(OH)2+2HCl=CaCl2+ 2H2O
【答案】CD
【解析】A.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A错误;
B.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B错误;
C. ,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选项C正确;
D. ,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CD。
【能力提升练】
1. 火星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条件,则下列作物适宜在火星种植的是( )
作物 茶树 棉花 水稻 甘草
适宜生长的pH 5.0~5.5 6.0~6.8 6.0~7.0 7.2~8.5
A. 棉花 B. 甘草 C. 水稻 D. 茶树
【答案】B
【解析】A. 棉花适宜生长的pH为6.0~6.8,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 甘草适宜生长的pH为7.2~8.5,呈弱碱性,符合题意;
C. 水稻适宜生长的pH为6.0~7.0,呈酸性或中性,不符合题意;
D. 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0~5.5,呈酸性,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答案】B
【解析】A. 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指的变化可知,降雨呈酸性,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故A正确;
B. pH小于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故B不正确;
C. 酸雨降雨腐蚀性,则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故C正确;
D. pH小于5.6,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故D正确。故选B。
3.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Mg B. H2O
C. NaOH D. CaCO3
【答案】C
【解析】A. 根据题目的函数图像,加入X物质后溶液的pH变大,直到大于7,向稀盐酸中加入Mg,能与酸反应,pH增大,盐酸完全反应后,pH不会大于7,错误;
B. 向盐酸中加水,pH变大,但永远小于7,错误;
C. 加入NaOH,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正确;
D. 加入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pH不会大于7,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pH=7的溶液呈中性
B. 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 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pH=7时,溶液呈中性,故A正确;
B. 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C错误;
D. 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故D正确。故选C。
5. 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B. 使石蕊变蓝色的溶液
C.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D. 使石蕊变紫色的溶液
【答案】C
【解析】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pH大于7;B. 使石蕊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pH大于7;C. 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pH小于7;D. 使石蕊显紫色的溶是中性溶液,pH等于7;故选C。
6. 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 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 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 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答案】C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变弱,pH升高,正确; B. 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因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正确;C. 混合使用,二者会发生反应,能降低两者的清洁效果,错误; D. 厕所清洁剂的pH=1,溶液呈酸性,可能含有某种酸,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正确。故选C。
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AB
【解析】A.图中c点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A项错误;
B.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选B项错误;
C.刚开始的时候溶液pH小于7,显酸性,图像表示溶液由酸性到碱性的变化过程,所以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故C选项正确;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中,可证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量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中性,说明盐酸消失了,所以能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D选项正确;
故选AB。
8.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A
【解析】A.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物是碱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取2%的NaOH溶液20 g和2%的HCl溶液20 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 红色 B. 蓝色 C. 无色 D. 紫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取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反应中消耗盐酸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Cl + NaOH═NaCl+H2O
36.5 40
可知每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为呈红色。故选A。
10.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 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 中和反应的现象很明显
【答案】AC
【解析】A.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A选项正确;
B. 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 虽然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B选项错误;
C. 氢氧化铝为碱,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选项正确;
D. 有的中和反应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进行判断,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
11. 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_____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_____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同题。如工厂用氨水(NH3 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Ⅲ.多角度认识少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变方法。
【答案】 ①放出 ②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③不产生蓝色沉淀 ④白色固体 ⑤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⑥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解析】
【详解】(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蓝色沉淀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故填: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填: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Ⅱ.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 H2O+H2SO4=(NH4)2SO4+2H2O。故填: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核心素养练】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稀盐酸与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测定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1)如上图,用pH传感器测定两溶液混合时pH的变化曲线,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
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方案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3)小诚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4)小华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利用下图实验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5)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则步骤Ⅱ中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
(6)下图为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反应中数目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填符号)。
【答案】(1)NaOH+HCl=NaCl+H2O
(2)AC
(3)红墨水向右移动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红墨水向右移动
(5)无色酚酞试液
(6)H、OH
【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由图示可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所含溶质为NaCl、NaOH;从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2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往c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会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5)步骤I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发生了反应,溶液中就不再存在氢氧化钠,可以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检验,若溶液不变红,说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中考体验】
1.(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答案】D
【解析】A. 从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B.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均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氯离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C.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水分子增加,反应实质是OH-和H+结合生成H2O。正确;
D.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K+、Cl-、H2O。错误。
故选:D。
2.(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Mg(OH)2 B.Al(OH)3 C.MgCO3 D.FeSO4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镁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镁虽然是微溶性的盐,但是它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也能够消耗盐酸,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可以治疗胃酸过多,C不符合题意;
D.硫酸亚铁和盐酸不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3.(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柠檬 牛奶 牙膏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2-3 6-7 8-9 9-10 12-13
A.患有胃病的人应多喝柠檬水
B.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
C.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D.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大于7
【答案】B
【解析】A.患有胃病的人含胃酸过多,应喝苏打水,由于柠檬pH在2-3范围内,小于7,呈酸性。A错;
B.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据表格可知肥皂水呈弱碱性,可中和蚊酸。所以B正确。
C.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涤剂的乳化作用。C错。
D.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只能接近7,不能大于7 。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4.(2022·河北·中考真题)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A.N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此时为中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溶液中是无色的;错误;
B.P点时,硫酸过量了,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和纯碱(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C.根据图像,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M点pH大于7,N点pH=7;错误;
D.M→N,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该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N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N→P过程中硫酸过量,没有硫酸钠产生;错误;
故选B。
5.(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显碱性 B.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答案】D
【解析】A.西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A错误;
B.橘子汁pH小于7,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B错误;
C.苏打水pH大于7,显碱性,C错误;
D.柠檬水pH小于7,显酸性,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D正确。
故选D。
6.(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答案】D
【解析】A.向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与AgNO3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故C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2:1
【答案】D
【解析】A.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氢氧化钠过量,说明没有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硫酸铜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含氢氧化钠,但无法判断硫酸是否过量,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加入氯化钡会和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也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定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不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混合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2:1,说明为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故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分层综合练
【基础巩固练】
1. 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番茄汁(4.0~4.4)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2. 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A. 石蕊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酚酞溶液 D. pH试纸
3. 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4. 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得PH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 牙膏显碱性
B. 西瓜汁显酸性
C. 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 胃酸过多得人不宜使用过多的食醋
5. 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以下物质适合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 食盐水 B. 肥皂水 C. 硫酸溶液 D. 食醋(含有醋酸)
6.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酸→盐+H2O,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H2O;则X可能是
A. CaO B. H2SO4 C. NaOH D. CO2
7.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双选)
A. Fe+2HCl=FeCl2+H2↑ B. Fe2O3+6HCl=FeCl3+3H2O
C. 2KOH+H2SO4=K2SO4+2H2O D. Ca(OH)2+2HCl=CaCl2+ 2H2O
【能力提升练】
1. 火星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条件,则下列作物适宜在火星种植的是( )
作物 茶树 棉花 水稻 甘草
适宜生长的pH 5.0~5.5 6.0~6.8 6.0~7.0 7.2~8.5
A. 棉花 B. 甘草 C. 水稻 D. 茶树
2.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3.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Mg B. H2O
C. NaOH D. CaCO3
4. 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pH=7的溶液呈中性
B. 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 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5. 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B. 使石蕊变蓝色的溶液
C.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D. 使石蕊变紫色的溶液
6. 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 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 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 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8.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9. 取2%的NaOH溶液20 g和2%的HCl溶液20 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 红色 B. 蓝色 C. 无色 D. 紫色
10.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 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 中和反应的现象很明显
11. 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_____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_____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同题。如工厂用氨水(NH3 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Ⅲ.多角度认识少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变方法。
【核心素养练】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稀盐酸与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测定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1)如上图,用pH传感器测定两溶液混合时pH的变化曲线,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
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方案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3)小诚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4)小华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利用下图实验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5)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则步骤Ⅱ中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
(6)下图为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反应中数目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填符号)。
【中考体验】
1.(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2.(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Mg(OH)2 B.Al(OH)3 C.MgCO3 D.FeSO4
3.(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柠檬 牛奶 牙膏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2-3 6-7 8-9 9-10 12-13
A.患有胃病的人应多喝柠檬水
B.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
C.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D.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大于7
4.(2022·河北·中考真题)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5.(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显碱性 B.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6.(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7.(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