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旧物市场教案 数学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班级旧物市场教案 数学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05: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旧物市场
(
教材分析
)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彼此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加减混合运算、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活动的素材来源于很多学校举办过的“跳蚤市场”,这样的活动容易组织,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参与的积极性高。
教科书首先提供了同学们进行旧物交换的情境图,并明确了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设计并组织一次二年级旧物交换活动。为了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完成任务。
(
教学目标
)
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益的良好品德。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 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
2. 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
课前准备
)
相应课件、教具。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校去年组织的迎新年商贸集市活动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班当时漂亮的展台吧!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就把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搬进了教室里,一起走进我们的班级旧物市场。(板书课题:班级旧物市场)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各小组的货品信息
师:老师已经看到各小组的展台上摆放了各种吸引人的物品,谁愿意打响第一炮,先来为大家宣传一下你们小组的商品呢?
(小组宣传员介绍本组商品信息)
2. 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礼貌用语,文明买卖;
(2)正确付钱、找钱;
(3)不拥挤、不争抢……
3. 买卖活动
师:热闹有趣的班级旧物市场即将开始了,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约定开始快乐的购物之旅吧!
(各小组派三名队员外出购物,其余三名队员接待别组的购物同学。师巡视活动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4. 活动成果展示
(1)小组交流
师:刚才的购物体验开心吗?向你小组的队员说说你都收获了什么物品?它的价钱是多少呢?你是如何进行付钱的?
(2)指名汇报
生1:我收获了一本三元钱的书,我付了3张1元;
生2:我收获了一个玩具,5元钱,我直接付了1张5元;
生3:我收获了一个羽毛球,2元5角,我付了2张1元和1张5角等。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棒!那留守组内进行卖货的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过程中你们小组都卖出去了什么?分别收获了多少钱呢?还记得同学们是怎么给你付钱的呢?
(3)指名汇报
生1:我们组卖出了一辆坦克,收获了8元,他付给我了10元,我找了2元;
生2:我们组卖出了一包干脆面,收获了1元,他付给我了1张1元;
生3:我们组卖出了一块橡皮,收获了5角,她付给我了5张1角等。
5. 交换活动
师:看到大家在这个活动中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可是我今天没有带钱来,只带了精美的不锈钢叉子和可爱的食品封口夹,那我怎么样才能从同学们的手中得到我喜欢的物品呢?
生:交换!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我这个小叉子2元钱一个,封口夹3元钱一个,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中了一块4元钱的肥皂,我可以怎样进行交换呢?
生:用两个叉子换!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谢谢你替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早上着急来给同学们上课,早饭都没有吃,我想换一包8元钱的薯片,谁能帮帮我呢?换两包需要多少钱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汇报)
6. 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正确的付钱、找钱,还能用等价交换的方式得到自己喜欢的物品,看来你们都是一群细心、爱动脑的同学!
师:课前老师告诉了淘气我们今天的活动,他也非常想参加,让我们一起看看他都准备了哪些好东西吧!(课件展示,指名解决问题)
师:淘气说他想将刚才的收入捐给希望小学,你们觉得他这个想法好吗?希望我们的同学也可以像淘气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在活动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再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你认为有哪些方面改进一下?(组内讨论,指名汇报)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根据你的表现为自己打分吧!回家后将这次的活动讲给爸爸妈妈,并和他们在家里开展一个小型的家庭旧物市场。
三、小结
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
教学反思
)
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