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压强》说课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3《大气压强》说课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18 08: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
说课板块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程 序
一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后进行的,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探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节课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现象、成因、大小及其应用,与前面学习的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2、教材处理
增加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突出重点)
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粗略估测大气压值,顺势力导、补充大气压支持水柱的实验,自然过渡到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到精确的大气压的值,使学生竖立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热情。(突破难点)
据新课标要求,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原因。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标准大气压的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的存在。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测大气压值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二、说教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自始至终贯穿整节课,选用能有力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又容易理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操做、去体验,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体验→感知→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一系列情境中建构新知,发展思维。
三 、说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养成了思考、讨论、合作的习惯。所以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过程
第一阶段 设疑激趣 导入课题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第三阶段 开拓视野 拓展应用
第四阶段 梳理知识 总结概括
第五阶段 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第六阶段 迁移应用 布置作业
四、说过程
第一阶段 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瓶吸乒乓球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水有压强
重力、流动性
大气呢?
也有重力、流动性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覆杯实验
实验分析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被压扁的饮料瓶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模拟喝饮料
为什么喝不到呢?
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 层层深入
抽气前
抽气后
抽气后
打开阀门后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但有大气压,而且还很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但有大气压,而且还很大
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实验改进
小塑料泡沫,起大作用
实验改进
方便学生读数
实验改进
1、要用面积较小的吸盘,易拉脱。
2、为节省时间,直接告诉学生吸盘面积,方便计算。
学生得出数据后进行交流,会发现他们的值不同,而且可能差别很大,用什么方法更准确一些呢?
创设情境
诱导思维
突破难点
比比看:
谁让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最高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计算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第三阶段 开拓视野 拓展应用
播放短片
学生举例
实验验证
学生自主总结
教师点拨概括
第四阶段 梳理知识 总结概括
第五阶段 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2、我们教室屋顶面积大约是70m2,屋顶上表面受到大气的压力是多大呢?
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所示。(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1.科学小作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
2.小刚一家人要外出两个星期,他担心家里的盆景因水蒸发而干掉,你能想办法为他设计一个自动浇水装置吗
第六阶段 迁移应用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一、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等 四、应用:气压计、抽水机等
二、原因:大气具有重力、流动性
三、大小:
粗略测量:吸盘 P=F/S
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ρgh
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学生板演区
P0=ρ汞gh
=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