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情分析卷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情分析卷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7 23: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情分析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Zn-65;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  )
A.熔点更低 B.硬度更大 C.密度更小 D.导热更好
2、银可被拉制成直径为0.1mm的细丝,说明银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下列相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垫相同称量纸称量固体 B.取用液体药品
C.添加固体药品 D.比较金属硬度
4、家庭铁制菜刀洗后常用的防锈方法是(  )
A.擦干 B.镀金属 C.涂油 D.烧搪瓷
5、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铁钉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B.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这一部分没有锈蚀
D.乙中,铁钉在水面下这一部分锈蚀最严重
6、不同的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也有各自的特性,下列金属中其物理性质和用途均正确且相互匹配的是
(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用铁锅炒菜、做饭 导电性好
B 用铜做金属导线 有金属光泽
C 用铝箔包装食物 不易被腐蚀
D 用钨做灯丝 熔点高
A.A B.B C.C D.D
7、下列各选项中,事实与解释不符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钠离子和钠原子均属于钠元素 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 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C 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似 两者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 液氧和氧气均能助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8、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由原子构成物质:氦气、氮气、汞
B.CO、NO2、SO2——空气污染物
C.不锈钢、焊锡、金——合金
D.海水、稀有气体、氧化铝——混合物
9、为探究铜、锌、X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产生气泡 无明显现象 X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A.锌 X 铜 B.X 锌 铜 C.锌 铜 X D.铜 X 锌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黄铜(Cu-Zn合金)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1、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Ag B.Cu、Ag C.Cu D.Fe、Cu
12、某同学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
B.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因为铝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C.反应在E点停止
D.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英国学者R 坦普尔论证了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世界第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磁铁矿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
(1)“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铁生产过程中,要用到石灰石,其作用是 。
(3)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 ,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4)“发蓝”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致密氧化膜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
14、利用如图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一:水的作用是 。实验中,观察到发出白光后铁丝并未燃烧,原因是 。
(2)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 。
(3)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补充一个实验可得出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Fe Cu Ag
15、金属钛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性能好,被誉为“未来的金属”,某工厂用钛酸亚铁(FeTiO3)、焦炭为原料制取金属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将钛酸亚铁和焦炭磨成粉末状的目的是 ,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 价;
(2)步骤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最简质量比为 ;
(3)写出步骤③中,在高温时生成金属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TiO2来制取金属Ti,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工业利用该方法制备金属Ti的缺点是 。
16、关于铁锈蚀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以“铁锈蚀”为主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①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②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任务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进行实验】
该小组同学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1。
表1
试管 A B C D
一周后现象 铁钉表面
有一层铁锈 铁钉表面
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
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
有厚层铁锈
【得出结论】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受 的影响。
【反思与评价】
(2)生活中保存铁制用品应注意 (任写一点);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3)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再探究。
步骤1:连接好装置后, 。
步骤2: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过一会儿后,再将注射器中装有的5mL稀盐酸压入烧瓶中。
步骤3:采集数据(如图),并进行分析。
(4)据图3,铁锈蚀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5)据图4,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 ,分析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2O3、Fe3O4、FeO,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为 。
17、普通黄铜是铜锌的二元合金,其含锌量变化范围较大。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样品中的其他杂质),现将6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2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m 0.04
求:
(1)m= 。
(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D D A B A B
11 12
A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5;(2)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
(3)含碳量;(4)化学变化;隔绝水和氧气。
14、(1)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使氧气不足;
(2)氢气;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3)Cu+2AgNO3= Cu(NO3)2+2Ag; (合理即可)
15、(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4;(2)7:1;
(4)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16、(1)水和氧气;氯化钠;
(2)保持干燥(其他合理说法也可);Fe2O3+6HCl=2FeCl3+3H2O;
(3)检查装置气密性;
(4)放热;
(5)氯化钠会加快铁的锈蚀;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6)7.2≤a≤8.0。
17、解:(1)向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硫酸,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硫酸后,产生氢气0.08g,第三次加入硫酸后,产生氢气0.04g,说明当加入第三次稀硫酸时锌完全反应,硫酸有剩余,则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后,锌还未反应完,硫酸完全反应,则第二次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08g,所以m=0.08。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设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