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8 00: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23分)
1.(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和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D.《皇帝的新装》作者是安徒生,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2.(2分)下列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假托动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深思。
B.这两则寓言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C.这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别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失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间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略有起伏。
3.(2分)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联想的一项是(  )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4.(2分) 下面各项中,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人生的航船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正视困难,敢与风浪搏击,就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C.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多多,派发了八大红包,让咱老百姓眉开眼笑
D.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5.(2分)《天上的街市》诗中多次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
B.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
C.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D.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
6.(1分)《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但这部小说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的历史事件,《大唐西域记》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7.(2分)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1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   的明星。
(2)(1分)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   游。
8.(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诗人用浪漫和幻想的笔法成就了《天上的街市》。此诗读起来并不难懂,也不méng lóng(  ),而是将思想隐喻于遥远的天空,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chōng jǐng(  )。但在当时作者却是用wǎn(  )转幻想的手法展开对光明的宣传和昭(  )示的。
(1)(5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méng lóng(  ) chōng jǐng(  ) wǎn(  )转
(2)(5分)给加点字注音。
昭示(  )
二、阅读(共16题;共67分)
9.(1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我们吟冬诵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杨柳清风带春来,我们闻到了酝酿在空气里的泥土气息;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  );徜徉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  );遥望piāo miǎo的天上街市,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
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吧!
(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徜(  )徉 piāo miǎo(  )
(2)(2分)在文段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瞻前顾后 怪诞不经 B.拈轻怕重 荒谬绝伦
C.拈轻怕重 怪诞不经 D.瞻前顾后 荒谬绝伦
(3)(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而且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B.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而且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C.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D.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4)(2分)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幻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课内阅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0.(5分)第二节中,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
11.(5分)诗中反复出现“定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12.(5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
13.(5分)最后一节中说“那朵流星”,为什么不说“那颗流星”?
14.(5分)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5.(1分)诗词有音韵之美。吟咏诗词,琢磨韵脚,可以发现《春日郊外》为   ,感情基调   。
A.开口音
B.闭口音
C.低沉
D.明朗
小贴士
汉字读音因韵母不同,有开口音和闭口音。发音时,口型是张着的音,叫开口音;反之,为闭口音。
16.(5分)诗歌最后一句写到“茫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7.(1分)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巴山夜雨涨秋池    
亦不能有所中伤    
18.(2分)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
A.身亡所寄 亡羊补牢
B.因往晓之 家喻户晓
C.地,积块耳 充耳不闻
D.亦舍然大喜喜出望外
19.(1分)用现代汉语将下列翻译补充完整。
①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翻译:   ,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翻译:你踏步行走,   ,   ?
20.(1分)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夜雨寄北 杞人忧天
想象 情景 回家团聚 ①   
典型 手法 ②    对话展开
情感 表达 表达了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讽刺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奇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③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④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⑤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⑥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⑧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⑨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⑩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似乎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21.(2分)本文想象奇特,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两只眼睛所变。
B.关于江河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筋脉所变。
C.关于田土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肌肉所变。
D.关于花草树木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浑身汗毛所变。
22.(3分)细读文章,按要求答题。
①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②关于天地的形成,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23.(5分)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
24.(5分)从文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三、写作(共1题;共60分)
25.(60分)请以“那一天,我真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体不限,文章应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安徒生是丹麦人。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答案】B
【解析】【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蚊子和狮子》没有运用对话描写,只有对蚊子的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课内阅读理解分析。要求掌握课内文章重点字词、作者、主旨情感、手法等内容。
3.【答案】B
【解析】【分析】街灯亮了之后像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4.【答案】D
【解析】【分析】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合乎句意。故正确。B.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合乎句意。故正确。C.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合乎句意。故正确。D.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属用错对象。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作用的分析。诗中多次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似乎是作者与读者在谈话,让人感到亲切真实,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读者好像在作者的带领下在欣赏。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作用的分析。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入手,再具体理解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旨趣。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
6.【答案】玄奘取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中历史事件的识记。《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故事原型为唐朝贞观元年玄奘法师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这一史实。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玄奘取经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中历史事件的识记。解答此题,考生可根据名著的创作背景、素材来源、写作意图等方面解答。比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以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现在,“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
7.【答案】(1)shù
(2)xián
【解析】【分析】
⑴无数,读音:“wú shù”。无法计数。形容数目极多;心里没底。结合语境“天上的明星”是无法计算清楚的。故答案为: shù 。
⑵闲游,读音:“ xián yóu ”。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故答案为: xián 。
【点评】
⑴此题考查字音。解答此题,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结合词义和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二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里的不同读音。本题中的“数”不能读成“ shǔ ”和“ shuò ”。
⑵此题考查字音。解答此题,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结合词义和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二要形似字的读音。本题中的“闲”不能读成“ bì ”。
8.【答案】(1)朦胧; 憧憬; 婉
(2)zhāo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字形不写错,音不读错。易错字有“朦胧、憧憬”。
故答案为:(1) 朦胧; 憧憬; 婉
(2) zhāo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2)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
9.【答案】(1)niàng; cháng ; 缥缈
(2)C
(3)C
(4)C
【解析】【分析】(1) “酝酿”的“酿”应读“niàng”;“徜徉”的“徜”应读“cháng”;piāo miǎo(缥缈)。
故答案为:niàng; cháng ; 缥缈。
(2) 解答此题需理解词语的含义,“瞻前顾后”意思是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拈轻怕重”意思是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语出《纪念白求恩》。“怪诞不经”意思是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荒谬绝伦”意思是形容荒唐可笑,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据此意思以及具体语境可知选择“拈轻怕重”“怪诞不经”。
故答案为:C。
(3) 此句有两个病因,一是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二是语序不当,“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落地于知识的习得”调换位置即可。完全修改正确的是C。
故答案为:C。
(4)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的“探访历史”可知填③感受风云变迁,因为历史是一个变迁的过程。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走进自然”可知填①品味世间美景,因为自然界有很多美景。第三空,根据横线前的“体察亲情”可知填②享受温暖盛宴,因为温暖盛宴是亲人团聚的特点。第四空,根据横线前的“了解社会”可知填④观赏人世百态,社会是一个百态丛生的地方。综合排序为: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 (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是要结合语境去分析和判断。对近义词要善于从色彩、对象和适用范围等角度区分。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答案】10.天上的街市是美丽、富庶和繁华的。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并以此反衬人间社会的黑暗,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12.不能。“点”说明有点灯人,暗示天上的街市有幸福的人们在生活。换成“亮”或“闪”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3.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14.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相关语句表达的内容分析出特点。要根据诗歌表达的主题,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联系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上下文、作者的感情、修辞特点来分析表达作用。
⑶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此题先要解释原词的意思,再解释替换词语的意思。原词比替换词语表达效果好,因此不能替换。
⑷ 本题考查对诗歌字词效果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解释原词的意思,再解释替换词语的意思。原词比替换词语表达效果好,因此不能替换。
⑸ 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解答。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美丽、富庶和繁华的。第2节诗人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这样一个美丽、奇妙、物质丰富的世界,正是诗人所憧憬的,所向往的,是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第3、4节写到牛郎织女,既然天上有街市,由此一定会想到牛郎织女。作者想象的牛郎织女不是受封建专制压迫的、远隔天河不能相会的,而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一对人儿。作者写了如此美丽、自由的天上的街市,正表达了他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厌恶之情,而且把天上街市写得越美丽,这种厌恶之情越强烈。
11.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定然”是肯定的语气,“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诗人坚信天上街市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能够增强表现力。
1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然后分析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点”说明是有点灯人,暗示天上的街市有幸福的人们在生活。换成“亮”或“闪”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3.本题考查对诗歌字词效果的理解。因为流星形状像花,自然可以用朵来形容,写出了流星的特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14.本题考查诗歌的中心思想的理解。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答案】15.A;D
16.《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的音韵和情感类型。根据诗歌的押韵特点和诗歌主旨,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来辨别。关于开口音和闭口音的知识:发音时,口型是张着的音,叫开口音;反之,为闭口音。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参考译文:
《春日郊外》
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暖和的日光照着,黄莺儿啼啭,似人在对谈;一阵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芬芳的药香。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蒙茫然。
15.《春日郊外》的韵脚“黄”“杨”“香”“茫”都是开口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情基调是明朗的。
故答案为:A ;D。
16.《春日郊外》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优美、明丽,“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地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
【答案】17.zhǎng;zhòng
18.D
19.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20.天塌地陷(或“天崩地裂”);虚实相生(或“情景交融”);示例:那些因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徒然自扰的人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字词注音。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答案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简洁。
17.本题考查字词注音。根据积累,可知“涨”的读音是:zhǎng;“中”的读音是zhòng。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A:无/丢失
B:开导/知道
C: 罢了/耳朵
D:欣喜、高兴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天果积气的意思是: 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注意“果”是如果的意思。
②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的意思是: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看懂表格内容。第一个空要填的是想象的情景。《杞人忧天》想象的情景是天塌地陷的情景。《夜雨寄北》的典型手法是情景交融,同时又有想象和现实的交织,即虚实相生。第三个空讽刺的对象是那些因害怕担心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自己吓唬自己的人。
【答案】21.B
22.①天地混沌一片,让人闷得心慌。②混沌中轻而清者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23.本句运用想象,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表现了盘古的神通广大和奉献精神。
24.盘古是一个牺牲自我、造就自然,具有献身精神的英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以小见大)、心理描写、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灯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21.江河不是静脉所变。文中⑩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文字找到关键句回答即可。④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⑤他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故答案为:①天地混沌一片,让人闷得心慌。②混沌中轻而清者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23.写盘古牺牲自己成就了世界,凸显了盘古的神通广大,表达了作者对盘古的崇敬之情。故答案为:本句运用想象,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表现了盘古的神通广大和奉献精神。
24.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可以看出盘古牺牲自己成就了世界。
故答案为:盘古是一个牺牲自我、造就自然,具有献身精神的英雄。
25.【答案】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写作能力。标题为半命题,此类作文关键在于填好关键词,有什么杨=样的生活,对什么样的生活熟悉就填什么。我们的人生收获了很大的感情、经历、感悟、经验、教训等,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只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写身边的人、事、才有生活,有东西可写。横线上可填“高兴”“棒”“傻”“小气”“不甘心”等。注意题目中还有限定词“那一天”,要把“那一天”一面写出来。题目难度不大,但审题有一定的要求。
【点评】半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决定写作内容,然后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好人拿手的体裁进行写作,注意条理要清楚,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