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联结儿童立场和科学立场,聚焦任务驱动,优化探究活动是我多年来秉承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将从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三个方面阐述我是如何在本课学习设计中实践这一理念的。
一、为什么学习
从学科逻辑上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指向13个核心概念中的“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教材以大单元的课程架构引领孩子通过持续、连贯的学习活动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单元核心概念,并指向“物质与能量”、“技术与工程”等跨学科概念。
本课将在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上引领学生认识“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对于重力、反冲力有了全面的了解。但调查发现,学生虽然认为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越远,但学生尚未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橡皮筋弹力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并未构建对于“弹力”这一力学模型的本质性理解。因此,就本节课而言,对于“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越远”这一事实性知识本身的学习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自主建构对于“弹力”这一力学概念的本质性理解,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设计的起点和生长点。
学习什么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都设计了这样一个单元大任务:“校园科技月创意小车大赛要邀请同学们参赛,怎样用不同的动力驱动小车,并在超级赛道上获胜?”以这一单元大任务统领本单元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校园科技月将举行创意小车挑战赛,怎样设计制作一辆橡皮筋小车,并在超级赛道上获胜呢?”本节课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弹力推动小车, 对于弹力学生的体验主要来自于橡皮筋,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以橡皮筋为载体帮助学生构建“弹力”这一概念。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科学观念:通过玩橡皮筋小车,知道橡皮筋在拉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想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叫弹力,且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这也是本节课重点。
科学思维: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橡皮筋缠绕圈与小车运动状态关系,并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实现思维进阶,这也是本节课难点。
探究实践:设计、制作最后调试小车,进行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反思,保持持续探究世界奥秘的兴趣与热情。
刚才我分析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那学生从起点到终点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哪些支持?这就涉及到“如何学习”的问题了,本课时我遵循概念建构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围绕“弹力”这个核心概念,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景,初识弹力
让学生自由玩1分钟橡皮筋,感受橡皮筋的弹力,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弹力。
创设情景:一年一度的小学校园科技月即将拉开序幕,赛程中有一项是“弦动飞车”,如果给你一根橡皮筋,你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各小组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设计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向前运动。
初步交流研讨:
是什么力让小车动起来?
这时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
橡皮筋缠绕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是什么关系?
本环节通过玩橡皮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弹力,同时聚焦本课主题。学生在设计组装小车的过程中发现弹力的特点,认识弹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由浅入深地感受和体验弹力,最终建立“弹力”的概念,也为第二个活动做铺垫。
(二)任务驱动,再识弹力
1、开放性探究活动——怎样调试我们的小车?
评价前置:我们将在超级赛道上进行小车挑战赛
与学生一起制定比赛规则:
终极挑战赛只有一次机会,在此前可以不断调试,调试时间20分钟。
超级赛道不同格数代表分值不同,得分以小车最终停止点的分数计算,最高分为100分。
冲出赛道或者跑偏都不得分,停在两格中间,以得分较高的分数计分。
最终成绩还要加上小组的自评分,在符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的方框内打钩,如实记录。
为每组提供2份学习单支架:
小组活动记录单,记录:测试成绩,遇到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组内评价单,评价指标:课堂参与,头脑风暴,动手实践,及时记录
各小组进行分区调试,通过这一开放性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弹力和小车运动关系”的深入理解。
2、调试赛车,准备比赛
各小组凭借调试单作为“入场券”参赛;每个小组派一名操作员参加比赛,其他同学在位置上当全员裁判,并记录最终得分;小组实时将比赛成绩发布在挑战墙上;对进入前三甲的小组进行颁奖。
(三)交流和反思
你们是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的?
你们是怎样让小车跑的更远的?
你们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由于整堂课孩子们动手动脑、高度参与课堂,他们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孩子们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跑得越快,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小车跑的越慢,行驶的距离越近。孩子们还说,想要得到高分,要不断调试圈数,不然超过10分就变成0分了,而且还要想办法让小车行驶的方向保持正直;更有小朋友感叹,弹力也可以让小车动起来,真的太神奇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立足核心素养,围绕构建“弹力”这一核心概念设计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任务驱动,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借助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