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3 元素周期律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3 元素周期律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08: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旧知回顾】
同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
电子能层数
增多
原子半径
增大
同周期主族元
素从上到下
核电荷数
增大
原子半径
减小
影响
原子半径的周
期性的递变
粒子半径比较的一般思路
(1)“一层”:先看能层数,能层数越多,一般微粒半径越大。
(2)“二核”:若能层数相同,则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3)“三电子”:若能层数、核电荷数均相同,则看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多的半径大。
元素的金属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旧知回顾】
电子能层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
第一电离能减小,
元素的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增强;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原子半径减小,第一电离能整体增大趋势,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减弱;
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能否对元素的非金属性进行定量描述?
【旧知回顾】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鲍林
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键合电子
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
2.电负性
1.键合电子
三、电负性
1932
1934
1956
1989
1
2
3
4
L.C.Allen根据光谱实验数据以基态自由原子价层电子的平均单位电子能量为基础获得主族元素的电负性。
A.L.阿莱和E.罗周提出的建立在核和成键原子的电子静电作用基础上的电负性。
R.S.马利肯从电离势和电子亲和能计算的绝对电负性,即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平均值。
L.C.鲍林提出的标度。根据热化学数据和分子的键能,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1.0,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R.S.马利肯从电离势和电子亲和能计算的绝对电负性,即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平均值。
L.C.鲍林提出的标度。根据热化学数据和分子的键能,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1.0,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或者同族有什么规律?
电负性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电负性
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活动1:绘制同周期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图像
总结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
0.05
0.1
0.15
0.2
0.25
0.3
(nm)
电负性
第IA族
第VIA族
第VIIA族
活动2:绘制同主族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图像
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总结规律: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原子半径
0.05
0.1
0.15
0.2
0.25
0.3
(nm)
电负性
电负性呈现周期性递变
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电负性>1.8 非金属元素
电负性<1.8 金属元素
电负性≈1.8 类金属元素
成键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值可作化学键类型的判断依据
电负性的应用2: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Na
.
.
.
.
.
.
Cl
.
+
.
.
.
.
.
Cl
.
.
Na+
-
电负性差 2.1
H
.
.
.
.
.
.
O
+
.
.
.
.
.
O
.
H
电负性差 0.4
+
H
H
电负性的差值较大 离子键
电负性的差值较小 共价键
电负性的应用2: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H
Cl
-1
+1
显负价
显正价
电负性的应用3: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H
C
H
H
H
H
Si
H
H
H
活动3 判断甲烷和甲硅烷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正负
SiH4
+4
-1
CH4
-4
+1
H
C
C
H
H
H
H
H
电负性的应用3: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活动3 判断乙烷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H3CH3
-3
+1
-3
+1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呈现周期性的递变
总结
电负性
电离能
原子半径








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概念:
应用: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化学键类型/元素化合价
He
科学史话
Ne
Ar
Kr
Xe
Og
1868年
1898年
1892年
1898年
1898年
2006年
稀有气体发现史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是惰性的吗?
Rn
1923年
#0070C0
#00B0F0
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性质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
核外电子 的排布 能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1→2或8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性
还原性
1.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相同
增加
相同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0070C0
#00B0F0
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
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第一电离能 (但ⅡA ⅢA,ⅤA ⅥA)
电负性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大


减小
变大
变小
#0070C0
#00B0F0
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2. 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
增大
减小
#0070C0
#00B0F0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下列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 Na、K、Rb B.N、P、As
C.O、S、Cl D.Si、P、Cl
2. 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电负性越大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
电负性是以氟为 4.0 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
A
D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B>Al>Ga B.电负性:F>N>O
C.最高正化合价:F>S>Si D.原子半径:P>N>C
4.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
③原子序数A>B, 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⑥第一电离能A>B,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⑥ B.③ ④ ⑤
C.③ ⑥ D.③ ④ ⑤ ⑥
A
B
5.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了14 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3.0 4.0 1.0
元素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8
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

(2)由上述变化规律可推知,短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由这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或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
F
Na
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