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母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8 00: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母鸡》同步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如怨如诉、一撮儿……”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会读生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几个新词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1、先请学生提出朗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和一些不太能理解的词语。
大家合作解决。(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口语化的词语的理解,像“一撮儿、顶凄惨,顶尖锐”等等。
2、指名朗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和猫是不是一样?
(1) 学生朗读,及时正音。并提出注意点。
(2) 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并说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3、学生再次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学生回答,并说出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四)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小结: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母鸡,前后截然不同?作者的情感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变化?下节课再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2、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母爱的伟大。
2、能知道《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三、教学过程:
(一)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之情。
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妈妈都为你做了什么?哪些事是你记忆深刻的?今天回家打算为妈妈做什么事?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1教育网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1)先说说《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2)说说《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
(3)对比一下,这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六、作业:
1、作者用讨厌的口气写了课文的1~3自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是我们读了后面的段落了解到母鸡有了小鸡雏后是那么伟大,觉得前面的段落母鸡太不可爱了,想不想改一下?
请同学用喜欢的口气来写一写母鸡前面的三个特点,使她的缺点不再让人讨厌,而是让人觉得可爱呢?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3、推荐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