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08: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H-H Cl-Cl H-Cl
生成1 mol化学键时所放出的能量/(kJ) 436 243 43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g)+Cl2(g)=HCl(g) ΔH=-91.5 kJ·mol-1
B.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C.H2(g)+Cl2(g)=HCl(g) ΔH=+91.5 kJ·mol-1
D.2HCl(g)=H2(g)+Cl2(g) ΔH=+183 kJ·mol-1
2.化学上,规定单质的生成热为0:可用物质的生成热表示该物质的相对能量高低。氨的几种氧化物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25℃,101kPa条件下):
物质及状态 N2O(g) NO(g) NO2(g) N2O4(g) N2O5(g)
相对能量/(kJ mol﹣1) 82 90 33 ﹣20 11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5种氮的氧化物中,NO(g)最活泼
B.N2O4(g) 2NO2(g)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C.N2O5(g)═2NO2(g)O2(g)△H=+55kJ mol﹣1
D.1molN2O(g) 分解成N2(g) 和O2(g) 需要放出82kJ能量
3.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由和直接转化为CH3COOH的催化反应进程,该进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曲线a的活化能大于曲线b
C.上述化学工艺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D.按照曲线b发生上述转化反应,其中和的转化率相对高些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O(l) △H=Q1kJ·mol-1;
C2H5OH(g)=C2H5OH(l) △H=Q2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H=Q3kJ·mol-1。
若46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3Q1+Q2+Q3 B.-(3Q1+Q2+Q3) C.-3Q1+Q2-Q3 D.3Q1-Q2+Q3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uSO4(aq)+Fe(s)=FeSO4(aq)+Cu(s) △H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量,△H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B.相同条件下,若1 mol O、1 mol O2所具有的能量分别为E1、E2,则2E1<E2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D.H+(aq)+OH-(aq)=H2O(l) △H=-57.3 kJ mol-1,则1 mol NaOH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混合放出57.3 kJ热量
6.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 =-802.33kJ/mol,则CH4的燃烧热为802.33 kJ
B.已知S(g)+O2(g)=SO2(s);ΔH1,S(g)+O2(g)=SO2(g);ΔH2,则ΔH2<ΔH1
C.在100 ℃、101kPa条件下,1mol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0.69 kJ的热量,则H2O(g)=H2O(l)的ΔH=+40.69 kJ·mol-1
D.由C(石墨,s)= C(金刚石,s)ΔH= + 1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可以表示氢气的燃烧热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8.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甲烷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9.已知拆开 1 molH- H键,1molN- H键,1 molN ≡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 kJ、946kJ,则N2(g)+ 3H2(g) 2NH3(g)的ΔH 为
A.-92kJ/mol B.+184kJ/mol
C.-184kJ/mol D.-46kJ/mol
10.设计热循环,可计算反应过程中某一步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为NH4Cl的热循环过程,可得△H6/(kJ mol-1)为
A.-2299 B.+248 C.+876 D.+2240
11.CH4与Cl2反应的历程有:
①Cl-Cl→2Cl △H=243kJ mol-1
②Cl +CH3-H→ CH3+H-Cl △H=4kJ mol-1
③ CH3+Cl-Cl→CH3-Cl+Cl △H=-106kJ mol-1
则反应CH4(g)+Cl2(g)=CH3Cl(g)+HCl(g)的焓变应为
A.110kJ mol-1 B.141kJ mol-1
C.-102kJ mol-1 D.102kJ mol-1
12.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和丙烷。
已知:。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少产生的热量也多
C.常温下,的燃烧热为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的,其中的值是
A. B.
C. D.
14.已知:


则△H的大小顺序分别为
A. B.
C. D.
15.已知反应①2H2(g)+O2(g)=2H2O(l) ΔH1 ②H2(g)+1/2O2(g)=H2O(l) ΔH2
③2H2O(l)=2H2(g)+O2(g) ΔH3 ④2H2(g)+O2(g)=2H2O(g) Δ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4 B.ΔH1=1/2ΔH2 C.ΔH1=-ΔH3 D.2ΔH2=ΔH4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它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有人认为是铵盐,这种想法是否正确_______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
(2)火箭发射可以用肼(,液态)作燃料,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和水蒸气。
已知:
请写出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相同条件下酸性比强,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
(4)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的原理: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的ΔH=_______kJ 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②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填“>”“<”或“=”)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H=+88.6kJ 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
(4)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kJ mol-1,CH3OH(l)+O2(g)=CO2(g)+2H2(g) △H=-akJ mol-1,则a_______726.5(填“>”、“<”或“=”)。
三、计算题
18.从“铁器时代”开始,铁单质及其化合物一直备受青睐,工业上采用高炉炼铁法冶炼铁单质,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已知:①;②,则 H=_______。
19.甲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工业上,H2和CO合成CH3OH的反应为2H2(g)+CO(g)→CH3OH(g) ΔH
(1)已知几种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
则2H2(g)+CO(g)=CH3OH(g)ΔH=_______kJ·mol-1
四、实验题
20.测定50mL0.50mol L-1盐酸和50mL0.55mol L-1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
(2)实验时玻璃搅拌器的运动方向是____(填标号)。
a.上下 b.左右 c.顺时针 d.逆时针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1/℃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则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的△H=____kJ mol-1(保留1位小数)。若计算结果与理论数据(57.3kJ mol-1)相比较,有误差,则可能导致该误差的原因是___(填标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的起始温度后直接去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钾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 L-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应当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对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无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H2(g)+Cl2(g)=HCl(g) ΔH=×436 kJ/mo1+×243 kJ/mo1-431kJ/mol=-91.5 kJ/mo1,A正确;
B.H2(g)+Cl2(g)=2HCl(g) △H=436 kJ/mo1+243 kJ/mo1- (2×431 kJ/mo1) = - 183 kJ/mol,B正确;
C.氢气和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H<0,C错误;
D.2HCl(g)=H2(g)+Cl2(g) △H= (2×431 kJ/mo1)- (436 kJ/mo1+243 kJ/mo1) =+183 kJ/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B
解析: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NO的相对能量最大,其稳定性最小,所以NO的化学性质最活泼,A正确;
B.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之差, ΔH=33kJ/mol×2﹣(﹣20kJ/mol)=+86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
C. △H=33kJ/mol×2+0﹣11kJ/mol=+55kJ/mol,C正确;
D. △H=0+0﹣82kJ/mol=﹣82kJ/mol,说明1molN2O(g) 分解成N2(g) 和O2(g) 需要放出82kJ能量,D正确;
故选B。
3.D
解析:A.由图,末态能量低于始态,故该反应放热,A正确;
B.活化能即为要跨越的能垒,在图上就显示为要跨过的“山峰”的高度,故曲线a的活化能大于曲线b的,B正确;
C.反应方程式为,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正确;
D.改变活化能不影响转化率,D错误;
故答案选D。
4.C
解析:液体酒精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记①H2O(g)=H2O(l) ΔH=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 ΔH=Q2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由3×①-②+③可得C2H5OH(l)+3O2(g)=2CO2(g)+3H2O(l),则C2H5OH(l)+3O2(g)=2CO2(g)+3H2O(l)的ΔH=3×ΔH1-ΔH2+ΔH3 =(3Q1-Q2+Q3)kJ/mol,因此46g液体酒精(1mol)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3Q1-Q2+Q3)=-3Q1+Q2-Q3,故选C;
答案选C。
5.C
解析:A.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会发生变化,但反应热△H不变,A错误;
B.2 mol O原子结合形成O=O键会放出能量,因此相同条件下,若1 mol O、1 mol O2所具有的能量分别为E1、E2,则2E1>E2,B错误;
C.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及生成物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因此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C正确;
D.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则1 mol NaOH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D
解析:A.燃烧热是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的反应热,常见元素的稳定产物:C→CO2(g)、H→H2O(l),则CH4的燃烧热为802.33 kJ/mol,A错误;
B.等质量时,SO2(g) 比SO2(s)能量高,则气态硫单质燃烧生成SO2(s)释放的能量多,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则ΔH1<ΔH2<0,B错误;
C.在100 ℃、101kPa条件下,1mol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0.69 kJ的热量,则H2O (l) =H2O(g)的ΔH=+40.69 kJ·mol-1,H2O (g) =H2O (l)的ΔH=-40.69 kJ·mol-1,C错误;
D.由C(石墨,s)= C(金刚石,s)ΔH= + 119 kJ/mol可知,则等质量时,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正确;
答案选D。
7.D
解析:A.一定条件下,1mol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所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不能表示氢气的燃烧热,A错误;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反应热,说明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由于生成0.5mol水,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kJ/mol,C错误;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由于碳完全燃烧放热多,且焓变小于0,则ΔH1<ΔH2,D正确;
答案选D。
8.A
解析: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甲烷的反应热是一个定值,将等质量的甲烷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状态相同),两者放出的热量相同,只是放热的速率不同,因此Q1=Q2,故A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A
解析: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436kJ、391kJ、946kJ,则ΔH=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故选A。
10.C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代入数据可得故选C。
11.C
解析:由CH4与Cl2反应的历程有:①Cl-Cl→2Cl △H=243kJ mol-1,②Cl +CH3-H→ CH3+H-Cl △H=4kJ mol-1,③ CH3+Cl-Cl→CH3-Cl+Cl △H=-106kJ mol-1可知,反应CH4(g)+Cl2(g)=CH3Cl(g)+HCl(g)可由②+③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其焓变△H=△H②+△H③=4kJ mol-1+(-106kJ mol-1)=-102kJ mol-1。
答案选C。
12.C
【分析】燃烧热指在25℃,100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解析:A.由丁烷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常温下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0kJ/mol,选项A错误;
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C3H8(g)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产生的热量为:×2221.5 kJ,C4H10(g)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6.5mol,产生的热量为:×2878.0kJ,综合分析可知,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选项B错误;
C.常温下,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的反应热,即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选项C正确;
D.很多能量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获得,但风能和太阳能、地热能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即能获得,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A
解析:已知:①,②,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整理可得:Zn(s)+HgO(s)=ZnO(s)+Hg(l)的△H=-260.4 kJ/mol,故答案是A。
14.C
解析:由于CH3COOH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与NaOH反应时边反应边电离,而电离是一个吸热反应,故可知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反应少,即小于,而反应生成2molH2O,且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也是放热过程,则该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故有小于小于,故答案为:C。
15.C
解析:A.①和④比较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多,所以ΔH1<ΔH4,A不符合要求;
B.①和②比较,方程式①的系数是方程式②系数的2倍,放出热量也是2倍的关系,所以应为ΔH1=2ΔH2,B不符合要求;
C.①为放热反应,③为吸热反应,所以ΔH1=-ΔH3,C符合要求;
D.如果④生成的是液态水则有2ΔH2=ΔH4,但④生成的是气态水,放出热量减少,ΔH4增大,所以2ΔH2≠ΔH4,D不符合要求;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6.(1) 不正确 该化合物没有酸根阴离子,或者不是酸根
(2)
(3)或
(4)
解析:(1)盐是金属离子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但是A中的H-不是酸根,故A不是盐类;故答案为:不正确;该化合物没有酸根阴离子,或者不是酸根;
(2)N2(g)+2O2(g)=2NO2(g)△H1=+66.4kJ/mol ①
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2N2H4(l)+2NO2(g)=3N2(g)+4H2O(g)△H=-1134.4kJ/mol;故答案为:2N2H4(l)+2NO2(g)=3N2(g)+4H2O(g)△H=-1134.4kJ/mol;
(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用HF与含或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和来证明酸性,符合的化学方程式可为:HF+NaHCO3=NaF+H2O+CO2↑或 2HF+Na2CO3=2NaF+H2O+CO2↑;故答案为:2HF+Na2CO3=2NaF+H2O+CO2↑;
(4)由题意可知,铁循环脱除水体中硝态氮过程是Fe3+转进而反应生成Fe2+和N2,离子方程式未:6Fe3++2=6Fe2++N2↑+8H+。
17.(1) 吸热 E1-E2 >
(2)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kJ mol-1
(3)M
(4)<
解析:(1)①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根据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可知,ΔH= E1-E2,故答案为:吸热;E1-E2;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故答案为:>;
(2)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则2 mol Cl2反应释放出290 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kJ mol-1,故答案为: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kJ mol-1;
(3)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M转化为N吸收热量,则M的能量更低,更稳定,故答案为:M;
(4)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则a<726.5,故答案为:<。
三、计算题
18.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3×②可得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则 H=则 H1—3 H2=(+489.0kJ/mol)—3×(+172.5kJ/mol)=—28.5kJ/mol,故答案为:—28.5kJ/mol。
19.-99
解析:(1)反应热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之差。ΔH= kJ/mol=-99kJ/mol。
四、实验题
20.(1)温度计
(2)a
(3) -51.8 acd
(4)△H3>△H1=△H2
(5)c
【分析】用实验测定中和热,一方面要保证溶质物质的量的数据准确,也就是量取时不出现偏差,另一方面要保证初始温度和反应后最高温度测定准确。
解析:(1)测定中和热时,需要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初始温度、反应时的最高温度,所以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温度计。答案为:温度计;
(2)实验时,环形玻璃搅拌器是套在温度计上的,所以运动方向只能是上下移动,故选a。答案为:a;
(3)三次实验温度升高的平均值为:℃=3.1℃,放出热量为:4.18J·g-1·℃-1×100g×3.1℃=1295.8J=1.2958kJ,则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的△H=-≈-51.8 kJ mol-1。
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数据偏低。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则会发生热量散失,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大,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多,中和热测定值偏高,b不符合题意;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倒入过程中会发生热量散失,从而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c符合题意;
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测出的NaOH溶液的初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从而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d符合题意;
故选acd。答案为:-51.8;acd;
(4)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是强碱,发生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H1、△H2、△H3的大小关系为△H3>△H1=△H2。答案为:△H3>△H1=△H2;
(5)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缓慢加入会造成热量损失,应快速加入,a不正确;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不能将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水洗后放入内筒,否则会导致盐酸加入量过多、溶液质量增大,从而造成测量误差,b不正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应平视,且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c正确;
d.内筒未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溶液质量偏大,则反应时最高温度值偏低,从而使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偏高,d不正确;
故选c。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