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甘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合成甘油的一种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Y的结构简式为
B.上述转化中有两个取代反应、一个加成反应
C.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D.可用酸性溶液区别X和W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均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B.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
3.穿心莲内酯具有祛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分子式为C20H30O5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等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该物质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糖类,蛋白质和油脂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因为葡萄糖可以水解
B.蚕丝和棉花都是蛋白质
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
D.食物中适量的油脂可以增进食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薄荷醇酯()能发生取代、氧化、消去反应
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CH3COOCH2CH3与 CH3CH2COOCH2互为同分异构体,1H一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但可以用H一NMR来鉴别
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4 mol C.6 mol D.8 mol
7.芳樟醇又称沉香醇、芫荽醇、伽罗木醇、里那醇等,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芳樟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的碳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
C.能发生取代、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可能存在芳香族同分异构体
8.药物磷酸氯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4,7-二氯喹啉是合成磷酸氯喹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不属于烃 B.分子式为C9H6NCl2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可发生取代反应
9.某聚合物Z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1molZ,理论上同时生成2nmol
B.聚合物Z可发生降解
C.X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Y为
10.脱氢枞酸常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发生酯化反应 B.脱氢枞酸和乙酸互为同系物
C.脱氢枞酸最多消耗 D.能和溶液反应产生
11.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原始原料可以是
A.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B.2-甲基-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D.1,3-戊二烯和2-丁炔
12.中草药黄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4种含氧官能团 B.分子式为
C.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苯环上一氯代物有5种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燃烧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浓碱溶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质量增加,浓碱溶液质量增加。该烃的化学式为______,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2)某链状烷烃的相对分子质最为128,该烷烃的化学式为______。
(3)在120℃和的条件下,某气态烃和一定质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完全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气体体积不变,则该烃分子内的氢原子个数______(填字母)。
A.小于4 B.大于4 C.等于4 D.无法判断
(4)已知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EABCD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14.0.1mol某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测得浓硫酸增重10.8g,碱石灰增重2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__。
(2)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
15.按要求填空:
(1)写出的键线式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根据名称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根据系统命名法命名:
①3,4-二甲基-3-乙基己烷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在100℃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
②对二甲苯与反应(生成一溴代物)___________。
(5)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有下列几步,①加入硝酸银溶液;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⑥加入氢氧化钠醇溶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 B.⑥③⑤① C.②③① D.②③⑤①
(6)0.1mol某烷烃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后,其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39g,若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3个峰,则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三、实验题
16.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下图所示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Y分子式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完成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3)准确称取1.8g烃的含氧衍生物Y的样品,经充分燃烧后,D管质量增加1.08g,E管质量增加2.64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__;
(4)实验测得Y的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45倍,则Y的分子式为_______;
(5)1molY分别与足量Na、NaHCO3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1:1,Y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峰面积之比为1:1:1:3),则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6)本实验在测定时存在误差,某同学认为需要再增加一个干燥管,该干燥管应该连接在装置_______后面(填写A、B、C、D、E),其作用为_______。
17.1-溴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是。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微溶于四氯化碳,溶于氯仿,混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有毒性。可用作烷化剂、溶剂;稀有元素萃取剂和用于有机合成。实验室探究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和溴原子的检验,做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g NaOH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再向其中加入5mL 1-溴丁烷(密度为1.3g/mL)和几片碎瓷片,微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水的试管后,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1)请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
(2)气体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先通入盛水的试管是为了_______。
(3)气体缓慢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本实验中除了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外,还可以用_______来检验1-丁烯。
(4)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请设计实验,写出利用反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的实验步骤:_______。
(5)若在步骤(4)中得到7.52g淡黄色固体,则样品中1-溴丁烷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试写出2-溴丁烷与NaOH的无水乙醇溶液反应的可能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四、计算题
18.现有0.2 mol有机物与0.9 mol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得产物为CO2、H2O。将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4.4 g,碱石灰的质量增加了26.4 g。试求:
(1)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有两种有机物都含有碳92.3%,含有氢7.7%,第一种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第二种有机物的密度为3.49g/L(标准状况下),则第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第二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
(2)某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取该有机化合物样品1.8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2.64g,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流程可知,氯气取代X的甲基中氢生成Y:,Y加成生成Z:,Z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甘油W;
【详解】A.Y的结构简式为,A错误;
B.上由分析可知,上述转化中有两个取代反应、一个加成反应,B正确;
C.其二氯取代物有2种,则第3个取代情况如图,,除Z本身外还有5种,C错误;
D.X含有碳碳双键、W含有羟基,均能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故不能区分,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75%的酒精能渗透到病毒内部,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0.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则二者均可以杀死新冠病毒,故A正确;
B.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乙醇能渗透到病毒内部,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则二者均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可由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 “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很大,不能称为高聚物,故D错误;
答案选D。
3.C
【详解】A.该物质分子式为,A项正确;
B.该物质中碳碳双键可与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
C.1mol该物质中羟基可与3molNa反应,酯基可与1molNaOH反应,故等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项错误;
D.该物质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能与酸性溶液发生氧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
4.D
【详解】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
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B错误;
C.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天然高分子,故C错误;
D.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乳酸薄荷醇酯()中含有酯基、羟基,能够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还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故A正确;
B.乙醛和丙烯醛()的结构不同,所以二者一定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分别生成乙醇和丙醇,所以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二者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但是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位置不相同,可以用1H-NMR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COOH、-Cl、-Br、-COOC-均与NaOH溶液反应,且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l、-Br水解生成的酚-OH、-COOC-水解生成的酚-OH也与NaOH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8mol;
故答案选D。
【点睛】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羧酸、卤代烃、酯、酚性质的考查。
7.B
【详解】A.由有机物的键线式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10H18O,A错误;
B.分子中含多个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B正确;
C.含烷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与羟基直接相连碳的相邻碳原子上含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该分子的不饱和度为2,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则该分子不可能含芳香族同分异构体,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由4,7-二氯喹啉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含有Cl元素和N元素,不属于烃,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9H5NCl2,故B错误;
C.苯环、双键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且直接相连,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C正确;
D.该分子中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答案为B。
9.A
【详解】A.根据Z的结构,生成1molZ,理论上同时生成mol,A错误;
B.Z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酯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
C.X结构高度对称,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正确;
D.根据X和Z的结构,Y的结构为: ,D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脱氢枞酸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
B.脱氢枞酸含有苯环,与乙酸不是相差若干个,和乙酸不互为同系物,B项错误;
C.脱氢枞酸中的苯环能与发生加成反应,脱氢枞酸最多消耗,C项正确;
D.脱氢枞酸含有羧基,能和溶液反应产生,D项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由逆向合成分析法可知,合成的方法有:①,两种原料分别是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②,两种原料分别为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C正确;
答案选C。
12.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黄芩素的含有酚羟基、醚键、羰基3种含氧官能团,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黄芩素分子中与酚羟基碳原子相连的邻位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黄芩素分子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4种:,故D错误;
故选C。
13.(1) 、
(2)
(3)C
(4)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解析】(1)
由题意可知,某烃燃烧后生成CO2质量为,其物质的量为0.4mol,生成H2O质量为,其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碳、氢元素守恒,则可知该烃的化学式为C4H10,丁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丁烷和异丁烷。
(2)
链状烷烃的相对分子质最为128,由烷烃的通式CnH2n+2可知,14n+2=128,则n=9,则该烷烃的化学式为
(3)
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x+)O2xCO2+H2O,120℃时为水蒸气,燃烧前后,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相同的,则1+x+=x+,所以y=4,故本题答案C。
(4)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所以A是乙烯,由合成路线可知B是乙醇,C是乙酸,D是乙酸乙酯,E是聚乙烯。
①乙烯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②乙烯氧化为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④乙酸和乙醇酯化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14. C5H12 ①CH3CH2CH2CH2CH3 命名为戊烷、②CH3CH(CH3)CH2CH3命名为2-甲基丁烷;③C(CH3)4命名为2,2-二甲基丙烷
【分析】根据烃燃烧通式 计算烃A的分子式。
【详解】(1)浓硫酸增重10.8g,即燃烧生成水10.8g,物质的量是,碱石灰增重22g,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g,物质的量是,设烃的分子式是CxHy,则
x=5,y=12;
烃A的分子式为C5H12;
(2)C5H12可能的结构简式有①CH3CH2CH2CH2CH3 命名为戊烷、②CH3CH(CH3)CH2CH3命名为2-甲基丁烷;③C(CH3)4命名为2,2-二甲基丙烷。
15. 4-甲基-2-乙基-1-戊烯 +3HNO3+3H2O +Br2+HBr BD CH3CH2CH2CH2CH2CH3或CH3C(CH3)2CH2CH3
【详解】(1)键线式中省略氢原子,交点、端点、拐点等表示碳原子,故该有机物键线式为;答案为:;
(2)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分子式为,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答案为: ;
(3)①根据系统命名法规则确定该有机物:主链有6个C,3号碳有1个甲基和1个乙基,4号碳有1个甲基,对应结构简式为:;
②根据系统命名法规则:主链有5个碳,1号碳和2号碳之间为碳碳双键,2号碳有1个乙基,4号碳有1个甲基,因此名称为:4-甲基-2-乙基-1-戊烯。答案为:;4-甲基-2-乙基-1-戊烯;
(4)①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对应方程式为:+3HNO3+3H2O;
②该条件下是取代苯环上氢原子,对应方程式为:+Br2+HBr;答案为:+3HNO3+3H2O;+Br2+HBr;
(5)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或碱性醇溶液条件下发生消去,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操作顺序为②③⑤①或⑥③⑤①,故选BD。答案为:BD;
(6)设该烷烃通式为,根据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故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由题意知两者总质量为39g,即,解得n=6,故该烷烃为己烷,对应结构简式可能为或等。答案为:或等。
16.(1)2H2O22H2O+O2↑
(2)吸收水蒸气
(3)CH2O
(4)C3H6O3
(5)
(6) E 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含量偏大
【分析】各装置的作用:A用来制取反应所需的氧气、B用来吸收水、C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D用来吸收产生的水、E用于测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详解】(1)A用来制取反应所需的氧气,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A中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造成测得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
(3)本实验需测定有机物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原理是根据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元素的质量,有机物燃烧时可能也产生一氧化碳,为了测定精确,要将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氧化铜通过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保证有机物中的碳都转化为CO2;根据无水硫酸钙吸收的水的质量求氢元素的质量,然后根据碳、氢元素的质量和是否等于1.8g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过程如下:
E管质量增加2.64g说明生成了2.64g二氧化碳,可得C元素的质量:2.64g××100%=0.72g;D管质量增加1.08g说明生成了1.08g水,可得H元素的质量:1.08g××100%=0.12g;从而可推出含O元素的质量为:1.8g-0.72g-0.12g=0.96g,设最简式为CXHYOZ,则:12X∶Y∶16Z=0.72∶0.12∶0.96,则X∶Y∶Z=1∶2∶1,所以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故答案为:CH2O;
(4)实验测得Y的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45倍,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2=90,设分子式为(CH2O)n,30n=90,则Y的分子式为C3H6O3;故答案为:C3H6O3;
(5)1molY分别与足量Na、NaHCO3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1∶1,含一个羟基、一个羧基,Y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峰面积之比为1∶1∶1∶3),则Y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6)本实验在测定时存在误差,某同学认为需要再增加一个干燥管,该干燥管应该连接在装置E后面,其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含量偏大。故答案为:E;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含量偏大。
17. BrCH2CH2CH2CH3+NaOHCH2=CHCH2CH3+NaBr+H2O 消去反应 除去挥发出的乙醇 溶液紫色褪去 溴水 取少量反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先加入适量的NaOH水溶液,再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1-溴丁烷中含有溴元素 84.3% 、
【详解】(1) 1-溴丁烷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CH2CH2CH2CH3+NaOHCH2=CHCH2CH3+NaBr+H2O,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2)加热挥发出的乙醇蒸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气体先通入盛水的试管是为了除去挥发的乙醇;
(3)产物1-丁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色,也可和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也可用来检验1-丁烯;
(4)用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得到Br-,再用AgNO3溶液检验Br-,实验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先加入适量的NaOH水溶液,再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1-溴丁烷中含有溴元素;
(5) 5mL 1-溴丁烷(密度为1.3g/mL)的质量为m=ρV=1.3×5g=6.5g,由反应方程式BrCH2CH2CH2CH3+NaOH HOCH2CH2CH2CH3+NaBr,NaBr+AgNO3=AgBr↓+NaNO3,根据溴原子质量守恒可得关系式1 BrCH2CH2CH2CH3~1 NaBr~1 AgBr↓,参与反应的1-溴丁烷质量为137×7.52÷188=5.48g,则样品中1-溴丁烷的纯度为5.48/6.5×100%=84.3%;
(6) 2-溴丁烷为,可能在Br的左侧消去得到产物1-丁烯,可能在右侧消去得到产物2-丁烯。
18. C3H8O CH3CH2CH2OH CH3CH(OH)CH3
【详解】(1)浓硫酸吸水,则有机物燃烧生成水14.4g,物质的量为14.4g÷18g/mol=0.8mol,碱石灰增重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6.4g÷44g/mol=0.6mol,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该有机物含有氢原子数目为,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0.6mol÷0.2mol=3,根据氧元素守恒可知,该有机物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8mol+0.6mol×2-0.9mol×2)/0.2mol=1,所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8O;
(3)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羟基,所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或CH3CHOHCH3。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利用所含元素原子守恒判断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明确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
19. CH≡CH C6H6 C3H6O3
【详解】(1)有两种有机物都含有碳92.3%,含有氢7.7%,第一种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碳原子数=92.3%×26÷12=2,氢原子数为:7.7%×26÷1=2,则分子式为C2H2,结构式为CH≡CH;第二种有机物的密度为3.49g/L,摩尔质量为:M=ρ×Vm=3.49g/L×22.4L/mol=78 g/mol,所以分子式为:C6H6;
(2)设有机物分子式为:,,,所以x=3,y=6,反应物的分子式为:,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90,有机物中O原子数为:,故推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