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北京的春节
图片欣赏
写一写
此文写于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老舍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资料链接
研读课文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6节):
第二部分(第7~10节):
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段落大意
第三部分(第11--12节):
第四部分(第7~10节):
春节过完后,人们又开始新的忙碌。
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从腊八起,人们为了过年都在做什么?
铺户、货摊子 加紧上货
孩子们 三件大事
大人们 预备年货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详略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
风俗
除夕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
详
悬灯结彩、燃放花炮、吃元宵
店铺开张
详
详
略
略
春节结束
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有什么特点?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歌
谣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残灯
末庙
春节结束了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
庙会的最后一天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春节:从腊月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小年
腊月二十四至
腊月二十九
除夕
元宵节
正月十九
正月初六
北京的
春节
腊月初旬开始
腊八(粥、蒜)杂拌儿
积极筹备
丰富多样
热闹喜庆
过小年(备年货) 大扫除
除夕
初一至正月十五前
正月十五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好对联、年画
灯火通宵 放鞭炮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拜年 待客 逛庙会
摆摊儿 铺户开张
悬灯结彩 各形各色
看花灯 放鞭炮 吃元宵
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各色活动
休闲自在
充满欢乐
隆重热闹贺新春
温馨浓郁庆佳节
正月十九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团圆、祥和,也领略了老舍先生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