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含解析)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含解析)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10: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s) B.v(B)=0.3mol/(L·s)
C.v(C)=0.8mol/(L·s) D.v(D)=1.0mol/(L·s)
2.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3.“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a为电极,b为Pt电极,c为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的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A、B两个区,A区与大气相通,B区为封闭体系并有保护。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连接b、c,b电极附近pH增大,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B.若用导线连接b、c,c电极为正极,可实现转化为
C.若用导线连接a、c,则a为负极,该电极附近pH减小
D.若用导线连接a、c,则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时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5.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6.把和混合装入容积为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经反应达平衡,在此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同时生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B.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
C.达到平衡状态时B的转化率为50%
D.内B的反应速率
7.已知:(I)C(s)+O2(g)=CO2(g) ΔH1
(II)H2(g)+O2(g)=H2O(g) ΔH2
(III)CO(g)+O2(g)=CO2(g) ΔH3
(IV)C(s)+H2O(g)=CO(g)+H2(g) Δ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3>0
B.ΔH4=ΔH2+ΔH3-ΔH1
C.ΔH2+ΔH3<ΔH1
D.ΔH1、ΔH2、ΔH3分别对应为C、H2、CO的标准燃烧热
8.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9.把0.6mol气体X和0.4mol气体Y混合于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测得5min末生成0.2mol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1 min-1,则n值是
A.1 B.2 C.3 D.4
10.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向C(s)+H2O(g) CO(g)+H2(g)反应体系中增加C的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过氧化氢分解时加入适量的MnO2
D.合成氨反应中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11.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
12.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装置一 装置二 装置三 装置四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13.可逆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4.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A、B,发生反应:,12s时生成0.8molC,A、B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1,c=2
B.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Ne,反应速率不变
C.平衡时气体总压强是起始的9/13
D.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平衡状态
15.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pH
① 25 1
② 45 1
③ 25 7
④ 25 1
A.实验①中0~15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 5mol·L 1·min 1
B.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的降解速率增大
C.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验①③说明pH越大,越不利于M的降解
D.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验①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二、实验题
16.煤是一种重要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由水蒸气和炽热的无烟煤反应可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混合气体,主要由两种无色无味气体组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工业上生产水煤气时,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这说明_______。
(2)提出猜想: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①CO和氢气,②_______(填化学式)和氢气。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
设计实验: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
(3)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4)实验结论:如果_______,那么猜想_______(填序号)合理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在常温下,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Al、Mg 稀盐酸 偏向Al
2 Al、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C(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Al、Mg 氢氧化钠溶液 偏向Mg
5 Al、Zn 浓硝酸 偏向Al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__(填“是”或“否”)。
(2)由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__极,电极反应式:__。
②石墨为__极,电极反应式:__。
③电池总反应式:__。
(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_,理由是_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同周期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X、Y、Z、W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用途极其广泛。
(1)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X、Y、Z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3)Y、Z、W三种元素对应的离子中,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某汽车尾气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测定XZ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Z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则负极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Z2- 通过固体介质NASICON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工作时电流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C.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XZ的含量越高
(5)X2Z42-能被酸性KMnO4氧化,请填写相应的离子,并给予配平:
_____ ______+______MnO4- + ________H+ = ______CO2 + _______Mn2++______H2O
19.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表中选择.
阳离子 K+、Na+、NH4+、Fe2+、Ba2+、Cu2+
阴离子 OH﹣、I﹣、NO3﹣、AlO2﹣、HCO3﹣、HSO4﹣
(1)若A的水溶液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A、B的水溶液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
①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A的水溶液为浅绿色,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则:
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文字叙述)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利用归一法将所有反应速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
A.==0.25;
B.=0.3;
C.==0.27;
D.;
数值大的反应快,因此反应最快的是B。
故选:B。
2.C
【详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错误;
B.X初始物质的量为1.2mol,到10s物质的量为0.41mol,物质的量减少了0.79mol,浓度减小了0.395mol/L,B错误;
C.Y初始物质的量为1mol,到10s剩余0.21mol,转化了0.79mol,转化率为79%,C正确;
D.X、Y物质的量减小,Z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Z物质的量变化量Δn(X)=0.79mol,Δn(Y)=0.79mol,Δn(Z)=1.58mol,故X、Y、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用导线连接b、c,b电极发生O2→H2O,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b电极附近pH增大,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化,故A错误;
B.c电极为负极,发生反应:HxWO3 xe =WO3+xH+,可实现HxWO3转化为WO3,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连接a、c时,a电极上H2O→O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生成H+,a电极附近pH减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连接a、c时,a电极为负极,c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WO3+xH++xe =HxWO3,故D错误;
答案选C。
4.D
【详解】A.图甲中溶液的pH相同,但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相同pH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A错误;
B.图乙中浓度相同,但加入NaOH浓度不同,说明溶液的pH不同,NaOH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双氧水浓度相同时,pH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B错误;
C.图丙中少量存在时,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溶液溶液溶液,由此得出:锰离子作催化剂时受溶液pH的影响,溶液碱性越弱,其分解速率越快,故C错误;
D.图丁中pH相同,锰离子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图丙中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溶液的pH值影响,由此得出:碱性溶液中,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C
【详解】根据2H2+O2=2H2O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则2mol H2即4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484 kJ,设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 ,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可得463kJ×4 496kJ 2x=484 kJ,x =436kJ,故答案选C。
6.C
【分析】根据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可知,反应后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s)×5s×2L=2mol,生成1molD,根据方程式系数之比等于变化量之比可得x:2=2:1,解得x=4,根据题意可得: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x=4,A正确;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它条件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1+2+2+1):(2.5+2.5)=6:5,B正确;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B的转化率为×100%=20%,C错误;
D.B的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C、CO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ΔH1<0、ΔH3<0,故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将(I)- (II)-(III),整理可得C(s)+H2O(g)=CO(g)+H2(g),所以ΔH4=ΔH1-ΔH2-ΔH3,故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V=反应I-反应II-反应III,反应IV为吸热反应,所以ΔH4>0,ΔH2+ΔH3<ΔH1,故C正确;
D.标准燃烧热是指在25℃、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H2燃烧产生的稳定氧化物是液态水,ΔH2不是H2的标准燃烧热,故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A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达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②不正确;
③在反应进行的任何阶段,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都为2∶2∶1,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③不正确;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c(NO2)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④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⑤不正确;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平衡前压强在不断发生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⑥正确;
⑦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则平衡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⑦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④⑥⑦正确,故选A。
9.A
【详解】5min末生成0.2molW可知,W的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W)=,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解得n=1,故选A。
10.C
【详解】A.碳为固体,反应体系中增加C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A错误;
B.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阻碍了反应的进行,B错误;
C.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但是不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受影响,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在同一反应中,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则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故A正确;
B.水为浓度为定值的纯液体,不能用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
C.水为浓度为定值的纯液体,不能用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
D.氯化钙为生成物,应用浓度的增加表示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装置一:形成原电池,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
装置二:未形成原电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c;
装置三:形成原电池,d极溶解,所以d是负极,c极有气体产生,所以c是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c;
装置四:形成原电池,电流从a极流向d极,a极为正极,d极为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a;
所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
故选:C。
13.C
【分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详解】①为生成物,为反应物,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NO,均为生成物,任何时刻,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都会生成2nmolNO,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错误;
③任何时刻,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变化,各物质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
⑤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一直不变,但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才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
综上分析,正确的有①④⑤,答案选C。
14.D
【详解】A.12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C,由图可知,A、B分别消耗的物质的量为(1.6-0.4)mol=1.2mol,(1.0-0.6)mol=0.4mol,由物质的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1.2:0.4:0.8=3:1:2,故 b=1,c=2,故A正确;
B.容器容积不变,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Ne,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B正确;
C. 起始总物质的量为2.6mol,由A项知,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4+0.6+0.8=1.8mol,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则平衡时气体总压强是起始的,故C正确;
D. 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D。
15.D
【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15 min内Δc(M)=(0.3mol/L-0.1mol/L)×10-3=2×10-4mol/L,则实验①中0~15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2×10 4mol/L÷15min=1.33×l0-5mol/(L min),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M降解速率增大,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②的温度高,所以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实验①相对于实验③,M降解速率增大,又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③的pH高,所以说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起始浓度不同,M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D。
16.(1)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 CO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B
(4)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①(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分析】由水蒸气和炽热的无烟煤反应可得混合气体,依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及状态分析,气体的成分可能为CO、CO2、H2中的两种。
【详解】(1)工业上生产水煤气时,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说明反应过程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这说明: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为: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提出猜想: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①CO和氢气,②CO2和氢气。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答案为:CO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两种组合中都含有H2,只需区分CO和CO2,而CO2与NaOH反应无现象,所以选择的装置是B。答案为:B;
(4)CO2与NaOH反应无现象,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那么猜想①合理(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答案为: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① (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点睛】煤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用于制取水煤气,此反应需不断提供高温条件才能发生。
17. 否 负 2Al-6e-=2Al3+ 正 6H++6e-=3H2↑ 2Al+6HCl=2AlCl3+3H2↑ 负极 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 Al-3e-+4OH-=AlO+2H2O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Al是原电池的正极 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质溶液
【详解】(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不相同;
故答案为:否。
(2)①由实验3电流表指针偏向石墨,是负极,石墨是正极,电极反应式:2Al-6e-=2Al3+;
故答案为:负;2Al-6e-=2Al3+。
②是负极,石墨是正极,化学反应是失去电子被氧化为,盐酸中的得到电子被还原为,电极反应式:6H++6e-=3H2↑;
故答案为:正;6H++6e-=3H2↑。
③总反应式为: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2Al+6HCl=2AlCl3+3H2↑。
(3)实验4中在溶液中活动性,则是负极,是正极;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Al-3e-+4OH-=AlO+2H2O;
故答案为:;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Al-3e-+4OH-=AlO+2H2O。
(4) 在浓硝酸中钝化,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是负极,是正极,所以在实验5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
故答案为: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Al是原电池的正极。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为: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和电解质溶液;
故答案为: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质溶液。
18. 第二周期第ⅣA 族 CH4 r(N3-)>r(O2-)>r(Al3+) CO+O2- -2e-=CO2 AC 5 C2O42- 2 16 10 2 8
【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则X、Y、Z是第二周期的元素,W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同周期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W是Al元素;根据相对位置,X、Y、Z分别是C、N、O。
【详解】(1)X是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 族;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C、N、O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CH4;
(3)N、O、Al三种元素对应的离子,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N3-)>r(O2-)>r(Al3+);
(4)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是一氧化碳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负极反应式CO+O2--2e-=CO2;
A.b通入氧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 通过固体介质NASICON由电极b流向电极a,故A正确;
B.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b是正极,工作时电流由电极b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a,故B错误;
C.CO的含量越高,失电子越多,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故C正确;
(5)C2O42-被酸性KMnO4氧化为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C2O42-+2MnO4- +16H+ =10CO2 +2Mn2++8H2O。
19. 离子键、共价键 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 FeI2 仅有I﹣被氧化成I2使溶液呈黄色 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 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Ⅱ合理(其他合理亦可) NO3﹣+4H++3e-═NO↑+2H2O
【详解】(1)从所给离子的种类判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则A、B中含有磷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且B溶液呈碱性,所以A是硫酸氢铵,B是氢氧化钡,①A的化学式为NH4HSO4,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说明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氨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
(2)①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说明A中存在Fe2+;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B中存在Na+;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与盐酸反应;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溶液呈黄色可能有Fe3+生成或有I2生成。则加入B后混合溶液中应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根据所给离子判断,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结合成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B是NaNO3,A是FeI2;
②碘离子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所以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时碘离子先被氧化,所以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Ⅰ.I-被氧化为I2而使溶液变黄,离子方程式为6I-+2H++2 NO3-=2NO↑+ I2+4H2O;
Ⅱ.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离子方程式为2I-+4H++ Fe2++NO3-=NO↑+ I2+2H2O+Fe3+;
③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Ⅱ合理;
④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则b极为正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产生NO,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2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