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专题9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误食重金属盐后,应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是
A.服用大量葡萄糖溶液 B.喝大量的生理盐水
C.喝大量的豆浆或牛奶 D.注射大量盐水
2.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不能燃烧 B.苯密度小于水
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一定条件下,苯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3.乙酸、水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如表所示,三者结构中的相同点是都含有羟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乙酸:水:乙醇:CH3-CH2-OH
A.羟基的极性:乙酸>水>乙醇
B.羟基极性不同的原因是羟基中的共价键类型不同
C.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可影响羟基的活性
D.与金属钠反应的强烈程度:水>乙醇
4.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AgNO3+HCl=AgCl↓+HNO3
B.CH4+2O2CO2+2H2O
C.CH2Br2+Cl2CHClBr2+HCl
D.CH3CH2OHCH2=CH2↑+H2O
5.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乙酸的结构式为,其发生下列反应时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的电离,是a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b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与的反应:,是c键断裂
④乙酸生成乙酸酐的反应:,是a、b键断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关于乙烯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以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取代反应制取乙醇
B.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溶液褪色,两者反应原理不相同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
D.1mol乙烯发生加聚反应能生成1mol聚乙烯
8.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③
C.在浓硫酸催化共热下与乙酸反应时断裂②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镁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零件等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振荡静置分层,上层棕黄色褪色,下层溶液变为紫黑色
C.向胆矾晶体滴加浓硫酸,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最后变为黑色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物漂白剂、杀菌消毒剂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酸检测时用到的“拭子”由尼龙纤维制成,尼龙纤维属于有吸附性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为增强口罩的密封性,均放了鼻梁条,有的鼻梁条是铝合金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中国空间站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酸雨的形成都与有关
11.衣食住行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棉衬衫和丝质衣服的主要原料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B.碳酸氢钠可作为面制食品的膨松剂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后用于消毒卫生间
D.汽车轮毂用密度小强度大的镁合金制造
12.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可存在c→d→e→f→c的循环转化关系
B.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直接得到e
C.a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g
D.固体g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13.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CO3、CaCO3和SiO2
B.生产陶瓷、玻璃、水泥都用到黏土
C.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将实验后剩余的钠粒放回原试剂瓶中
B.焰色反应前将铂丝用稀硫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与原来颜色相同
C.可用干燥沙土扑灭着火的金属钠
D.制备时将胶头滴管伸入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问题
(1)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烃:___________。
b.若该烷烃是由烯烃和1molH2加成得到的,则原烯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下同)
c.若该烷烃是由炔烃和2molH2加成得到的,则原炔烃的名称为___________
d.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___________种。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甲苯与氯气光照(写一氯代物)___________
b.由苯生产异丙苯___________
c.由丙烯与HBr加成制备CH3CHBrCH3___________
d.丙烯在过氧化氢的条件下与HBr加成制备CH3CH2CH2Br___________
17.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制备时主要是避免氧气的介入。某学生利用稀硫酸A、铁粉B和某碱溶液C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备白色固体。
(1)写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方程式_______。
(2)装置II盛放的溶液C是_______(a.NaOH b.);配置该溶液时,为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铁粉与稀硫酸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的作用有_______(填编号)。
a.驱赶装置内的空气
b.把物质B压入II中
c.保护白色不被空气氧化
(4)白色沉淀在_______(填“锥形瓶I”或“锥形瓶II”)内生成,经在无氧环境中干燥处理,得到的白色粉末是很好的化工_______(填“除酸剂”或“除氧剂”)。
三、计算题
18.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化合物:
(1)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2)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生成水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4)在120℃、1.01×105Pa下,以上三种物质中的两种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19.有一镁铝合金共51 g,把其加入到1 L 5 mol·L-1的盐酸中,恰好反应完。
(1)关于合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合金只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
C.镁铝熔成合金的过程是一个化学过程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成成分的熔点低
E.合金具备金属的特性
(2) 该合金中镁铝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g、________g。
(3) 反应中共收集到标况下的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若要使沉淀恰好达到最大值,需要加入NaOH________L。
四、工业流程题
20.电子工业上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敷有铜膜的塑料板上以涂层保护所要的线路,然后用三氯化铁浓溶液作用掉(腐蚀)未受保护的铜膜后形成的。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准备采用图示步骤:
(1)写出FeCl3溶液与铜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所需试剂名称: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
(3)向②中加入NaOH溶液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此过程的现象:___________,此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通入的⑥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写出通入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它失去生理功能,中毒后进行急救,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防止它破坏人体的蛋白质。
A.葡萄糖溶液是糖类,A不可以;
B.生理盐水是电解质溶液,B不可以;
C.豆浆和牛奶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C可以;
D.盐水属于电解质溶液,D不可以;
综上所述,选C。
2.A
【详解】A.苯能燃烧,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
B.苯密度小于水,B项正确;
C.苯的结构中含有单双键交替的大π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
D.一定条件下,苯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3.B
【详解】A.酸性大小顺序为:乙酸>水>乙醇,物质的酸性越强,说明物质分子中羟基活动性就越强,则羟基的极性:乙酸>水>乙醇,A正确;
B.羟基极性不同的原因是羟基连接的其它基团中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大小不同,基团相互影响的结果,而羟基中的共价键类型是相同的,B错误;
C.基团之间相互影响使物质的性质不同,则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可影响羟基的活性,C正确;
D.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与金属钠反应的强烈程度:水>乙醇,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4.C
【详解】A.反应为无机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
B.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
C.CH2Br2中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
D.醇中羟基反应后生成碳碳双键,属于消去反应,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乙酸与乙醇反应,乙酸中的羧基提供羟基,乙醇中的羟基提供氢原子,羟基和氢原子形成水,剩下基团结合形成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18O18OH+CH3CH216OHCH3C18O16OC2H5+H218O,所以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总共有3种,分别为:CH3C18O18OH、CH3C18O16OC2H5、H218O;
故选:C。
6.B
【详解】乙酸是一元弱酸,能够在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产生,电离方程式为,则乙酸发生电离时是a键断裂,①正确;
乙酸具有羧基,乙醇具有醇羟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②正确;
,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r取代了甲基氢,断键部位是c键,③正确;
两个乙酸分子脱去一分子水生成乙酸酐,一个乙酸分子断裂键脱去H原子,另一个断裂键脱去羟基,因此断键部位是a、b键,④正确;
答案选B。
7.B
【详解】A.工业上可以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制取乙醇,A说法错误;
B.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两者反应原理不相同,B说法正确;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2倍,双键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因此乙烯比乙烷容易参加反应,C说法错误;
D.1mol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不能确定生成聚乙烯的量,D说法错误;
答案为B。
8.C
【详解】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故A正确;
B.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键,故B正确;
C.酯化反应中酸去羟基醇去氢,即①断裂,故C错误;
D.乙醇完全燃烧时,①②③④⑤键全部断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选C。
9.A
【详解】A.镁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特点,因此镁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零件等,故A正确;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振荡静置分层,上层棕黄色褪色,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故B错误;
C.向胆矾晶体滴加浓硫酸,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最后不会变为黑色,故C错误;
D.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C
【详解】A.尼龙纤维是聚酰胺类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
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
C.碳纤维是碳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棉衬衫主要原料是纤维素,丝质衣服主要原料为蛋白质,纤维素、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也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作为制作糕点的膨松剂,故B说法正确;
C.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可以生成有毒的氯气,因此两溶液不能混合使用,故C说法错误;
D.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散热好、消震性好等特点,可以制作汽车轮毂,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2.A
【分析】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则abgde分别为铁、氧化亚铁、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ef分别为亚铁盐、铁盐;
【详解】A.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和氧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生成氯化亚铁,A正确;
B.氢氧化亚铁和氧气生成氢氧化铁,故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氢氧化铁,B错误;
C.铁和水蒸气高温生成四氧化三铁,C错误;
D.三价铁和碘离子会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D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①稀硫酸和铁粉生成H2,氢气排除了装置中的空气,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
②稀硫酸和铁粉生成H2,打开a止水夹,氢气排除了装置中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关闭a止水夹,A中生成硫酸亚铁的试管压强增大,将硫酸亚铁压如B试管,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
③与空气直接接触,Fe(OH)2迅速被空气氧化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Fe(OH)3,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④在硫酸亚铁溶液上面加苯液封,隔绝空气,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A.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不是玻璃,故A错误;
B.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纯碱、石灰石、石英是制造玻璃的原料,生成玻璃不需要黏土,故B错误;
C.硅酸盐性质稳定,熔点较高,所以硅酸盐制品一般具有性质稳定、熔点较高特点,故C正确;
D.沙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实验后剩余的钠粒要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钠在空气中发生危险,故A正确;
B.焰色反应中铂丝用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硫酸,因为氯化物易挥发,而硫酸盐难挥发,不能达到完全清洗铂丝的目的,故B错误;
C.钠着火会生成过氧化钠,因此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可用干燥沙土扑灭,故C正确;
D.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制备时将胶头滴管伸入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避免生成的和氧气接触,故D正确;
答案选B。
16.(1) 2,3-二甲基戊烷 5 3,4-二甲基-1-戊炔 6
(2) +Cl2HCl+ +(CH3)2CHOH→H2O+ CH3CH=CH2+HBr→CH3CHBrCH3 CH3CH=CH2+HBrCH3CH2CH2Br
【分析】(1)
a.烷烃命名时,选用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因为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应为戊烷,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码,因在2号和3号碳原子上各有1个甲基,所以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烷;
b.当相邻的两个C原子上、每个C原子上均有H原子时,则此位置原来为碳碳双键,所以碳碳双键可能存在的位置有5种,即此烯烃有5种;
c.当相邻的2个C原子上、每个C原子上均有2个或以上H原子时,则此位置原来为碳碳三键,所以碳碳三键可以存在的位置在最右侧的1,2号碳之间,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从离碳碳三键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因为在3号和4号碳原子上各有1个甲基,所以炔烃的名称为3,4-二甲基-1-戊炔;
d.此烷烃中含6种等效氢,所以一氯代物共有6种,即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6种;
(2)
a.甲苯与氯气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苯发生甲基上取代反应,同时还生成HCl,方程式为+Cl2HCl+;
b.苯和2-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异丙苯,方程式为+(CH3)2CHOH→H2O+;
c.丙烯与HBr加成生成CH3CHBrCH3,方程式为CH3CH=CH2+HBr→CH3CHBrCH3;
d.丙烯在过氧化氢的条件下与HBr加成CH3CH2CH2Br,方程式为CH3CH=CH2+HBrCH3CH2CH2Br。
17.(1)
(2) a 煮沸
(3) abc
(4) 锥形瓶II 除氧剂
【详解】(1)很容易被氧气氧化,先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反应:。
(2)要制得纯净的白色的,必须防止与氧气接触,根据题意,用铁粉和稀硫酸在装置I中反应产生和,可以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同时压强增大,将溶液压入锥形瓶II中,与溶液反应,生成,所以装置II盛放的溶液为:a.NaOH;气体在溶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3)在装置I中铁粉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和,可以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同时压强增大,将溶液压入锥形瓶II中,与溶液反应,生成,故离子方程式为:,氢气的作用选:abc。
(4)在装置I中铁粉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和,可以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同时压强增大,将溶液压入锥形瓶II中,与溶液反应,生成,在锥形瓶II生成;具有强还原,可以用作化工生产中的除氧剂。
18. CH4 C2H6 C2H4 CH4 CH4和C2H4
【详解】(1)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的的值一次为4、2、3,故等质量的CH4、C2H4、C2H6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CH4,
故答案为:CH4;
(2)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 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三种物质的的值依次为2、3、3.5,故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室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C2H6。
故答案为:C2H6;
(3)质量相同时,烃(CxHy)的值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量越多;的值越大,生成水的量越多。故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C2H4;生成水的量最多的是CH4。
故答案为:C2H4;CH4;
(4)由题意可知,在120℃、1.01×105Pa下,
由于,则,的y=4,即该条件下,当烃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时,该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符合要求的两种烃为CH4、C2H4。
故答案为:CH4和C2H4。
19. BDE 24g 27g 56 1
【分析】(1)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低。
(2) 镁铝合金共51 g,把其加入到1 L 5 mol·L-1的盐酸中,恰好反应完,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为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设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amol、铝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24a+27b=51;另外反应后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为电中性,则:2a+3b=5;
(3)根据电子守恒即可解得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4)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当沉淀恰好达到最大值时,所得溶液为NaCl,由电荷守恒可知n(Cl-)=n(Na+)。
【详解】(1)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故B正确;
C.镁铝熔成合金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故C错误;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低,,故D正确;
E.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E正确;
故答案为BDE;
(2) 镁铝合金共51 g,把其加入到1 L 5 mol·L-1的盐酸中,恰好反应完,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为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设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amol、铝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24a+27b=51;另外反应后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为电中性,则:2a+3b=5;解方程组24a+27b=51、2a+3b=5得:a=b=1,故镁铝合金中Mg的质量为1mol×24g/mol=24g、Al的质量为1mol×27g/mol=27g;
(3) 设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mol,根据电子守恒可得1mol×2+1mol×3=nmol×2,解得:n=2.5,则所得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5mol×22.4L/mol=56L;
(4)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当沉淀恰好达到最大值时,所得溶液为NaCl,由电荷守恒可知n(Cl-)=n(Na+)=1L×5 mol·L-1=5mol,则所加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5mol,溶液体积为=1L。
【点睛】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明确发生反应的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电子守恒可计算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利用所得溶液是电中性的,可计算溶液中Cl-与Mg2+和Al3+之间的电荷守恒关系,另外沉淀量最大时n(Cl-)=n(Na+)也是利用电荷守恒得到的,这是解题的突破点。
20.(1)
(2) 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4)
【分析】废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中加入过量①,可生成金属铜,则①应为Fe;所得滤液②为FeCl2溶液,滤渣③为Fe和Cu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④应为盐酸,滤液⑤为FeCl2溶液;通入⑥为气体,生成FeCl3,则该气体为Cl2。
【详解】(1)FeCl3溶液与铜膜发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2)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常用KSCN溶液,该试剂的名称为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3)②中含有FeCl2溶液,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Fe(OH)2,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Fe(OH)2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此过程的现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此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4)通入的⑥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其为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点睛】Fe3+与Cu反应,只能生成Fe2+和Cu2+,不能生成Fe和Cu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