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5 我一生中重要抉择
第四单元
解析:A.duò/zhuì,xiāo/xuē,píng/bǐng。B.jué/jué,gān/gàn,cuì/cuì。C.pì/pì,jiàn/qiān,qiǎng/jiàng。D.shǔ/zhù,biàn/biàn,céng/zēng。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堕落/坠落 削皮/剥削 荧屏/屏息
B.抉择/口诀 干预/才干 出类拔萃/纯粹
C.开辟/偏僻 鉴定/签字 强词夺理/倔强
D.署名/著名 狡辩/分辨 曾经/曾祖
A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帖切 扶植 真心诚意
B.微软 前沿 平易进人
C.脱离 谅解 不修边幅
D.倡导 枯躁 名人逸事
解析:A项,帖—贴。B项,进—近。D项,躁—燥。
C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
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
室的主任。
C.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
D.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
气大了。
解析:D项,“这样一讲呢”这句话,根据语境可知不是疑问句,要将问号改为逗号。
D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
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
(2)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
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答案示例:比喻生活最艰苦,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答案示例:多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这里是作者自谦、幽默的说法。
阅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回答问题。
5.同样是著名科学家面对青年学子所做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我一生中
的重要抉择》风格有何不同?
6.作者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第六个抉择?这样表态的目的是什么?
7.结合选文,说一说王选是如何看待权威的。你对此有何理解?
5.同样是著名科学家面对青年学子所做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 《我一生
中的重要抉择》风格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所讲的主要是思维方法、治学方法的问题,是比较抽象、理性、严肃的话题,侧重论述;《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王选漫谈自己一生的经历,比较具体、感性,侧重叙述,体现出轻松、活泼的特点。
6.作者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第六个抉择?这样表态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真心诚意。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
解析:对此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7.结合选文,说一说王选是如何看待权威的。你对此有何理解?
答案示例:
王选认为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而且权威代表的是过去时态,而不是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潮流。
解析:
此语段讲的是怎样读书。④提出了中心意思,是第一句;③“或者”一词体现了与上一句句意的联系,是第二句;②①与上两句语意相关,表达特点相似,是第三、四句;⑤中“因此”体现了对文段的总结,是末句。故答案为B。
8.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⑤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⑤ C.②③④⑤① D.④①②③⑤
B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 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
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招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1.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解析:
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具体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述。本文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解析:
结合第③段内容来看,前半段引用《大学》和诸葛亮的名言,属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后半段举了曾国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以此来证明本段的分论点:静的好处很多。从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11.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答案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仍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12.2020年新春,疫情肆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多少白衣天使、武警战士、基层党员干部舍小家
为大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多少兄弟省份派出医疗团队、运输救灾物资,为武汉加油!为湖北加油!
现在班上举办“抗击疫情,感恩有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感恩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是班长在介绍活动开始时的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句子内容,结
合所学的知识,补写一个句子。(不要求完全对仗)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的样子”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你的样子”是白衣天使,坚守岗位、救死扶伤,守卫人民
健康是一辈子的事业。
答案示例一:“你的样子”是中国军人,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是不变的本色。
答案示例二:“你的样子”是伟大祖国,人民至上、国家担当,无论多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解析:本题要围绕“疫情”的主题,内容上,要表达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及其事迹、品质的赞美;形式上,按照画线句的结构形式“‘你的样子’是……,……、……,……”仿写即可。
(2)【感恩人 我来访】李波是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在这次抗疫救灾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班级准备让你对他做一次采访。请把采访过程补充完整。
①采访准备。了解采访注意事项、采访者的基本情况,确定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时间和地点。
② 。
③撰写采访稿。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撰写采访稿。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实施采访。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内容紧扣抗疫救灾这一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采访程序,结合前一程序是“采访准备”,后一程序是“撰写采访稿”可知,中间的应是“实施采访”。采访过程围绕采访主题‘抗疫救灾’,采访用语简明、得体即可。
(3)【感恩事 我探究】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抉择。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1月18日,钟南山亲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的工作,感动了不少人。钟南山当时已经是84岁的高龄了。他当时一直奉劝大家不要去武汉,他自己却第一时间就到达了武汉。为了在第一时间赶到武汉,钟南山是坐着高铁的餐车去的。钟南山真的可以说是国士无双。钟南山出现之后,抗击疫情的工作出现了积极进展。
材料二:1月23日,一封特殊的请战书在网络上传开。24名医务人员签上姓名、盖上红手印,在这份请战书上写道:“我们是2003年奉命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当年为全国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17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特此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除此之外,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的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湖北,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答案示例:要时刻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解析: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材料内容,然后联系自身实际来谈。如,材料一中,钟南山亲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的工作;材料二中,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湖北,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要时刻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