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介绍一个地方时,可以从抓住典型事物、结合自身经验、关注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
2.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威尼斯的活力与静寂。
3.能够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威尼斯的活力与静寂。
教学难点:
能够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阅读,聚焦“小艇”
1.课前读一读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朱自清《威尼斯》、乔治·桑《威尼斯之夜》,发现共同写作素材,进行分享。
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国”,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写威尼斯当然要抓住最典型的景中之物来写。这就叫抓住典型事物来写。(板书:抓住典型事物)
2.概括“小艇”特点
任务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典型事物“小艇”,有什么特点?(窄小、美观、灵活)
马克·吐温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清楚的?(用比喻修辞手法。小艇对于没去过威尼斯的人来说很陌生,这样一比喻有助于读者了解小艇的特点。)这样一比喻,就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了。
板块二 聚焦“船夫”,体会动态描写表达效果
马克·吐温写小艇不仅只因为它是典型事物,补充马克·吐温简介。
出示: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12岁时就到工厂当小工,后才做过水手、舵手、排字工人、记者等。“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取自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关注船夫,船夫的驾驶技术。(板书:船夫)
写作素材不仅仅可以抓住典型事物,还源于自身的独特经历。这叫结合自身经历来写。(板书:结合自身经历)
任务二:文章第四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哪些描写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快速找到,做上批注。(抓极快、挤过、穿过、非常快、急转弯、飞一般、忙极了。)
威尼斯的水道上到处都是这样快速行驶的小艇,这样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倘若你此刻正和马克·吐温一起坐在快速行驶的小艇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马克·吐温通过描写小艇快速行驶的动态模样,将威尼斯的活力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板书:活力)动态描写的魔力就是将一幅动态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是,如果从头到尾只是一味地写动,会不会太“躁动”了?怎么办?
板块三 聚焦“散场”,体会静态描写表达效果
任务三:文章哪里写出了静态的美?自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感受威尼斯的静寂之美。(板书:静寂)(作者笔下一切事物都安静了下来,影子、石头、桥梁、船……目之所及,都是静的。)
梳理:大作家真的是不简单!该动的时候写好动,该静的时候写好静,两者相结合,就能呈现两种不同的美。动起来时,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静下去时,静寂笼罩了古老的水城。这就是动静结合的魅力,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写出了威尼斯的特点。(板书:运用动静结合)
板块四 梳理方法,读写整合
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已达标目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一目标达成了吗?答案就在黑板上。(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入手搜集和介绍)
以“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为例,如果要你介绍苏州,你会搜集哪些资料?
脚下万里的景色都可以在你们的笔下呈现出来了。因为你们已经学会了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来呈现不同的风景。就让我们像导读页上所说的那样——“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