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第16课
三国鼎立
1.背景
官渡之战
一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
(2)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曹操
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2.曹操为壮大势力采取的措施
官渡之战
一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今河南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对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他几次下令求贤,网罗了一大批有治国用兵本领的人才。他组织流亡农民和士兵,开垦荒地,实行屯田,保障了粮食供应,稳定了民心军心,曹操的力量逐渐增强。
政治:
经济: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3.概况
官渡之战
一
时间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十万人
三四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以少胜多
为什么曹操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曹操: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建议,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抓住战机发动进攻。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
二
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力量有所增强。
孙权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
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顾茅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请,恰巧诸葛亮出去了,刘备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诸葛亮见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
赤壁之战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追击路线
曹操败退路线
公元208年
曹操
20多万
大 军
5万联军
败
胜
刘备孙权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的示意图
概况
赤壁之战
二
时间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 )
诸葛亮草船借箭——( )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万事俱备——( )
顶个诸葛亮
有借无还
只欠东风
周瑜
黄盖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吸取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1.背景
三国鼎立
三
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孙权
曹操
刘备
三国鼎立
三
政权 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曹魏
蜀汉
孙吴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2.三国政权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
三
3.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三国 发展生产措施
魏国
吴国
蜀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魏国的屯田
蜀国的蜀锦
吴国的造船业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1.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魏: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
孙吴:造船业发达,到达夷洲
官渡之战
曹操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课后活动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课后活动
(1)《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
(2) “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主观原因:曹操贸然挥师南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再加上曹操骄做轻敌,战术失当,最终在赤壁兵败北撤。
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课后活动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