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考前题组
专项冲刺训练
题组二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心乐之( ) (2)日光下澈( )
(3)以其境过清( )
.
.
.
以……为乐
穿透
凄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乙】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①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②堰池塘而已,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岚③飞翠,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
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 (戴名世《数峰亭记》,有改动)
.
.
.
【注释】①吾桐:指桐城。 ②陂(bēi):池塘。 ③浮岚(lán):山里浮动的雾气。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尽处土隆然而高 / 处江湖之远
C.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 / 可计日而待也
D.姑预名之 / 名之者谁
. . .
.
.
.
.
.
.
.
.
B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盖 屋 面 西 南 而 此 地 面 西 北 于 是 西 北 诸 峰 尽 效 于 襟 袖 之 间
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3分)
(1)【乙】文提到“吾桐山水奇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山“奇秀”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以清新简洁之笔,由近及远写远山的佳趣。先简笔勾画绵延曲折的平岗后,又浓墨重彩描写出远山“浮岚飞翠,叠立云表”的画卷。
(2)两文均是写景之作,请简要谈谈两位作者由景物所触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作者情绪由乐转悲。被贬永州,寄情山水,排遣苦闷;循水声发现小石潭独特景致而心生喜悦,但心中悲凉心情被凄清环境再次触发“凄神寒骨”,从而流露出来。
【乙】文作者流露出乐观豁达的情趣。作者爱好山水,眼前无大山大流平岗,仍发出“亦未尝不可乐”的感慨;想要精心的建造的“数峰亭”虽然因财力不足暂时无法实现,但仍有“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的美好向往。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