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它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绝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它建作一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
材料三: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美,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怯懦、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
(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一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加以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但理性知识仍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
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3分)( )
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4分)
5.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琴和箫
孙 犁
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
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
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
⑤“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 ”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盖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
⑥冬天,孩子们的母亲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
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 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倾,因为它们没有根底。
⑨已经是秋初,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了。
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
11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
12当船将要靠近北岸的时候,船夫告诉我,“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13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子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14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15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
16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17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是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
18晚间休息下来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晨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孩子父亲的牺牲,极力渲染了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让读者颇有一种沉重的叹惋。
B.第⑤段描写的“月色多么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
C.孩子父亲牺牲之后,孩子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
D.“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女孩子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了生命的意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坚定的斗争决心。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⑨段中的“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
C.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
D.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8.“琴和箫”在小说中含义丰富深刻,请简要分析。(6分)
9.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本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孛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庐陵邓光荐曰:“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故其军日败,势日蹙,而归附日众,从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虽人心向中国,思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统领百官而总揽政务的大官,与丞相并非一个概念。
B.赞,是一种多以颂扬人物为主旨的文体,常附于史传之后以阐发议论。
C.中国,古代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南宋。
D.“信大义”中的“信”指“信用”,与《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的“信”意思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元丞相孛罗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但文天祥拒不向他行跪拜礼,遭到元人强制拖拽和按压后,他也没有屈服。
C.文天祥学问广博,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文思敏捷,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把对国家的忠义之情,都倾注在诗作中。
D.庐陵人邓光荐认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召,在南宋王朝危急的时候,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文天祥进行抗元斗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
(2)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
14.文中多次提到“仁”,结合你的理解分析文天祥是怎样践行“仁”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龟 山①
苏 轼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②。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③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注] 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受排挤离京赴杭上任,此诗即写于上任途中。②治平三年秋苏轼护送其父灵柩归蜀,经过龟山(在今江苏盱眙县),熙宁四年赴杭州任上再次经过龟山,前后相隔五年。③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遣将拒北魏太武帝,筑城于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一个“飘”字,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漂泊、茫然抑郁,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万里”和“一庵”妙作偶对,“行”和“卧”动静结合,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
C.颈联流露出诗人的矛盾心情。北望中原体现其忧国忧君的思想,“欲东游”写出其仕途失意后想远离现实。
D.本诗体己是实,怀古是虚。前三联落笔皆在自身,尾联看似怀古,实则仍是抒己之怀。
16.有人认为首句中“飘荡”二字贯穿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百姓忘记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心情。
(2)《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共望月光来表达思念之情,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芙蓉,又名荷花、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情或美好理想……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不同于① 的流行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② 的重要滋养。尽管多元文化、消费文化形成风潮,传统文化看似与社会生活疏离,但它无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传统文化始终③ 。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的以年轻化、趣味化和市场化的节目形态赢得更广泛观众的《唐宫夜宴》就是范例。许多传统历史文化品牌通过紧跟时尚潮流,设计出新“国潮”,完美诠释了“中国风格”。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
技术赋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转化、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如许多博物馆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方法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李纨是贾母的长孙媳妇。虽然与王熙凤、秦可卿等贾家媳妇相比,她在贾府中的分量有些单薄,但她却培养出了贾兰这样一个复兴家族的优秀儿子。如果细细研究她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发现: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和贾兰的居家之所。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身处富贵之乡, ① ,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贾兰,与活在蜜罐里的宝玉不同,他多了一份坚韧与努力奋进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贾府被抄家后,贾兰依然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考取功名,人生美满。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李纨对儿子的未来,也有着长远的打算。她不仅严厉督促贾兰用功读书, ②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被袭人劝着出来逛逛,正无精打采时,突然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宝玉很纳闷,问及原因,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 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贾府能有贾兰这样优秀的子孙,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作为母亲,就要起到引导作用, ③ ,对他的人生负起责来。就像国学大师傅佩荣说的那样: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
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老艺人用他那苍老的低沉的声音,重新铸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C.闲暇之时,可以寻一方安静之地,唱他几句,喝他几杯,其乐融融。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不行,倒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处春秋乱世,颜回坚持修身,不改志趣,孔子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收复中原失地,南宋将领岳飞出生入死,精忠报国,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园,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作战,壮烈牺牲。参军前,他不顾劝阻,因为毛泽东曾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1.C “从主观上讲……悠久的价值”错误。原文为“‘……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
2.C A项,“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加以抽象化的表现方式”错,原文说的是“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并没有说明二者存在师承关系。B项,“……决定了……”错误,原文说的是“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但理性知识仍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D项,“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错,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两则材料的话题方向不一致,材料二认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材料三认为“艺术是自然的再现”。
3.A B、C两项只谈了对自然的审美,未涉及艺术。D项强调艺术创作与自然有距离,符合材料一的观点。A项,“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
4.答案 ①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合理性的基础上,点出艺术的本质是“自然的实现”;②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的观点存在漏洞;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有合理性,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最后举例论证;④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绝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等,表达恰切、有分寸。
解析 材料二第2段中的“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在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合理性的基础上,点出艺术的本质是“自然的实现”,论点辩证深刻。
材料二第2段中的“譬如建筑艺术在它建作一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的观点存在漏洞,论据合理充分。
材料二第2段中的“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先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有合理性;“但它绝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再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的不合理性予以批驳;“譬如建筑艺术在它建作一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最后举例论证。可见论证逻辑严密。
材料二第2段中的“已不能完全成立”“绝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等,表达恰切、有分寸,可见论证语言精确。
5.答案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②“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③选取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④诗句呈现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
解析 由材料一第1段中的“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和第2段中的“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有一种距离”可知,艺术和自然是有距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材料二第1段中说“若就主观方面……所谓自己表现”可知,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而“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正是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材料二第2段中说“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诗人正是选取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材料三中说“总之,在生物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诗句呈现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
6.D A项,“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孩子父亲的牺牲,极力渲染了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错。原文对孩子父亲的牺牲是这样描述的:“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把他埋葬了”,据此可知,小说对孩子父亲的牺牲是一笔带过,也没有极力渲染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B项,“……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错。本文第⑤段中写孩子拉胡琴思念牺牲的父亲,胡琴的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天空多么清冷啊”,由此可见“月色多么皎洁”渲染的是清冷凄凉的氛围。C项,“孩子父亲牺牲之后,孩子母亲……思想上开始了觉醒”错。由原文“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可见孩子母亲思想上的觉醒是在丈夫牺牲之前。
7.B “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错。由原文“已经是秋初,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觉到振奋了”可知,“沉重低垂”是因为稻子长势好,“我”“觉到振奋”,由此可见,此时“我”的心情并不沉重。
8.答案 ①象征“我”的朋友夫妇之间深厚、和谐的情感。“我”的朋友演奏胡琴,女人总是吹箫来配合,二人心灵共鸣。②蕴含着“我”对大菱姐妹的思念之情。小说结尾写了“我”幻想两个女孩子拉胡琴、吹竹箫的场景,这是“我”对大菱姐妹思念之情的流露。③象征勇赴国难、不惧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我”的朋友为抗战而死,其妻奔赴延安,代表他们精神的琴和箫传给了他们的女儿,暗示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解析 首先理解标题的字面含义,即“琴和箫”都是乐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深刻含义。“在那些时候……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朋友演奏胡琴,朋友的妻子吹竹箫,从夫妻二人的配合以及妻子“凝视着丈夫的脸”可以看出二人情感深厚,所以这里的“琴和箫”是他们夫妇之间深厚、和谐的情感的象征。小说最后提到“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演奏给人们听”,“我”想象着大菱、二菱,一个拉胡琴,一个吹竹箫,可以看出“我”对这姐妹俩的思念,所以这里的“琴和箫”蕴含着“我”对她们的思念之情。文中写到“朋友”为了抗日而战死沙场,之后他的妻子奔赴延安,展现出夫妻二人勇赴国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大菱继承了胡琴,二菱继承了萧,这也意味着这种精神将会代代传承下去。
9.答案 ①叙述视角的角度。本文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荷花淀》的叙述视角是全知视角。
②主题表达的角度。《琴和箫》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荷花淀》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③语言风格的角度。《琴和箫》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荷花淀》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
解析 叙述视角的角度。由“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等可知,本文的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荷花淀》中写女人们与自己的丈夫的故事,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大家商量”等,由此可知《荷花淀》是以全知视角展现人物和故事的。
主题表达的角度。由“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可见“我”的朋友与他的妻子十分恩爱;由“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受伤殒命……她和二菱带走了萧”“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可见,一个美好幸福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了;由“我在孩子们的脸上……是我的生命的依据”可见军民抗战的决心。由此可知本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荷花淀》中的“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哗哗哗”“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等写出了青年妇女们在与敌人斗争过程中的成长,由此可知《荷花淀》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们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语言风格的角度。本文中“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是什么东西,并没有说明,可见语言含蓄;又如“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含蓄地写出了女孩拉琴时的悲伤;由“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可见“我”因两个孩子的牺牲而内心悲伤;等等。据此可归纳出本文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荷花淀》开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环境美好宁静,即使是战争年代,也富有诗情画意。可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
10.D “开督府”与“置僚属”句子结构相同,都是“天祥”的谓语,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是“不可悉数”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一念向正”意为“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11.D “信大义”中的“信”是通假字,通“伸”,意为“伸张”。
12.B “元丞相孛罗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错。原文说的是“弘范义之”,由此可知,是张弘范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
13.答案 (1)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他,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幽禁起来。
(2)文天祥奉诏起兵救援王朝,(不考虑个人安危,)独自完成自己的志向,连接多次受挫,却更加振奋。
解析 (1)“表奏”,上表奏事;“忠于所事”,忠于职守;“囚”,拘系,幽禁。
(2)“志”,志向;“踬”,遇事受挫,不顺利;“奋”,振奋。
14.答案 ①舍生取义;②忠贞不渝(终不可屈)。
解析 厓山破后,宋亡,张弘范等以宰相之位劝降文天祥,但文天祥却说“国亡不能救……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最后从容赴死,文天祥舍生取义,体现了“仁”。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即人心之安耳”,即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和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管这个叫“仁”;之后又说“文天祥奉两孱王……可不谓之仁哉”,可见文天祥忠贞不渝,终不可屈,体现了“仁”。
[参考译文]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被攻克,张弘范等人摆酒集会,对文天祥说:“国已亡,丞相的忠孝之心尽到了!能改变侍宋的忠心,来侍奉元人,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伤心流泪说:“国亡却不能救,作为人臣,死有余辜,何况敢于逃避死亡而怀有异心呢!”张弘范认为他忠义,派使者护送文天祥前往燕京。路经吉州,(文天祥)感到痛心、遗憾,不吃东西,绝食八日还活着,便又开始进食。十月,到达燕京。客馆人员供给十分丰盛,陈设十分豪华,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他移送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他。不久,丞相孛罗等人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进来,行长揖礼。元人想让他行跪拜礼,文天祥说:“南人的长揖礼,等同北人的跪拜礼,我是南人行南礼,岂可行那多余的跪拜礼!”孛罗大声命令身边的人把他拖倒在地,有的按脖子,有的抱住后背,文天祥不屈服。孛罗想杀掉他,但元朝君主和大臣都认为不可以;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他,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幽禁起来。文天祥临刑时,从容地对吏卒说:“我的事业完成了!”向南方拜了两次而死,享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了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有什么用呢 从今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他的尸体,面色如生。文天祥为人有威容,两目烔炯有神,博学又善于论事,写文章不曾拟写草稿,尤其擅长作诗,被关在监狱四年,忠义之气,都体现在诗歌中,累积数量几百篇。
起初,文天祥开督府,设置僚属,一时之间有四十多名知名人士加入,而相距遥远请求接受号令,自称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可尽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庐陵人邓光荐说:“文天祥奉诏起兵救援王朝,(不考虑个人安危,)独自完成自己的志向,接连多次受挫,却更加振奋。因此,虽然他的军队接连失败,局势一天天紧迫,但归附的人一天天增加,随从的人就是亡家灭族也不后悔。既因人心倾向中原宋王朝,思念赵氏,也由于文天祥的精神、风度足以使众人有所感而觉悟啊。”
史官说:自古以来想在天下伸张大义的志士,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和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把这个叫“仁”,因为仁符合天理的正确标准,接近人们内心安定的追求。宋朝到德祐时灭亡,文天祥侍奉两个弱小的君主,奔波于岭海间,以图兴复宋室,兵败被捉,始终不屈服,从容赴死,视死如归,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能不说是仁吗!
15.B “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错,应是意在表达诗人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16.答案 ①首联,诗人时隔五年再过龟山,想起曾护送父亲灵柩过于此,世事沧桑、飘荡之感顿生。②颔联紧承首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紧扣“飘荡”二字,是“飘荡”的真实写照。③颈联写诗人在“飘荡”途中,诗人因被排挤,远赴杭州。④尾联借宋文帝的典故,写旧事无人记起,旧城早已摧颓,传达出盛衰无常的感慨,抒发自己功业无人记,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解析 首联写诗人曾护送其父灵柩过龟山,如今再过龟山,已有五年之久。“飘荡”一词体现了诗人的羁旅漂泊、居无定所、茫然抑郁,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颔联中“身行万里半天下”紧扣“飘荡”二字,写出了诗人一生奔波,表达诗人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颈联两句,写诗人站在龟山上隔着中原向北方望去,面对仕途的挫折,想远离现实去东游寻仙,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中的矛盾心情。尾联写元嘉旧事如今无人记得,当年营垒而今衰颓,荡然无存,引起古今兴亡之感,映衬诗人仕途不顺、调迁频繁的遭遇,表达了沧海桑田之感。用“元嘉旧事”的典故,借龟山故垒之摧颓,慨叹立功亦无用,抒发诗人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17.答案 (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18.答案 ①昙花一现 ②生生不息 ③与时俱进
解析 ①语境是说“流行文化”与数千年不辍的传统文化不同,即强调“流行文化”的短期性,应用“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②语境是说中华民族不断繁衍发展,可填“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③由后文“许多传统历史文化品牌通过紧跟时尚潮流……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可知,此处是说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19.答案 《唐宫夜宴》就是范例,它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以年轻化、趣味化和市场化的节目形态赢得更广泛的观众。
解析 句子的主干是“《唐宫夜宴》就是范例”,“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以年轻化、趣味化和市场化的节目形态赢得更广泛观众”是“《唐宫夜宴》”的两个定语,把它们分别提取出来,改写成短句即可。
20.答案 构成方法:把“中国传统文化”当成“从未停下过脚步”的人来写。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与时俱进的特点。
解析 句中以“从未停下过脚步”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不停地发展”,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人的特点,是比拟中的拟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与时俱进的特点。
21.A A项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他”均为人称代词,是特指;B、D两项中的“他”是指示代词,相当于“另外的”“其他的”;C项中的“他”是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故选A。
22.答案 ①她却主动远离贾府的奢华 ②还让他学习骑射 ③舍得让孩子吃苦
解析 ①处,由前文“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身处富贵之乡”和后文“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可知,语境是说李纨虽然身处富贵之家,但是主动远离奢华,故可填写“她却主动远离贾府的奢华”。②处,由前面的“不仅”可知,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再根据后文“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可知,此处可填写“还让他学习骑射”。③处,由第一段中的“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和后文“吃苦不是为了……”可知,此处的关键词是“吃苦”,故可填写“舍得让孩子吃苦”。
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共有三则材料。材料一,颜回在乱世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志趣,自觉修身养性,展现的是不忘初心、慎始敬终的专一精神;材料二,岳飞觉得自己虽然为国家作了一些贡献,但微不足道,报国之路依然遥远而艰辛,需要自己马不停蹄付出更大的努力,展现的是不计个人名利、艰苦卓绝的报国精神;材料三,毛岸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惧生死,主动请缨入朝作战,展现的是以身许国的担当精神。三则材料共同的情境,都是国家处于困境的时候,三个主人公的选择从表面看各有不同,实际上都展现了青年人对国家的态度。托尔斯泰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凡国之大事,都不可孤立看待。自古至今,历朝历代,国有危难,从来不缺锐身自任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青年当学习岳飞和毛岸英,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牺牲,以身报国;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该像颜回一样保持自身的高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
题目要求思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注意要综合起来立意,不可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 (1)天下兴亡,青年有责;
(2)国家兴盛,看我青年;
(3)青年英勇则国家强大;
(4)以青春之力,助力国家发展。
例文
在国家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发出著名的“爱国三问”。我想,颜回、岳飞和毛岸英已经替我们作出了回答。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我们怎么做才能让中国越来越好 国家富强,人人有责。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认清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体验个人幸福。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积极有为。
岳飞带领岳家军与金人作战,为的是守护大宋江山;毛岸英不怕牺牲走向朝鲜战场,为的是守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为的是让中国人吃饱饭;邓稼先研制核武器,为的是保卫祖国不受他国侵犯。只有把爱国落实到行动中,只有勇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被激发出做事情的潜力,攻坚克难。老科学家程开甲坦言:“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体验到高层次的幸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林则徐对幸福的认识;“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李纲对幸福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对幸福的领悟。幸福就是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若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则无论自己得到怎样的满足,获得的幸福都是个人的小幸福。
青年人应该效仿先贤,肩负使命,勇担责任,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收获个人幸福。京剧演员王佩瑜创新形式,在传播京剧文化中实现个人价值,收获个人幸福。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优厚的待遇,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肩负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在扶贫工作中体验个人幸福。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无一不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收获个人幸福,抓住青春韶华积极有为。
“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缺口很大,青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投身国家建设,探索科技前沿,为改变国家而努力,在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青年学子也应该进一步认识到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早日接过推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接力棒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