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围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 ”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2020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上,七位发言的科学家中有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学者曾充满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是“中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摘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200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力量难以全面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学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来。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探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并尊重公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从不固定状态逐渐向制度化发展,三是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四是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共考古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考古学的科学普及,而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所体现的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主要是单向度的,公众是受众而不是参与者。事实上,考古学的科学普及只是公共考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共考古学仅仅理解为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或者大众化,实际上就忽视了公共考古学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但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该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公共考古学的发展会促进考古学者转换思维,批判性地反思学科伦理,扩展研究视角,关注考古学所处世界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全民智识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9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进行了直播,观看人数高达2278万。
B.材料一概述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事实,体现了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C.材料二第二段写到三次“会议”,它们或以考古为主题,或有考古专家参与,这都表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学者们意识到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介入,还需要社会和公众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B.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引发了我国一部分考古学者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了构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紧迫性。
C.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D.目前,我国的公共考古学虽然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趋向,但也存在忽视公共考古学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考古学会设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长期、固定地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并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与合作。
B.公共考古活动面向不同人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些青年学者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搭建了很有影响力的公共考古传播平台。
C.我国公共考古活动虽然面临缺少资金和人员的困境,但考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公共考古活动的正常运行。
D.考古科研机构通过举办创意设计赛、展览、论坛等活动,汇集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呈现考古遗产的魅力。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4分)
5.2020年高考,湖南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很多人不赞同她的选择。请根据材料,分角度向反对者阐述钟芳蓉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
西 元
在这里,有个海拔五百多米的高地。向北望去,是好似一面湖水的山谷。谷底有雾气、薄冰和积雪,当阳光照耀在上面,仿佛盛满了熔化的金子。二斗伢子总是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黑色大鸟,展开遮天的双翅在高地上空盘旋,慢慢低飞,向高地主峰落下去……
当年,十六岁的二斗伢子第一脚踏上高地主峰,小腿就陷在了土里,土一直没到膝盖。这是一种被成千上万颗炮弹炸成灰尘状的黑色浮土,像炉膛里烧过的稻草灰。他之前没见过,之后也没再见过。尺把深处以下,才能踩到碎石块、弹药箱和散落的枪支、子弹壳,还有僵硬的四肢和躯干。阵地上光秃秃的,不远处立着半截炭黑色的树干,树皮早已被气浪剥光,无论来年春风怎样吹拂,也绝不会再活过来了。
夜,是乌蓝色的,细细听去,隐约传来轰响声。在战壕里,指导员问二斗伢子,你怕死吗 二斗伢子说,不怕。指导员问,屁股底下就埋着死人,你不怕 二斗伢子说,鬼子都死了,不怕!指导员问,那么多战友的遗体你也不怕 二斗伢子说,心里只想着报仇,不怕!指导员呵呵一笑,又问,你个小牛犊子,就从来没感觉到怕 二斗伢子说,从来没感觉到过。指导员不笑了,说,没感觉到怕,不是真的不怕。等你心里有了它,并且知道怎么面对它的时候,才是真的不怕。二斗伢子嗯了一声,却不太服气。
回到坑道里,二斗伢子坐在老兵李大棉裤旁边。只见他往铝饭盒盖里倒了薄薄一层炒面,用小手指甲仔细地翻弄,像犁地一样,把谷壳、沙粒挑出来。然后,再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把炒面搓成中药丸一样的球,小心地放进嘴巴,连口水也不喝,就生生咽进肚子里。二斗伢子说,老李,喝口水呗,小心刮破了嗓子眼儿。李大棉裤摇摇头,说,水 过三天你再跟我说喝水的事儿吧。你没看见咱们上来时,那些人都干成什么样子了
李大棉裤又说,等会儿美国人的炮弹打过来,你要学会分辨。如果是“呜儿呜儿”发尖的声音,那是远炮,你不用理它。如果是“呼——噗”一下过来,带着风声,那就是近弹,你赶紧卧倒,能多快就多快。我说你个娃儿,别不当回事儿,多少人还没学会,就没了!二斗伢子用肩膀拱了李大棉裤一下,问,老李,你怕死不 李大棉裤说,肯定怕呀!活人哪有不怕的 二斗伢子又问,那是啥感觉 李大棉裤说,就像喉咙里粘着一口痰,吐也吐不出来,总是让你喘不过气来。他接着说,不过,它总在提醒你,别逞能,只要仗还没打完,就别放松了警惕。许多人的死,其实都是因为心里头那根弦儿松了。他们本应活得更长久。
突然间,二斗伢子只见李大棉裤的嘴一张一合,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然后,蜡烛晃了一下,一片漆黑。一声接一声的巨响震聋了二斗伢子的耳朵。他蜷起身体,死死抱住脑袋,任由筛子一样的坑道把他抛到空中,撞在墙上,再摔在地上。二斗伢子在黑暗里上下翻飞,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
炮击过后,美国兵就该上来了。有人扒开坍塌的坑道口,猫着腰冲进战壕。二斗伢子在坑道里跌倒了,胳膊和大腿被人重重踩了几脚。他使了几次劲儿,还是没立起身子。突然有只手揪住二斗伢子的棉裤后腰,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坑道,颠簸了上百步,扔在了一个炮弹坑里。二斗伢子扭过脸,看到这人是机枪手大老张。大老张的手紫红色,手指头又粗又壮,每根都像茄子。他把机枪架好,瞄了瞄,对二斗伢子吼道,这两箱手榴弹归你!
二斗伢子还是第一次离这么近看到美国兵端着枪向上冲。他有点慌,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向下甩,却不知道炸到敌人没有。大老张给了他一个大脖溜子,喊道,看准了再甩!那手榴弹都是拿命换来的,运一箱上来就得少一个人!二斗伢子一愣,盯着大老张的手,又摸了摸发烫的后脖梗子。过去,二斗伢子挺怕这双紫红色的大手,因为大老张开玩笑时总是没轻没重。现在,他却觉得这手挺亲切。一巴掌过后,二斗伢子清醒多了,每次把手榴弹抛出战壕之前,总会把半个脑袋探出去,瞅瞅洋鬼子已经冲到哪儿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只手又重重地拍了一下二斗伢子的肩膀,并且紧紧抓住他的领子。二斗伢子一片空白的脑子开始慢慢转动,他哆嗦着向高地下方望去,只看到了美国兵的后背和屁股,他们向远处跑了!二斗伢子腿软绵绵的,他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心想,原来仗就这么打啊!他扭过脸,想对大老张笑一下,道个谢。可是大老张不在身边,他的那挺机枪枪管给炸弯了。二斗伢子把胳膊探向肩膀,把抓住自己领子的那只紫红色大手掌拿到眼前。这是大老张的手,只是从小臂一半处炸断了,慢慢滴着血,指甲缝里的污泥似乎都还留着体温。二斗伢子隐约记起来,机枪被炸坏了,敌人冲上了高地,大老张拎着爆破筒和两个洋鬼子抱在一起,接着是暴雨般飞过来的石子、土块和血肉。
……
(选自《长江文艺》2021年8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讲述了以二斗伢子、大老张等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高地、浴血奋战的故事,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B.指导员和二斗伢子聊天时谈到了生死,指导员对二斗伢子这个小战士无惧死亡的生死观一笑置之,二斗伢子不服气是认为指导员缺少牺牲精神。
C.初上战场的二斗伢子曾一度慌乱,是大老张用简单的方式教会他冷静应战。小说以二斗伢子的“生”与大老张的“死”相映衬,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D.小说写二斗伢子战后“腿软绵绵的”“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等内容,刻画了新战士在惨烈战斗中的恐惧心理,表现了年轻战士的成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从新兵二斗伢子的视角,细致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场景,以此表现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精神。
B.小说开头写二斗伢子的梦境,为下文埋下伏笔,接着通过对高地的浮土、树干等物象的描写,虚实结合,让读者感受此前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往铝饭盒盖里倒了薄薄一层炒面,用小手指甲仔细地翻弄,像犁地一样,把谷壳、沙粒挑出来”这一细节表现了战士们非常珍惜食物。
D.小说构思独特,将战斗的爆发安排在二斗伢子与李大棉裤对话之后,使小说叙事节奏从舒缓转为紧张,使小说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8.小说多处写到大老张的手,请分析对大老张的手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6分)
9.小说中的战士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作者却把“生”作为小说的标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 ”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B.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C.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D.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爵邑,指爵位和封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拥有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
B.社稷,是古代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在“执干戈以卫社稷”中即是“国家”之意。
C.少师,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多为大官的加衔。
D.“臣居草泽”中的“草泽”意为民间,与《苏武传》中“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草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即位后确定诸臣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上。
B.太宗认为,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就可以了;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
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多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
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都对他们和颜悦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
(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14.曾巩在《唐论》中说:“(太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太宗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做了铺垫。
B.上片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了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C.下片一、二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D.“又”字既有词人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能体现词人再次来此的欣喜之情。
16.本词结尾两句意境旷远,请从写景和抒情两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水与月,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 ”;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 ”,因此,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
(3)子路认为,让自己前去治理“千乘之国”三年,可以达到“ , ”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一路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祁连山由乱到治,从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蜕变。在靠山吃山的年代,祁连山因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资本。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和滥采乱挖,使祁连山变得① ;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断累积矛盾,使祁连山产生了生态危机。人们在痛定思痛中终于达成了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让祁连山“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布局高科技产业的绿色发展的共识。风机巨人提供绿色能源,光伏产业助力绿色发展。科技赋能,擦亮发展的“硬核”成色,数据产业日渐成势,今天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科技创新的魅力。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点石成金,“吃干榨尽”每一块矿石;安居乐业,何愁留不住人。一切现象的背后,都有章可循。这是辩证思维落地的体现,讲究方略不蛮干;这是精准施策带来的改变,② 不硬干;这是系统观念推进的行动,统筹兼顾不乱干;这是久久为功追求的成效,③ 接力干。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爬坡过坎,依然任重道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所谓正午,是太阳来到正南方向的时刻。你注意到了吗 2月份的太阳似乎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人们一般认为,每天12点,太阳会运行到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到来。但 ① ,正午和12点之间常常存在时差。古人以真实的太阳视运动为依据确定日常时间,但这个时间是不均匀的,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为了得到 ② ,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进而得到一个新的日常时间。这样一来,两个日常时间之间就存在正负时差,正午的时刻也因此 ③ 。事实上,一年之中时差为零的只有4天;2月份的时差保持在负14分钟左右,这时候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计时的依据已经不局限于天文观测。目前,科学上采用更为精确的原子时。原子内部可以发射电磁振荡周期,原子时就是以这个周期为基准确定的,这是一种较为恒定、均匀的时制。现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与原子时相比,每1至2年会有大约1秒的时差,通过提前或后拨1秒来进行调整。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珍惜了今天,你才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B.你听听土地里面的希望,在冬季的压抑之下舒展筋骨。
C.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D.大地啊,你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伟大,你用你的博爱征服了无数的人们。
2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先秦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唐代,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当代,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1.B A.“观看人数高达2278万”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C.“这都表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错误,这只能说明考古受到国家的重视。D.“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错误,材料三原文是“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
2.C “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错误,由材料三中的“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可知,“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与“考古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之间并不存在条件关系。
3.C A项体现了“向常态化发展”的特点;B项体现了“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C项强调的是考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D项体现了“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4.答案 ①材料二总体上运用了递进式论证结构,阐述了考古学的重要性。②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让论证既透彻又生动。
解析 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角度考虑。论证结构上:材料二开篇先以三次重大“会议”都与考古学领域有关的事实,引出“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的话题,接着从“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两个方面阐述考古学的重要性,总体上运用了递进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等运用了比喻论证;文章开篇列举2020年的三次与考古学领域有关的“会议”,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5.答案 ①从考古学专业的重要性角度:考古学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②从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必要性角度:考古遗产保护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且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相关人才。③从考古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角度:如今考古学受到国家重视,加上科技的应用和公共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的发展前景广阔。(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请根据材料,分角度向反对者阐述钟芳蓉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的要求。由“通过‘云端’文博……走进考古人的世界”等可知,材料一谈的是考古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考古学发展前景广阔;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七位发言的科学家中有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等可知,材料二谈到了国家对考古学的重视,从中可以看出考古学发展前景广阔。由“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等可知,材料二从“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考古学的重要性。材料三谈的是公共考古学,谈到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学……重要方式”可以看出,选择考古学是有现实必要性的。根据以上信息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6.B 结合“指导员不笑了……却不太服气”可知,“二斗伢子不服气”不是因为他认为指导员缺少牺牲精神,而是因为他认为指导员太小瞧自己了。
7.B “为下文埋下伏笔”错,小说开头描绘的梦境并没有埋下伏笔的作用,后文没有与这个梦境相照应的情节。
8.答案 ①可以更好地塑造大老张关心战友、英勇无畏的形象。②将大老张爱开玩笑且下手没轻没重、战斗时爱护二斗伢子以及最后壮烈牺牲等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③讴歌以大老张为代表的战士群体不畏艰苦、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增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对生与死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找出文中描写大老张的手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描写大老张的手的内容:“突然有只手……把他拎出坑道”“大老张的手紫红色……像茄子”“二斗伢子一愣……这手挺亲切”“那只手……紧紧抓住他的领子……这是大老张的手……留着体温”。从人物形象上看,文中多次描写大老张的手,体现了大老张对二斗伢子的关心和爱护,凸显了他关心战友、英勇无畏的形象。从情节上看,文中对大老张的手的描写将大老张爱开玩笑且下手没轻没重、战斗时爱护二斗伢子以及最后壮烈牺牲等情节串联了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主题上看,大老张是无数抗美援朝战士的缩影,描写大老张的手,表现了大老张对小战士的关爱和战斗时的英勇,讴歌了以大老张为代表的战士群体不畏艰苦、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表达效果上看,对大老张的手的描写让读者感觉真实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引发读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9.答案 ①反映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小说以战场为特定环境,战士们始终面临生与死的考验。②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主人公二斗伢子从开始的“不怕死”到后来对“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成熟。③表达对抗美援朝战士的崇高敬意。小说中的战士为了祖国的安全及和平正义,热爱“生”而又不惧牺牲,英勇无畏。
解析 小说以抗美援朝为背景,以战场为特定环境,战士们始终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小说以“生”为标题,反映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刚开始二斗伢子不怕死,经历过战斗,尤其是大老张等战友的牺牲后,这个小战士对“生”与“死”有了新的感悟,小说以“生”为标题能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指导员说“没感觉到怕……才是真的不怕”,李大棉裤说“肯定怕呀!活人哪有不怕的”,人没有不怕死的,但他们是一群战士,为了祖国的安全以及和平正义,他们热爱“生”而又不惧牺牲,英勇无畏。小说以“生”为标题,表达了对抗美援朝战士的崇高敬意。
10.D “其形”作“见”的宾语,“其过”作“知”的宾语,中间都不能断开,且“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与“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是对称结构,前后都应断开,排除A、B两项;“其君愎谏自贤”与“其臣阿谀顺旨”是对称结构,“其臣”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D。
11.D “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草野”的意思是荒野,二者意思不同。
12.A “李神通认为自己……功劳最大”错误,李神通只是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房玄龄等人,并没有说自己的功劳最大。
13.答案 (1)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因为私情肆意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
(2)君主,是源头。群臣,是水流。使源头浑浊不清却希望水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
解析 (1)“叔父国之至亲”,判断句;诚,确实;爱,吝惜;以,因为。
(2)“君,源也。臣,流也”,判断句;浊,使动用法,使……浑浊不清;而,表示转折。
14.答案 ①不徇私情,公平公正。②访求贤才,不拘一格。③体察民情,虚心纳谏。④以诚治国,反对欺诈。
解析 由“玄龄等运筹帷幄……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可知,唐太宗不徇私情,公平公正。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安可诬一世之人”可知,唐太宗访求贤才,不拘一格。由“朕始寤向者……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可知,唐太宗体察民情,虚心纳谏。由“君自为诈……朕不取也”可知,唐太宗以诚治国,反对欺诈。
[参考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九月己酉,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有功之臣的爵位食邑。于是各位将领争功,纷乱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现在房玄龄等人的功劳却在我之上,我私意不服。”太宗说:“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守护安定了国家,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应该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因为私情肆意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太宗令封德彝举荐贤才,(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安定太平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 正应当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 ”封德彝羞愧地退下。闰三月壬申,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工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工匠说:‘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能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精细。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不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太宗)于是命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宿,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疾苦和政治得失。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臣,太宗问:“奸佞之臣是谁 ”回答道:“臣身居民间,不能确切知道那人是谁,希望陛下对群臣说话的时候,有时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正直之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臣。”太宗说:“君主,是源头。群臣,是水流。使源头浑浊不清却希望水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欺诈别人,又拿什么来要求臣下正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一定会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明镜;君主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依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你们应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都要不惜畅所欲言。”
15.C “彻底解脱”错误。“此心到处悠然”,不仅是说词人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的,还包含着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思。
16.答案 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借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了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
解析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两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连天”,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动态的画面,一静一动,点面交映,充满了蓬勃的生气。从抒情的角度来看,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以景结情,词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尤其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还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词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17.答案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3)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18.答案 ①千疮百孔 ②因地制宜 ③持之以恒
解析 ①千疮百孔:形容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语境是说“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和滥采乱挖”使祁连山被破坏得很严重,可填写“千疮百孔”。②由“精准施策”可知,此处可填“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③由“久久为功”可知,此处可填“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19.答案 在痛定思痛中,人们终于达成了绿色发展的共识: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让祁连山“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布局高科技产业。
解析 先提炼出句子主干“人们达成了共识”。再分析修饰成分:“在痛定思痛中”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可提出来放在句首;“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让祁连山‘休养生息’”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布局高科技产业”“绿色发展”是“共识”的定语,将其分别提取出来,按照题干要求重新组织句子即可。
20.答案 ①“风机巨人”与“光伏产业”,“提供”与“助力”,“绿色能源”与“绿色发展”两两相对,构成对偶。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紧密相连,表明了人们对祁连山绿色发展的认识,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解析 构成:“风机巨人提供绿色能源,光伏产业助力绿色发展”中“风机巨人”对应“光伏产业”,都为偏正结构;“提供”对应“助力”,都为动词;“绿色能源”对应“绿色发展”,都为偏正结构。两两相对,构成对偶。
表达效果:形式上,结构工整严谨,语句匀称,能够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表明了人们对祁连山绿色发展的认识,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21.D A、B、C三项中的“你”与文中画横线处的“你”都是泛指;D项中的“你”是特指。
22.答案 ①其实并不是这样(事实并非如此) ②一个更均匀的日常时间 ③相应提前或者延后了
解析 ①处,前文说“人们一般认为……此时正午到来”,横线前的“但”表示转折,据此可知事实并非如此,故可填写“其实并不是这样”之类的内容。②处,由“但这个时间是不均匀的,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和“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进而得到一个新的日常时间”可知,人们想得到的是均匀的时间,故可填写“一个更均匀的日常时间”之类的内容。③处,由“因此”可知,前后句是因果关系;由“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这样一来,两个日常时间之间就存在正负时差”可知,太阳的平均运动可以让正午的时刻提前或者延后,故可填写“相应提前或者延后了”之类的内容。
23.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段呈现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应该是使天下归仁,也就是创造一个具有普遍善意的美好世界。这种理想和追求体现的是一种超越性关怀,即超越现实的障碍,超越对个人自我命运的关怀,把视线投向外部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和福祉。这种超越性关怀即我们常说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这种关怀是以利他为主的。这是一种浓厚的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材料第二段让我们看到,从先秦时期到唐代,从曾子的提出到杜甫的身体力行,儒家所提倡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和发扬特别体现在读书人身上。材料第三段表明当代现实却让人忧虑,理想主义式微,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正逐渐被丢弃,而现实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却成为一些人的人生选择。
据此应当明确本次作文在于思考利他和利己的关系,呼吁青年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胸怀放宽,把眼界放大,让理想的光辉超越对自我的关注,消除精致利己主义的弊病。可联系材料回溯传统,评析儒家重要思想;可联系材料关注当下,呈现社会现实,反思问题,寻找原因;等等。
参考立意 (1)传儒家精神,担社会重任;
(2)让理想主义重现光辉;
(3)用超越性关怀对抗现代精致利己主义。
例文
“无我”之树,灼灼其华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为游说统治者实施爱民之政,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张骞为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出使西域。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身上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无我”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甘愿舍小我。
近代以来,这种“无我”精神亦被完美诠释。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无我”之士,他们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既有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伟大领袖,也有像邱少云、黄继光这样的志愿军战士,还有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无论身份怎样、地位如何,他们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发扬并诠释了“无我”精神,为后代子孙作出了榜样。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在年少时便立下了兼济天下的“无我”志向。有人曾说:袁隆平在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这样便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袁隆平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当今世界还有不少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无数双饥饿的眼睛在期盼着粮食,最终,他将发明交给了国家。是的,正是因为有袁隆平“无我”的存在,才有了大家吃饱肚子的幸福感。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发展规划也坚持着“无我”理念。有位小伙子问马云:如果有一天,您没有了阿里巴巴,您会怎么办 马云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会把阿里巴巴做没吗 很显然不会,不过,我会把阿里巴巴做‘没’。青年不解,马云说:阿里巴巴现在之所以会如此庞大,是因为有很多人的支持。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将阿里巴巴做‘没’,让它不再只是一个平台来供大家交易,而是要让它变得于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听到这番话,很多人为马云竖起了大拇指。这不也很好地印证了“无我”这一观念吗
然而在当今社会,“无我”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吃亏、愚蠢的代名词。追求个人利益成为一种时尚,而无私奉献则略显尴尬。有为之士的高尚行为,会被有些人认为是作秀、拉人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唤醒人们的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成了重中之重。
《围炉夜话》云:“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身处新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青少年当“粗粝能甘”,但行前路,发扬“无我”精神,无问西东。“无我”之树,必将灼灼其华!